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一家名為“蕉濱咖勒”的新加坡菜館的吳老板,開飯館不忘武俠情結,煞費苦心地推出“射雕英雄宴”饗客。宴席共有十道菜。
《射》書中第12回《亢龍有悔》,寫的是“東邪”黃藥師之愛女黃蓉為了向丐幫幫主洪七公學武,“順手牽雞”,用鋼針剖了肥大公雞肚子,將內臟洗剝干凈,卻不拔毛,用水和了一團泥包裹在雞外,生火烤成,撕了一半給“九指神丐”洪七公,后來又將一半統統給他吃。宴席的第一道菜就是“荷香飄逸叫化雞”。
第二道菜“玉笛誰家聽落梅”,說的是黃蓉笑盈盈托一木盤出來,盤中3碗白米飯,一只酒杯,另有兩大碗菜肴。第一碗叫“炙牛肉”,實際不止牛肉。其肉香濃郁,尚不見有何異物。洪七公也不飲酒,抓起筷子便挾了兩條牛肉條,每咀嚼一次,便有一種不同的滋味。或膏腴嫩滑,或甘脆爽口,諸味紛呈,變幻莫測。仔細辨味,發現第一條是羊羔坐臀,第二條是小豬耳朵,第三條是小牛腰子,第四條是獐腿肉和兔肉揉在一起。排列、組合之下,其中任何兩種組合在一起是一種味道,其中二十五變,五五梅花之數,又因肉條形如笛子,故名。
黃蓉端出第二碗是荷葉筍尖櫻桃湯,也是第三道菜。以荷葉之清,筍尖之鮮,櫻桃之甜,真是一個“爽”字。且櫻桃剔出,嵌入斑鳩肉,還有蓮花花瓣。竹解心虛,乃是君子,蓮花又是花中君子。竹筍丁和蓮,說的是君子,櫻桃小嘴乃是美女。斑鳩又扣“鳩”字。全菜合詩經首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意,故名“好逑湯”。
第四道“二十四橋明月夜”,黃蓉根據唐代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清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制作方法是將整只火腿,打24個圓孔,將嫩豆腐分別鑲入孔中,上籠蒸熟,取豆腐吃。
第五道“降龍十八掌”,原是洪七公傳授黃蓉之未婚夫郭靖功夫名。如今以珍貴的銀龍魚為主料,輔以18個鵝掌,用鮑汁烹成。
第六道“獨步天下蛤蟆功”,將田雞挖去內臟,填入名貴的“雪蛤”燉成。
第七道“歲寒三友聚一堂”,在梅、竹、松上做文章,以松仁、竹筍、咸梅烹成。將松仁嵌入竹筍內,再加上梅之味,“三友”的感覺真好。
第八道“碧海潮生曲”,以“東邪”黃藥師所作之曲命名,正合“桃花影落化神劍,碧海潮生簫”之聯意。內容是將鮑汁燉竹蓀卷,而象鼻蚌則生吃,味美營養好。
第九道“返樸歸真段皇爺”,是“南帝”段智興在大理稱帝,但后來因失妻而看破紅塵,循入空門,法號“一燈”,故此菜是以蔬菜、菌菇烹成的素菜。
第十道是“九花玉露液”,本是黃藥師配好的藥丸,現是中藥調就的白酒,喝一口,也是一種享受。
因金庸先生不諳烹飪之道,《射》書中的菜肴,使制作者很難在色香味上體現,但吳先生的創意和勇氣還是得到食客的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