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的魂魄在于:深刻處使人掩卷而思,悱惻處令人黯然神傷,幽默處讓人開懷大笑。如何讓高考作文成為美文而得到閱卷教師的青睞,是每位高三語文教師和考生亟待解決的問題。有沒有捷徑可走?筆者以為還是有的。盡管評定一篇文章成功與否的因素很多,但毋庸置疑的是,考場作文的看點依然是制勝的法寶。下面結合2004年高考話題作文,介紹打造美文的八種方法。
美的標題——先聲奪人
標題是文章的眉目。話題作文決不能做懶漢題目,即直接把話題當題目。好的題目要求既簡潔又新穎,既醒目又靈巧。美的標題應產生的效果是“回眸一笑百媚生”,使讀者心隨“題”動。
常見的擬題方式有以下兩種:
1、鑲嵌名稱式。主要是把美好的事物名稱放進題目之中。美的點綴,就好比明亮的光環,光彩四溢。如《為心靈建一個漂亮的花園》中的“花園”,《精神的伊甸園》中的“伊甸園”,《冬之暗香》中的“暗香”。
2、引用改造式。這是指對名句、名篇名、歌曲名、電影名等直接引用或局部改造,給人以似曾相識之感。它既能喚起讀者的回憶,又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如《追憶似水流年》《風雨任平生》《媽媽再愛我一次》《“成功”是怎樣煉成的》。
美的角度——獨辟蹊徑
美文的標新立異往往表現在形式方面的千變萬化,形式的新穎又來源于作文構思上的別出心裁。例如:
1、采用童話、寓言的形式:《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我是一片葉》《羽化》。
2、通過改編故事的渠道:《孫悟空再打白骨精》《三國群英會》《<孔雀東南飛>新傳》。
3、運用書信的格式:《給孟母的一封信》《與諸葛亮書》。
其他形式還有說明書、會議稿、訪談錄、三部曲、意識流等。
美的修辭——搖曳多姿
修辭是作文的魔水。在考場作文中,常用的修辭有比喻和排比。比喻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排比則可以加強語氣,增強語勢,引發強烈的沖擊波。
例如《自信+納言=成功》中的最后一段:如果自信和納言是夫妻,那么成功就是他們的孩子。
這個精彩的比喻就把三者之間的關系解釋得再明白不過了。
再如,《包容》寫道:面對廉頗的無理取鬧,藺相如選擇了寬容和忍讓;面對孟獲的愈縱愈狂,諸葛亮選擇了七擒孟獲而又六次將其放走的包容;面對誤解和猜疑,岳武穆始終沒有忘記精忠報國的激勵。
該段采用對具體事例加以組合構成對比的方式,勢不可擋,震撼人心。
美的詩詞——璀璨奪目
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美的詩詞往往有一種靈動之感,像涓涓細流,沁入讀者的心田。“腹有詩書氣自華”,恰當地引用詩詞,能設置優美的意境,能展示考生的文化底蘊。
如《閑讀山水》:“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汨羅的水包含了屈原的嗟嘆與絕望。“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洞庭的水包含了“左拾遺”憂國憂民的淚滴。
美的人物——魅力無限
文章中的人物,既可以指自己,也可以指身邊的人,還可以指歷史人物或文學作品中的某一文學形象。不管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都應具有美的特征。高中語文課文已為我們展現了最好的典范:執著追求真理的屈原、忠于愛情的劉蘭芝、善良堅強的竇娥等。
如《水邊的女人》:我看見了西子浣紗的漣漪,望見了貂嬋戲水的波瀾,聽到了紅袖拂水的誓言,聞到了虞姬臨江的哀嘆。
美的景物——引人入勝
成功的景物描寫能創設背景、渲染氣氛、烘托心情,如果把全文比作“綠草”,那么美景就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具有詩情畫意的美景能迅速地使讀者進入美的天地,而置身于美景之中的一切也都隨之變得更美。
美的情感——產生共鳴
一篇文章總要融入作者的情感,或對偉人的敬仰,或對小人的蔑視,或對父母的感恩,或對朋友的思念,不一而足。要讓讀者歡笑或流淚,作者自己首先要打開情感的閘門,抒真情,發實感。
如《因為愛,所以隱藏》:淚水又一次充溢了雙眼,其實我們的家充滿了智慧,因為愛,所以我們彼此隱藏,這樣的愛又是如此深沉呵!
通過真事歌頌平凡而又偉大的父母,親情足以感動天地。
美的啟示——回味無窮
作文寫出來是讓人欣賞的,美文自然會使讀者掩卷深思,反復玩味,從而啟迪了智慧,陶冶了情操,凈化了心靈。這里僅舉一方面,即由自然現象引出人生感悟。如:大海的蔚藍是因為它包容著朵朵浪花和魚兒;天空的壯闊是因為它包容著白白的云彩和鳥兒;人心的圣潔是因為它包容著整個世界的苦難和貧困,那是偉大的愛,也是無私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