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挽著父母的手上街,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想和父母聊聊天,也常常被許多瑣事耽誤。家似乎遠離了我的生活,父母也似乎成了我生活中的過客。可有一個故事卻揪著我的心,那個捧著母親的心要送給心上人的男孩,聽到母親的最后一句話卻是“孩子走好”。
家是永遠也看不厭的風景,家是永遠也斷不了的過去,家是岸,家是墻,家是可以依靠的肩膀,家是父母望你的雙眼和墻壁上的老畫。
人生永遠像在站臺上演戲,在淚眼中相迎,又在淚眼中分別,離家是成長的代價。父母雙鬢的白發,牽著那只在空中飛翔的風箏。我們累了,倦了,無處可逃,家是唯一可去的地方。今夜,我想回家。
二
時光如白駒過隙,它帶走了父母從前那俏麗的容顏和美麗的青春;留下的只是那蒼老的回憶和對子女的關愛,對子女的期盼,對子女的信任,它不隨歲月的變遷而淡化、消散。父母的愛是旅途中最珍貴的行囊,父母的愛是狂風暴雨下最結實的雨傘,父母的愛是危險時刻最溫馨的慰藉。
父母恬淡的生活也許順應了那一首情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后,坐著搖椅慢慢聊……父母之間能夠互相包容、和睦相處,是兒女幸福生活的來源。
三
在這不羈的年齡,心像斷了線的風箏,飛上了天空。青春的萌動叩響了緊閉的心門;同時,也在心田的深處,給自己空出了一塊“自留地”。
因為擁有太多的沖動,才讓我們擁有了太多的壯志雄心:“茫茫人群,尋找一線陽光,浩瀚天空,何處是我方向,不管未來多沮喪,我擁有夠堅強的肩膀,終于明白,希望還在前方,不愿停在這里回頭張望,就要開始去拜訪我的夢……”
叛逆的性格造就了一個全新的人類群體,他們走在時代的前列,永遠追隨著時代的潮流。可無論如何,傳統的觀念卻未讓新新人類真正地脫胎換骨。情還是那么真,意還是那么切,對父母的那份愛還是矢志不渝。
家,父母,我的心——情之所系。
【作者系江蘇省江陰市青陽高中學生,指導教師:劉生權】
點評
小作者用小標題把文章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描述自己對家、父母、我的心(雄心壯志、叛逆的性格)感悟與看法——思路清晰,但文章依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因為“情之所系”。
家是什么?“家是岸,家是墻,家是可以依靠的肩膀。”“我們累了,倦了,無處可逃,家是唯一的地方。”父母的愛對于兒女意味著什么?“父母的愛是旅途中最珍貴的行囊,父母的愛是狂風暴雨下最結實的雨傘,父母的愛是危險時刻最溫馨的慰藉。”我們“不羈”的心系向何方?“無論如何,時代的觀念卻未讓新新人類真正地脫胎換骨。情還是那么真,意還是那么切,對父母的那份愛還是矢志不渝。”
讀著這樣的文字,我們是不是“今夜,我想回家”?
【特邀點評:陳玉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