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方舟子下任何簡單的定論都是草率的。
數年來,他和他的“新語絲”網站,像揭開皇帝新裝的那個孩子,一次次捅破知識界的剽竊與欺騙,一而再挑戰學術權威和商業神話。“沒有方舟子,中國學術腐敗將比現在嚴重得多。”這是他的一個“論敵”對他的評價。今年4月8日,在云南大學的演講,標志著“學術打假人”方舟子開始參與到更大范圍的社會事務中。
他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壞了很多人的好事。他熱衷于打破他認定的迷信,他毫不留情地將那種在他眼里只是一堆垃圾的光環扯得粉碎;
他的極富攻擊性的“惡毒”的修辭方式令很多人不愿與他正面交鋒;
他傲慢地轉過身去,背對著那些他認為“不夠資格”與他爭辯的對手;
他得罪了很多人,惹了不少筆墨官司,遭到了大規模的反對和攻擊;
他贏得了“斗士”的美名,也背上了“瘋狗”、 “文革遺風”、“精神分裂”的惡名。
有一幅漫畫是這樣的,前面一大群人在落荒而逃,后面是方舟子和洪水在追趕——題目是“方舟子來了”。
我們集體地習慣于邀請國際上的權威人士來給我們的方方面面號脈、開藥方,也集體地習慣于向方舟子這樣的另類投去“這是何方神圣”的狐疑目光;
我們沒有一個制度來監督我們的泥沙俱下、百病叢生的學術。在方舟子之前,我們也沒有多少單槍匹馬的“冷面殺手”來警示那些堂而皇之地騙取聲名和金錢的學術騙子。從這一點來說,方舟子無疑有其積極的和正面的意義。
在一些與他有過爭端的學者的眼里,方舟子的形象與他自我認定的光輝形象有著諷刺性的差距。有人說,方舟子的慣用手法是迅速將話題意識形態化,把持有不同意見的人說成是“反科學,反政府、反人類、用心險惡”,“如果你批評他的打假缺少程序正義,他就會說你擁護學術腐敗”。
在我們的記者用素描的手法對他進行了個性化的描繪之后,他認定我們的記者是在用歪曲、捏造、臆斷等“文革手法”對他進行污蔑。
我們呈現“方舟子現象”的各方觀察、解讀,并把評判留給每一位讀者和這個越來越理性健康的時代。
我們希望,很多年后,在人們已經不再計較方舟子的性格上的偏激偏執偏頗和他向無辜者潑出的“惡語”的時候,人們依然可以記得,那是一個在沉默的大多數保持沉默的年代向學術腐敗勇敢地、惡狠狠地挑戰的勇士。
方舟子戰事
1994年2月,創辦世界第一份中文網絡創作類電子雜志“新語絲”。
1995年6月,建立國際上最早的中文電子文庫之一“新語絲電子文庫”。
2000年3月,“新語絲”設立“立此存照”專欄,成為中文網絡第一個學術打假網站。至今揭發50多個“假學術”、“假文憑”和學者抄襲剽竊案例。影響較大的有“哈佛最年輕的教授”夏建統事件、“基因皇后”陳曉寧事件、“北航抄襲事件”、吳征假文憑事件、楊雄里院士抄襲事件、王銘銘剽竊事件、汪丁丁事件、清華“十面博士”董關鵬事件、朱蘇力招生事件、薛涌事件等等。
2000年6月,出版的《方舟在線》一書,是“國內第一部多學科網上爭鳴文集”,引起轟動,獲“2000年《Newton-科學世界》杯十大科普好書獎”。
2000年8-9月間,“新語絲”揭發“基因皇后”陳曉寧事件。
2001年1月,揭露“核酸營養”騙局。
2002年4月,與國內基督教人士產生極大分歧,最著名的是針對丁林的批判。
2002年4月,至今未平的“克隆人論戰”。方認為,在技術條件成熟的前提下,“并沒有一種能經得起推敲的理由禁止克隆人”。
2002年8月,批判“偽納米”技術。
2002年9月,對朱海軍等“民間科學家”的系列批判。
2002年11月,方批判北大“科學傳播中心”是“反科學傳播中心”,矛頭直指北大科學傳播中心吳國盛、劉兵、劉華杰、田松等人。
2003年2月,發布“中醫騙子論”。把中醫視為“騙子”,從“龍膽瀉肝丸”事件到發表《艾滋病拯救得了中醫嗎?》,為此與中醫界人士論戰不止。
2005年3月,“轉基因事件”。就“轉基因”產品是否對人類有害,與《中國青年報》記者劉縣書展開論戰。
2005年4月,云南大學演講,直擊“偽環保”人士。早前和環保人士展開“應否敬畏自然”大爭論,方舟子堅持“人類無須敬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