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家園富民計劃惠及1500萬農民
自2000年開始在陜西、甘肅、寧夏等西北7個省區試點的生態家園富民計劃已完成中央投資34億元,受益農戶達375萬戶。項目區已實現家居溫暖清潔化、庭院經濟高效化和農業生產無害化目標,改善了生態環境,促進了貧困農民脫貧致富。
到2004年年底,我國戶用沼氣已達1500萬戶,年生產沼氣約56億立方米,約相當于400萬噸標準煤。已建設了農作物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525處,年供氣量1.8億立方米。推廣了新型節能灶炕1.8億戶;太陽能熱水器累計使用面積達2845萬平方米,太陽灶累計達57.8萬臺;戶用小型風力發電機達10萬臺,裝機5萬千瓦;微型水力發電機達8萬臺,裝機23萬千瓦。這些小型能源設施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的日常生活用能和邊遠地區無電農戶的生產生活用電問題,改善了農民的生活質量。(北京 姚潤豐)
15種高毒農藥替代品確定
農業部前不久按生態區將15種高毒農藥替代品進行大面積示范推廣。這15種替代藥劑是:氟蟲腈(銳勁特)、50%虎蛙(氟蟲腈與敵百蟲的復配劑)、20%阿維十三唑磷、噻嗪酮、啶蟲脒、氰戊菊脂、毒死蜱、丙溴磷、阿維菌素、噠螨靈、吡蟲啉、聯苯菊酯、呋喃蟲酰肼、甲氨基阿維菌素、茚蟲威(安打)。(北京 劉樂云)
全國農村青年中心青年發展項目基金設立
全國農村青年中心青年發展項目基金前不久在北京設立,這是為支持農村青年中心實施青年發展項目而設立的專項公益性基金。
2006年,共青團中央將首批支持50個項目。其中,重點項目10項,每個項目資助額為8000元;面上項目20項,每個項目資助額為5000元;一般項目20項,每個項目資助額為3000元。
該項基金面向全國,重點支持農村青年中心在農業科技推廣、職業技能培訓、信息咨詢服務等領域實施青年發展項目,幫助農村青年中心提高服務能力,促進農村青年增收成才。(北京 李亞杰)
一批新職業問世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前不久又向社會發布了一批新職業,有健康管理師、公共營養師、芳香保健師(SPA)、寵物醫師、醫療救護員、水產品質量檢驗員、農業技術指導員、緊急救助員、計算機軟件產品檢驗員、激光頭制造工、小風電利用工共11個新職業位列其中。(北京 李春曉)
河南動員萬名科技專家服務“三農”
河南省委組織部等單位前不久發出通知,自2005年11月至2006年11月,河南省分批組織1萬名科技專家對接相應的村鎮項目,開展科技專家服務“三農”活動。
通過開展活動,培養一批農業專業技術人才、推廣一批農村實用技術、創建一批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培育一批農村專業技術合作組織,并初步建立起科技服務“三農”的長效機制。(河南 史俊庭)
旱稻新品種通過國審
河南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郵編:450002,電話:0371-65738234)育成的優質高產粳型旱稻新品種“鄭旱6號”,前不久通過了國家品種審定。
該品種全生育期115天,抗旱性較強,抗倒伏,品質達國標2級優質粳稻標準,中抗葉瘟病、穗莖瘟病,平均667平方米(1畝)產量達316.3公斤。(河南 辛文)
茶樹新品種“紫牡丹”
福建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郵編:355015,電話:0593-6583621)選育的茶樹新品種“紫牡丹”,前不久通過了福建省品種審定。
該品種屬無性系,灌木型,種植成活率高,抗旱、抗寒性強,制烏龍茶品質優異,具有鐵觀音的品質特征,且制優率比鐵觀音高,平均667平方米(1畝)產鮮葉697.6公斤。(福建 杜莉)
馬鈴薯新品種通過審定
山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郵編:250100,電話:0531-83179534)選育的馬鈴薯新品種“雙豐5號”,前不久通過了山東省品種審定。
該品種為早熟品種,出苗至成熟60 ~ 65天,較抗馬鈴薯卷葉病毒和Y病毒,較抗瘡痂病和環腐病,春季平均667平方米(1畝)產量達2077.2公斤,秋季平均667平方米產量達1728.8公斤。(山東袁青華)
大白菜新品種通過鑒定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郵編:712100,電話:029-87081162)張魯剛研究員主持選育的大白菜新品種“冠春”,前不久通過了陜西省種子管理站組織的專家鑒定。
