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最近一段時間,本刊編輯部每天都接到不少讀者的來信來電,詢問養殖螺旋藻的市場前景等問題。對此,我們咨詢了有關專家。專家認為,螺旋藻的市場前景很好,但它產量低、干燥環境要求高、干燥設備投資較大,因此,一家一戶的小規模養殖很難取得規模效益,尤其是養殖出來的螺旋藻質量不一定能達到商品質量要求。為此,提醒廣大讀者,在決定養殖螺旋藻之前,一定要綜合考察,包括自己的經濟狀況,螺旋藻的品種質量要求,銷售市場、銷售價格等。只有詳細了解清楚,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避免誤入一些廠家故意設置的誘人陷阱,減少自己的損失。本刊2004年第4期《百姓焦點》欄目曾刊登專家關于螺旋藻養殖方面的文章,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查閱。下文將對我國螺旋藻研究方面的最新進展情況作一介紹,目的就是讓大家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信息。
百姓們耳熟能詳的螺旋藻,如今在我國首次發現了3個新種和1個中國新紀錄種。這不但填補了我國從未發現過螺旋藻種的學術空白,而且結束了我國螺旋藻產業只能依靠外來藻種的歷史。
改寫這個歷史的,是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尹偉倫率領的課題組。他主持的這項科研成果已經通過了專家鑒定。專家認為,這項研究發現了中國螺旋藻種,提出了細胞激發放氧的新理論及細胞沉浮調控新機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為浮游生物細胞沉浮機制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課題組主要開展了三個方面的研究:一是中國螺旋藻新種及相似種的比較研究;二是選育優良藻種;三是研究螺旋藻細胞激發放氧特性和細胞沉浮調控機制。
研究人員研制出利用天然資源節約成本配制培養液的專利,可廣泛應用在螺旋藻生產中,使西部鹽堿湖密集區發展新型綠色產業有了新技術的支持。
在研究中,研究人員選育出兩個產業化藻種的新品種,其中一個不僅多糖含量高,而且具有兩個新的多糖組分和抗輻射物質,在醫藥保健、食品添加劑和化妝品領域具有廣泛的用途;另一個能在降雨量大的產業化地區生長,可防低滲傷害,穩定產量。
螺旋藻是生產高級保健品、高營養飼料等產品的寶貴資源,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此前,國內外從未發現中國有此藻種。中國螺旋藻新種的確定,表明了螺旋藻的天然分布不僅在熱帶、亞熱帶地區,而且在溫帶地區也有分布。以往,國內外進行螺旋藻生產的只有兩個種,生產企業所有藻種均從國外進口。新種的發現和確定,擺脫了對進口藻種的依賴。
經過研究和培育,新的螺旋藻種與進口藻種相比具有三大突出特點:一是主要營養成分高,其產品具有高質量;二是具有耐低溫的特性,確保每年有較長的養殖期;三是具有較強的抗輻射特性,用于醫藥、化妝品開發前景廣闊。據稱,該藻種已在我國云南、福建、江蘇、湖北等地養殖,養殖面積達數十萬平方米。
產業化藻種的發現和優良藻種的培育,為我國開發利用螺旋藻提供了優越條件。據悉,我國具有發展螺旋藻產業的資源基礎。在一些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土壤貧瘠、生態脆弱、鹽堿湖周邊的高度鹽堿化土地,高等植物、農作物難以生存,但卻是低等植物螺旋藻的適生環境。據稱,在研究推廣地區,已有企業在開發螺旋藻,養殖面積達2萬多公頃,產量150噸。
如按蛋白質含量計算,667平方米(1畝)螺旋藻產量相當于3.2萬多公頃水稻和2.9萬多公頃小麥。這對于干旱少雨、鹽堿湖豐富地區的農民增收脫貧有重要意義。
專家稱,以螺旋藻開發為中心,開發當地其他浮游生物資源,組合成高科技產業鏈,是一項新型的綠色產業,將帶動我國食品、醫藥、精細化工、飼料加工、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等行業的發展。
這項成果在理論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提出了細胞激發放氧的新概念和螺旋藻細胞沉浮調控的新理論,突破了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放氧的傳統概念。發現了在光飽和點之后,螺旋藻在強光下細胞發生激發放氧的現象。研究發現,螺旋藻細胞具有將光合放氧儲存在氣囊中,并可通過光溫調控集中放氧的功能,證明了螺旋藻細胞的氣囊是柔性結構,由此形成了光溫調控密閉空間按需、高效、定時、定量供氧氣的新技術,修正了傳統極譜氧電極法測定光合速率的原理。(北京鐵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