公元13世紀,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將面食沿著“絲綢之路”傳入意大利。后來,意大利人也喜歡上了面條,將面條種類發展到了四百多種,大多是空心面,粗者如指,細者如絲,風靡世界的意大利面食就這樣產生了。
引進面條后,歐洲人的面包拓展到了新的領域,就像他們說的,既多了一種吃的方法,又解決了面粉的儲存問題。值得注意的是,當今的意大利不僅成為空心面的出口國,而且大量出口生產面條的成套設備。我們的“搟面杖”面臨著嚴峻的現實。
燴面是河南的傳統面食,與東北的抻面(手撕面),陜西、山西的扯面,安徽的扳面,浙江、福建的拉面,河北的拽面,甘肅、青海等地的揪片,新疆的皮帶面等等,同宗同源,做面的方法一樣,只是叫法不同。以前人們要吃時都要自己親自動手做,和面,揉面,醒面,前后得幾個小時,既費時,又費力,而且配方配料也不好掌握,有時還拉不成,給人們帶來了許多麻煩。河南省滎陽市一品鮮特色面食加盟總部總經理王威準確把握市場需求,研制開發了一套燴面坯專業加工設備和一套科學的加工工藝,不但為千家萬戶的餐桌增添了一道美味,還為許多缺資金、少經驗的中小投資者提供了一個發家致富的良機。談到成功,王威說:“所謂機遇,就是將平時唉聲嘆氣的時間用于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機會。”
風靡世界的方便面的發源地日本的明星食品株式會社社長卜厚昌元先生曾說:“世界面食在中國。”
經過石、陶烹飪演變,漢之“煮餅”、晉之“湯餅”、唐之“冷淘”、“水引”、宋明之饅頭、面條、餃子、餛飩,再到清之豌豆黃、小窩頭,面食發展豐富多彩。千百年的蒸、煮、煎、炸、烙、燒、烤等不斷演變出品種繁多、花色復雜的面食。面食的制作工藝復雜,費時費工、需要精工細作。五千年的演繹流傳,形成了博大精深的 面食王國”。
燴面面食業的一枝奇葩
中原烹飪文化曾長期位居中國烹飪文化的主流,仰韶的彩陶、殷商的大鼎、洛陽周代宮廷的食制、北宋汴京飲食市場的繁華與經典,書寫了中原烹飪的文明,也是中國烹飪文化形成與發展的主要歷史過程。鄭州、安陽、洛陽、開封這些古都與歷史文化名蜮都是中國烹飪發展史中重要的里程碑。
美食中自然有在全國很多地方都能找到的“河南燴面”,它曾在1994年榮獲“全國清真名牌風味小吃”稱號、97年又摘取“中華名小吃”桂冠。
吃過燴面的人都會過口不忘,它的面筋、湯鮮、肉嫩讓人余香滿口,回味無窮。河南的燴面口感筋道、爽口。但是,制作工藝繁雜。從和面、揉面、醒面,再揉面到拆塊、出坯等繁多的工藝,費時費力,配方配料也不好掌握,有時還拉不成,給人們帶來了許多麻煩。由于做燴面的程序較多,勞神費力,一般人吃燴面都不自己做而是到餐館。
名小吃 好吃難做受限制
創新路 科技工藝頂呱呱
30多歲的王威大學畢業后即步入商海,經歷過許多艱難困阻。1997年他創辦了一家面粉廠。在與一些做面食生意的客戶打交道的過程中,王威發現,專業生產燴面面坯是一個市場空白。王威認為,如果能夠研制出一種能生產美味、方便、快捷的燴面面坯的設備,一定會有很廣闊的市場前景。于是他組織工人手工制作了一些燴面面坯拿到市場上試銷,沒想到反饋特別好。一些上班的人,下班后買上一斤現成的燴面坯,回到家里一拉就可以下鍋煮,既方便又實惠,節省了不少時間, 口味也不錯,只是拉的時候容易斷,吃的時候不筋道。為此,王威特別請教了幾位經驗豐富的面點師,對燴面坯的配方配料進行了專業化改進,結果光顧的顧客越來越多,連一些單位的食堂也要求送貨。王威不得不組織工人加班加點地生產,可還是忙不過來,看到大家高興而來,失望而歸,王威下定決心研制一種生產燴面坯的機械設備,提高產量,也改進手工制作的種種缺點。一位在機械廠工作的親戚,主動來幫忙,兩個人模擬手工制作的過程,逐一工序分析,設計,原料廢了一大堆,面粉用了幾十袋,終于研制成功了一套燴面坯專業加工設備。
王威研制成功的燴面加工設備時產300400斤,具有一次成型、定量包裝等功能,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最新的工藝流程采用配料、和面、揉壓、成型等六道生產工藝,經過這一生產工藝加工出的成品,能使小麥面粉中的麥膠蛋白和麥谷蛋白逐漸吸水膨脹,相互粘結,形成一個連續的膜狀基質,這些膜狀基質相互交叉結合,形成立體狀的并具有一定彈性、延伸性、黏性和可塑性的面筋網絡結構,與此同時,小麥面粉中常溫下不溶的淀粉顆粒也吸水膨脹,并被面筋網絡所包圍,從而使沒有可塑性的松散的小麥面粉變成具有可塑性、延伸性、黏彈性的燴面坯,保證了產品具有良好的耐煮性和口感,使所產燴面口感爽滑,細膩筋道,下鍋久煮不爛,徹底解決了市場上普通鮮面條和干掛面下鍋后容易吸水膨脹、煮熟后沒有咬勁、容易糊的缺點。
