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中國的民族汽車業正處于發展的低谷,一些業內人士和專家認為中國汽車的發展方向是成為國外廠商的加工廠,不適宜開發自主品牌和技術。
但是,中國汽車業能否從日本豐田汽車從二戰后的困難時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汽車生產商的經驗中,得到一些啟示?
豐田公司成立于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1937年,從第二年就開始為日軍生產軍用車輛。可以說,日本的侵略戰車是在豐田的輪子上駛向世界的。
二戰后,豐田致力于改造生產模式和技術創新,并抓住了環保、節能的發展機遇。伴隨著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和“汽車化”潮流,豐田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制造商。
2004年,豐田利潤17546億日元,汽車產量為754.7萬輛,排名第一的通用汽車公司產量為909.8萬輛。
處于發展初期的中國民族汽車業,發展條件要優于豐田創業初期,并非沒有希望,也并非只能走合資,成為國外汽車加工廠之路。
今年,中國汽車向歐美市場邁出了重要的一小步。7月,江鈴汽車生產的陸風運動型多用途車成為第一款在歐洲銷售的中國汽車。9月,在德國法蘭克福汽車展上,吉利、華晨和江鈴展出了自己的汽車。到2007年之前,將有5款奇瑞轎車開始在美國銷售。
豐田的經驗是值得中國汽車業學習和反思的。“努力研究開發新技術,精心制造優質產品,千方百計開拓和占領市場”的豐田基本理念,也值得中國汽車廠商借鑒。
生產方式:“傳票卡”制度
福特汽車公司發明的批量生產技術(流水線作業)已經被中國的汽車企業廣泛應用,由豐田創造的“傳票卡”制度在節約成本方面也是值得推廣的。
“傳票卡”制度的特點是“多品種、少量和低成本制造”,最根本的特征是徹底地杜絕生產現場的浪費,最大限度地減低成本。
豐田汽車公司董事長豐田喜一郎在二戰后提出:“在汽車這種綜合性工業中,裝配汽車最好是把各種零部件非常準時地集中到裝配線上”,即“把必要的物品、必要的數量,在必要的時候送到裝配線上”。
據參與創立豐田生產方式的大野耐一說,“傳票卡”這一方式是他在美國的超級市場上得到的啟迪。對于顧客來說,超級市場是一個能夠在必要的時間獲得必要數量的必要物品的商店。從超級市場方面來說,則必須準備齊全的物品,以便顧客能夠在任何時候買到任何物品。
1962年,豐田汽車公司全面采用了“傳票卡”制度。各個車間的每道工序都在裝入一個塑料袋的長方形紙卡上寫明自己在一定時間內所需零部件的數量,作為“領貨指令”,傳到前一道工序。每道工序也都按照這一指令進行生產,并保證向后一道工序供應所要的零部件。
隨后,在豐田汽車公司里,工廠各個車間之間、公司各個工廠之間乃至與協作廠家之間,都采用了這種無庫存生產方式。
1970年代初發生的“石油危機”,使“傳票卡”制度在日本和全世界得到推廣和普及。

技術創新:緊跟市場
中國大多數汽車企業已經接受了技術創新的重要性,但對于技術創新的指導方向還有些模糊。技術創新要緊跟市場和社會發展的潮流,以市場的需求為方向,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同時,也應該重視發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在這方面中國企業是有著優良傳統的。
豐田在1951年開展了“動腦筋、提方案”的合理化活動。后來,它與“質量管理小組”活動結合在一起,發展成為全員性的技術革新活動。每年的技術革新建議數以萬件計,為豐田的技術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戰后,特別在1960~70年代,由汽車尾氣等造成的大氣污染和原油大幅度漲價帶來的“石油危機”給予世界汽車工業以雙重打擊。“環境保護”和“節省能源”成為每一家汽車廠商都須解決的兩大課題,誰都得從頭做起。這種不利的國際經濟環境,反倒為豐田趕超歐美汽車廠商提供了難得的良機。
在借鑒歐美先進汽車技術的前提下,豐田在發動機結構、驅動裝置及車身輕量化、減低行走抗阻、減少和清除尾氣等方面進行了技術革新,并開發出“三元催化劑”。
經過這次技術革新,豐田對美歐等國出口急劇增加,獲得了巨大的海外市場。
從1997年以來,豐田研究開發出一系列新能源環保節能車型,如:直噴式汽油發動機技術低公害車、電動機和汽油發動機雙驅動方式混合動力車、燃料電池技術新型混合動力車及電動車等,并且取得可觀的成果。
經營模式:本土化運作
中國企業在開拓海外市場時經常會遇到諸如反傾銷、難以融入當地社會等難題,甚至釀成了一些暴力對抗事件。中國汽車業正處于揚帆遠航的試水階段,如何才能避免、解決這些問題?豐田采取的“在當地生產、在當地銷售”的本土化對策,是中國汽車企業走出去時,可以借鑒的經驗。
豐田在海外26個國家和地區建設了48家工廠。這些工廠集中地建在北美、歐洲和亞洲地區。2004年,豐田汽車公司的汽車產量為754.7萬輛,其中在日本生產368.1萬輛(出口195.2萬輛),在海外生產304.3萬輛。
此外,豐田還在美國、法國、比利時、英國、德國和北京(清華大學)建立了研究開發機構,以支援豐田在當地的生產和銷售活動。
豐田同中國的交流與合作始于1972年,即中日兩國實現邦交正常化那一年。但直到10年前,豐田才把中國列為加緊工作的重點地區,提出了占領中國市場10%的目標。迄今為止,豐田與一汽、廣汽等合作,建立了10家工廠。
由于歐美同類型汽車在價格和節能方面的相對不足,以及中國民族汽車在中高檔車型上的缺失,使豐田汽車受到了一些對價格敏感的中國消費者的認同。特別是近年來全球油價的持續暴漲,推動了豐田、日產等日本汽車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不斷上升。
據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版報道,日本品牌目前占到中國汽車銷量的36%,是歐洲品牌的2倍左右,是美國品牌的3倍左右。過去兩年來,日本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增加了8個百分點。
但豐田在中國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豐田曾兩次因傷害中國民族感情的廣告賠禮道歉,其中一個廣告是,一輛豐田陸地巡洋艦拖著一輛很像中國軍車的卡車。
中國企業在今后的海外發展中要引以為戒,尊重當地的民族感情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