該品種屬中熟一代雜交種,生育期80天左右,單球重1.8 ~ 2.5公斤,可溶性糖含量1.98%,粗纖維含量0.38%,每百克含維生素C14.7毫克,一般667平方米(1畝)產6000公斤左右。(陜西 姜轉宏)
辣椒新品種“福康2號”
廣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郵編:510640,電話:020-38469427)選育的辣椒新品種“福康2號”,前不久通過了廣東省品種審定。
該品種為中早熟雜交一代組合,單果重24.4 ~ 26.8克,果皮光滑,耐儲運,味辣,肉質脆,品質優。抗疫病,耐青枯病,耐熱性、耐澇性、耐旱性強,耐寒性中等,平均667平方米(1畝)產量達1291.35公斤。(廣東 陳文)
花椰菜新品種通過認定
浙江省溫州三角種業有限公司(郵編:325028,電話:0577-88623344)選育的花椰菜新品種“白馬王子140天”,前不久通過了浙江省品種認定。
該品種從定植到采收約140天,屬晚熟雜交品種,單球重約2.5公斤,品質好,口感佳,商品性好,較耐儲運,耐寒性強,平均667平方米(1畝)產量達3500公斤。(浙江 周平欣)
玉米新品種“張單379”
甘肅省張掖市農科所(郵編:734000,電話:0936-8730367)選育的玉米新品種“張單379”,前不久通過了甘肅省品種審定。
該品種生育期132.9天,出籽率84.5%,含粗蛋白8.87%,賴氨酸0.32%,粗脂肪3.68%,粗淀粉74.78%,抗倒性強,高抗絲黑穗病,抗紅葉病,平均667平方米(1畝)產量達793.7公斤。(甘肅 李曉華)
菜心新品種通過審定
廣州市農科所(郵編:510308,電話:020-84202754)選育的菜心新品種“油綠80天菜心”,前不久通過了廣東省品種審定。
該品種為中遲熟的常規品種,肉質爽脆、味甜,纖維含量中等,商品率較高,耐寒性較強,耐軟腐病、炭疽病、霜霉病,平均667平方米(1畝)產量達1501.7公斤。(廣東 陳樺)
大豆專用型調節劑研制成功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郵編:100094,電話:010-62733427)李召虎教授主持完成的“大豆專用型調節劑80%胺鮮酯·甲哌粉劑研制與應用”項目,前不久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專家鑒定。
該劑通過改善大豆主要器官的激素系統,協調了大豆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系,產品安全、環境友好,經推廣示范,大豆平均增產13.7%,品質不降低,防倒作用明顯。(北京 范薇)
牧草產業化關鍵技術通過鑒定
浙江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郵編:310021,電話:0571-86404217)承擔的“南方農區優質高產牧草產業化關鍵技術的研究”項目,前不久通過了浙江省科技廳組織的成果鑒定。
他們篩選的紫花苜蓿、皇竹草、飼用高粱鮮草667平方米(1畝)產量分別達6000公斤、17100公斤、10420公斤,飼用秋玉米達3000公斤。采用大棚育苗,創新了皇竹草制種技術,省時、快速和高效,成活率超過90%。首次建立了自然干燥與人工干燥相結合、干燥助劑預處理兩個快速、低耗的飼草加工工藝。(浙江 吳力)
優質水稻生產有了技術支撐
江蘇省農科院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郵編:210095,電話:025-84390191)陳留根副研究員等人承擔的“水稻優質安全標準化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前不久通過了江蘇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
他們提出了產量與品質相協調的水稻品質調優栽培技術和水稻肥藥安全施用技術,使水稻栽培氮肥利用率提高5% ~ 6.5%,農用化學品施用量減少15% ~ 30%。(江蘇 羅兵前)
蝴蝶蘭工廠化育苗技術通過鑒定
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郵編:350002,電話:0591-83793271)主持的“蝴蝶蘭新品種工廠化育苗新技術研究”課題,前不久通過了福建省教育廳組織的專家鑒定。
他們采用莖尖誘導原球莖和試管苗分株繁殖相結合的新技術,使每個繁殖周期縮短了5 ~ 10天,成功篩選出RYP系列新培養基,降低生產成本1/3,提高了試管苗的質量,移栽成活率提高到95% ~ 99%。(福建 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