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我黨舉起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偉大旗幟,是在科學地分析戰爭的性質特點、國內階級關系發生新變化和國共兩黨作用地位的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決策。今天,總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歷史經驗,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次決死的戰爭。”戰爭雙方力量對比是敵強我弱,要求我們黨必須認清形勢,努力去做加強優勢、轉變弱勢的工作,而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是改變敵我力量對比的關鍵因素。從當時國內階級關系變化方面看,自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到1935年的華北事變,日本吞并中國的狼子野心不斷膨脹,中日矛盾日益尖銳,導致中國國內各階級的關系發生深刻變化。日本帝國主義和親日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成為中國人民的主要敵人,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中國人民同國民黨蔣介石的矛盾降到次要地位。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從國共兩黨的作用地位方面看,國共兩黨是國內能夠承擔領導抗戰的主要政治力量,國共兩黨的關系決定著中國的政治局面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正是基于以上認識,我黨適時地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政策,號召國共兩黨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重,捐棄前嫌,合作抗日。隨后,我黨為探尋兩黨合作的具體策略進行了艱苦的探索。比如,對如何從國民黨新軍閥營壘中存在著地方實力派的情況出發,系統做好爭取和分化工作,爭取國民黨上層愛國人士和愛國將領接受我黨的抗日主張,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實現準備條件;對如何科學分析西安事變的形勢和性質,力主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排除各種不利于團結抗日的政治主張,進一步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早日建成;對如何同蔣介石政府進行談判,并實行比較密切的軍事合作和政治合作,推動團結抗日向新階段前進,等等,都制定和執行了一系列符合實際的正確的方針政策。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提出和完善的歷史經驗表明,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只有以民族大義為重,才能提出救國的良策。我黨制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重要歷史功績,就在于促進了國內政治結構朝著有利于聯合抗戰的方向調整組合,也決定了戰爭基本結局已經掌握在了中國人民的手中。
二
我黨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鞏固,傾注了全部心血和力量,推動了全國人民的空前大團結,促成了全國軍民的全面抗戰。
民主黨派是我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共兩黨以外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利益的政黨和派別,構成抗日戰爭時期的民主黨派,是處于國共兩黨之間的一種中間力量。我黨對民主黨派的統戰工作,就是從政治思想上對他們加以引導,積極支持他們的抗日主張和行動,將其轉化成為抗日的積極力量。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我黨積極支持和推動民主黨派投身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國共合作,各民主黨派通過各種方式為抗擊日寇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戰爭相持階段,我黨團結起民主黨派,對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和妥協倒退路線進行了堅決斗爭,為鞏固和擴大抗日統一戰線作出了積極努力。
廣大人民群眾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主體部分和中堅力量。從抗戰一開始,我黨就明確提出了全面抗戰路線,盡心竭力地致力于動員、組織和武裝廣大人民群眾,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群眾。我黨領導和組織了占全國人口80%的農民,開展英勇頑強的敵后游擊戰,農民群眾為民族解放作出了巨大犧牲和無私奉獻;同時,我黨領導和發動了國內55個少數民族中的大多數,參加反對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構成了以漢族為主體、其他少數民族共同參加的抗戰大軍;我黨還發動和支持了千百萬海外華僑,以各種方式為祖國抗戰作出貢獻,構成了中華民族內外一致的抗戰同盟。對于廣大的知識分子,我黨特別注意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把他們教育和培養成為抗戰生力軍和骨干力量。此外,我黨還努力爭團結世界上的各種反法西斯力量,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在抗日戰爭外交斗爭中取得了突出成效。
三
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中國人民團結統一的堅強紐帶,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法寶,是中華民族爭取獨立和解放的最有力武器。在新的歷史時期,重溫黨創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成功經驗,對于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完成民族復興和祖國統一大業,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啟示之一: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統一戰線才是堅強有力的。當年,在那場關系民族存亡的殊死決戰中,全國各族人民,各黨派團體,國共兩黨領導的軍隊,匯集在了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一致對敵,共赴國難。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就真正成為得到廣大中國人民信賴和擁護的政治聯盟,中國社會各階級和政治力量的對比,開始向著有利于人民革命方面轉化。特別是在多種矛盾交織并存的復雜形勢下,我黨始終抓住中日矛盾這個當時中國最主要的矛盾,牢牢掌握統一戰線的領導權,有理有節地打敗了國民黨頑固派制造的三次反共高潮,維護了統一戰線的團結。
啟示之二:只有以鞏固和加強中華民族團結為目的,統一戰線才能形成、發展和壯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基本策略是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它動員和喚起了億萬民眾,發展壯大了社會進步力量,沉重地打擊了反動的腐朽勢力,大大推進了全民族的團結。今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發揚“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的民族團結精神,以民族大義為重,為實現祖國的統一和富強共同努力。
啟示之三:只有不斷發展創新,統一戰線才能具有強大生命力。當年,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要內容是指共產黨領導的,以實現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爭取中華民族獨立解放為目的,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工農商學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廣泛參加的政治聯盟。當今隨著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的極大變化,黨的統一戰線思想應當不斷有所發展、有所創新。在解決臺灣問題上,今年,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的總體思路,是對黨的統一戰線思想的重大發展,是我們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重要指導思想。
歷史已經證明,一個長期被欺壓的苦難民族,一旦到了生死關頭和有了正確領導,就會站立和振奮起來,以堅不可摧的決心,為救亡圖存而血戰。歷史還將證明,一個已經站立起來的偉大民族,一旦確立了實現國家統一的歷史使命,就一定能夠建立起更加廣泛的統一戰線,推進統一大業的早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