人們普遍認為:手工的比機械加工的好吃,就連某品牌方便面的廣告語都說:“真像小時候媽媽做的手搟面。”對此,王威大膽承諾:“‘一品鮮’燴面坯比手工制作的味道還要好,而且國內假如有任何一種機械設備生產出來的產品比我們的產品口感好,免費加盟,還白送設備。”王威的自信源于其明確的研發思路和長久以來堅持不懈的改進和創新。
好項目 闖市場游刃有余
加盟者 百多位喜上眉梢
王威的直營店位于滎陽市區興華市場東南出口里,每天都會出現火爆購買的場面,特別是雙休日,總會出現排隊購買的現象。有買上一二斤,回家現做現吃的,也有一大袋一大袋地往車上裝的。據王威介紹,他們的燴面坯分盒裝和散裝兩種:盒裝產品主要面向居民零售,或送到超市、商場、蔬菜店、肉店、面條鋪經銷;散裝主要面向飯店、單位食堂和學校。每天近千斤的燴面坯,不到下午1點就會銷售一空。除了直營店,他們還在全市設立了50多個零售點,月平均銷售額可達4萬多元。
好的項目自然讓敏銳的投資者們搶先贏得商機。
2002年10月,三個中年人慕名找到王威,希望購買一套燴面坯機,在鄭州成立一個固定的燴面坯加工點。不久,他們合伙成立的“一品鮮特色面食店”開業了。由于是鄭州市第一家專業加工燴面坯的面食店,每天訂貨電話不斷,常有顧客專程坐車前去購買。店里的營業額與日俱增,一年下來純收入高達15萬元。后來他們又購進兩會設備,各自開起了一家特色面食店,生意一直紅紅火火。在他們之后,鄭州又有不少投資者陸續找到王威購買燴面坯機、學習“一品鮮”燴面坯加工技術。不到兩年,鄭州市內所有的區都開起了燴面坯加工點。
原來自己做飯店生意的張從兵由于市場競爭激烈,自己的店又沒有什么特色,只是勉強維持。他的店里主食就有拉面,可是因為手藝不過關,做出的面條下鍋一煮就爛,沒有什么咬勁兒,常常聽到顧客的抱怨。看到“一品鮮”燴面坯的招商廣告后,張從兵開始還不大相信,機器做的怎么能比手工做的還筋道?2003年4月,張從兵專程趕到滎陽一探究竟。他先在超市買了一盒“一品鮮”燴面坯,找了一家飯店,煮熟后一嘗,真的很筋道。第二天,他一大早就來到王威的直營店,店里已經聚集了不少顧客,很多還是開著車來拉貨的,心里不禁嘀咕起來:與其開飯店操心費力,掙不了多少錢,還不如改賣燴面坯。見到王威后,性格率直的張從兵開門見山地說:“工老板,產品不用嘗了,我已經吃過了,確實不錯,只是不知道利潤怎么樣?”王威幫他算了一筆賬:經營一個燴面坯加工店,有20平米左右的生產空間,24個人就足夠了。一袋50斤的面粉(50元/袋)可以出成品7375斤,加上其它輔助配料,1斤盒裝燴面坯的綜合成本在0.82元左右,散裝燴面坯的綜合成本在0.70元左右。在一般的縣市區,1斤盒裝燴面坯的批發價一般不低于1.40元,零售1.70元。散裝因不對零售點外批發,用戶必須到店里直接拿貨,統一零售價1.50元/斤,這樣每袋面粉的利潤盒包裝約43元、散包裝約60元。每個縣城按10萬人口算,每天生產10袋面粉,出成品750斤,每個人吃半斤,每天只要有1500人吃,每年就能賺10萬元,10萬人是1500人的66倍,那么就是說每天只要66人中有一個人吃,或者每個人66天吃一次就能保證10萬元的利潤。張從兵聽后笑笑說:“我不求賺那么多,第一年能賺個五六萬就可以”。考慮到當地的消費水平,張從兵將批發價定在2.0元/斤,零售價2.5元/斤,利潤更加可觀,如今,他早已實現了自己第一年的賺錢夢想,還購置了私家轎車。
西峽的王紅濤,銀川的楊曉東,鶴壁的李開春,四平市的金鑫,商丘市的王利軍等,在“一品鮮”的加盟冊上,已經記錄了100多位這樣的加盟商,他們的成功著實讓人眼熱。
主食市場 最穩定最廣大的市場
專家坦盲 很典型具持久競爭力
就傳統面食發展前景以及機械制作燴面面坯的問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孟素荷秘書長說,特色面食燴面坯很有市場親和力,可以進入市民的一日三餐,在餐桌上尋求自身穩定而長久的市場定位;口味的追蹤與復原,是用現代科技復原、創新傳統風格的成果,東方傳統面食得以發展壯大;設備的跟蹤與保證,國產化設備是發展的助推器,可在服務行業中提升自身、行銷海外;鮮明的地域特征,是提升而制品文化附加值的源泉,形成中國面制品的持久競爭力。準確而穩定的市場定位,應用國產化設備,中國飲食文化的附加值等,這些都鮮明地體現在民族面食制品產業的發展歷程中,燴面面坯制品具有很典型的特征。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人學李里特教授告訴記者,米面是我們的主食,主食市場是一個最穩定、最廣大的市場。國際上發達國家食品加工的主體以主食加工為主,居民消費的食物中,工業化食品達到70%左右,有的達到90%以上,而我國僅為15%~20%。因此推進傳統主食工業化很有必要。像河南的速凍餃子、湯圓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成功案例。現在各地都有很多自發進行的傳統主食開發,但其加工不合理、效率低下、規模很小、技術極為落后,我國傳統主食產業急需生產的集約化,急需研發新技術、新產品,進行工業化、產業化開發。燴面面坯機的研制成功和廣泛推廣很有意義。隨著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們更加講究營養、口味和時尚,這類食品應該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年輕的新一代消費群體在不斷壯大,他們不愿在廚房里多花時間,這非常有利于拉動方便主食消費市場。商家們亟待考慮的是如何運用現代食品加工技術和經營管理理念,降低成本,開發新品種,通過包裝說話,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加盟者 誠信在先共雙贏
一品鮮 未來要創知名牌
根據全國各地加盟商的經營情況來看,凡是吃面食的地區,燴面坯都有很廣闊的市場。看到一個又一個投資者因加盟而走上成功路,王威更加堅定了將燴面面坯市場做大的信心。王威將現有的面食制品進行了重新整合,研制開發了新疆拉條子、山西刀削面、陜西手扯面等面食新品種,并從設備制造、加工工藝流程、配方配料、口感、品質等方面進行了重大改進,并結合成功經驗,構建了一個全新的經營模式。
2004年初,公司成立了專門的加盟總部,制定了詳細的加盟政策。投資者只要投入13800元,就可以獲得“一品鮮”品牌使用權、一套先進的生產設備、“一品鮮”特色面食科學的工藝流程、先進的技術配方及經營管理模式。投資者只要在集貿市場等場所設立一個門面,就可以直接生產銷售。其中,盒裝產品主要面向居民,可以批發到超市、蔬菜店、肉店、面條店等地銷售,散裝產品可供單位食堂、學校等團體購買,可以直接送貨上門。
相對于眼下一些投資項目方“簽約前笑容滿面,簽約后一了百了”的不負責態度,王威還特別提出了“簽約只是合作的開始”的招商原則,希望以自己的努力,為促進中國連鎖加盟行業向專業化、正規化道路邁進做出自己的貢獻。將加盟商真正納入到一個有機實體中來,時時刻刻與加盟商站在一起,提供完善的后續服務,解除加盟商的后顧之憂。如對加盟店進行長期的技術支持、營銷支持和全國性的媒體廣告支持:技術培訓方面,為所有的加盟商提供生產現場實地跟班培訓。不定期對加盟店的口味、質量、衛生、服務、工藝進行抽樣調查并提出指導意見;為加盟商及時、準確、免費物流配送特制的產品包裝盒和包裝袋;同時,對加盟商的設備實行一年保修、終身維修,承諾設備一旦出現故障,省內24小時內、省外48-72小時內將有維修人員派到現場。對加盟店不管路途遠近,總部都會派技術人員安裝調試設備,直到出來合格的產品。
區域保護方面,總部給予加盟商區域壟斷經營權,其中縣級加盟商一個縣一名,市級加盟商市內每個區一名。完全不必擔心來自同行的惡性競爭。
對于投資者過于細致的考察,王威說:“現在市面上的虛假項目太多,確實要留心,我們‘一品鮮’是真正由小到大,一步步發展壯大起來的,經得起投資者和市場的考驗。”他熱情歡迎全國各地有意加盟者,能到總部的直營店現場考察、做客。
目前,王威正在籌劃推出西紅柿面、菠菜面、玉米面、紅薯面、綠麥面等新品種、新工藝,力爭將“一品鮮”做成全國知名品牌。
燴面美食,能讓你完全領略中原烹飪文明的廣博與深厚。從北宋流傳至今的開封古樓夜市,入晚仍是人聲鼎沸,尤現當年遺風。在中原大地上隨處可感受到這里所獨具的文化與美味的綜合魅力。
燴面面坯的上市,讓傳統美食走進千家萬戶;燴面面坯機的研制成功,給眾多投資者帶來了“淘金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