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重讀毛澤東同志在抗戰初期所寫的《論持久戰》這部馬克思主義的光輝著作,對搞好我國國防與軍隊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日本帝國主義早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就確定了侵略擴張的狂妄“國策”,即所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1931年,日寇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我國東北三省;盧溝橋事變,日本帝國主義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日寇以其優勢軍力,妄圖采取“戰略上的速決”,一舉滅亡中國。
面對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中國出現了“亡國論”、“速勝論”之爭。毛澤東同志針對當時的“亡國論“和“速勝論”的錯誤觀點,以軍事戰略家的眼光,科學地分析和判斷戰爭形勢,寫出了《論持久戰》這部著作。他有力地駁斥了“亡國論”和“速勝論”,闡明了我黨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方針,從思想上澄清了人們對戰爭問題的唯心論和機械論等模糊認識,教育全黨和全國人民更好地堅持抗戰,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
這篇著作中的重要思想主要有:一是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客觀地全面地認識中日戰爭的特點和規律。毛澤東指出了日本侵華戰爭所處的時代,中國和日本的社會性質,以及這場戰爭的性質,具體分析了中日雙方矛盾著的基本特點,從而揭示了抗日戰爭的光明前途,鼓舞全國人民高舉正義戰爭的旗幟,以必勝的信心投入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戰爭。二是堅持人民戰爭路線,動員群眾、依靠群眾實行全面抗戰。毛澤東認為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革命戰爭,它的政治目的是“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動員全國人民參加戰爭,支持戰爭,堅決抗戰,是實現這個政治目的的基本保證。他認為兵民是勝利之本。因此,必須從政治上加強軍隊建設,實行官兵一致,軍民一致,廣泛動員全軍全民積極參加和支持戰爭。三是堅持持久戰的總方針,實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毛澤東同志科學分析中日戰爭的進程,確定了持久戰的總方針,制定了靈活有效的戰略戰術,即戰略上實行“內線的持久的防御戰”,戰役、戰斗上實行“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從而闡明了防御和進攻、持久和速決、內線和外線、運動戰和游擊戰的辯證關系,體現了積極防御的戰略思想。四是充分發揮戰爭指揮藝術,掌握戰爭主動權。毛澤東認為“不得其時,不得其地,不得于部隊之情況,就將不取勝”。審時度勢,全面、客觀地分析敵我情況和戰場形勢,靈活地使用兵力,及時而恰當地使用變換戰術和調整作戰計劃,盡可能乘敵之隙,實施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執行有利決戰,避免不利決戰,才能取得戰役和戰斗的勝利。五是正確的政治路線和軍事路線是我軍勝利的根本。毛澤東強調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必須堅持統一戰線,堅持自力更生,堅持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路線,必須堅持無產階級的領導權。正是在《論持久戰》所揭示的正確的抗戰理論和原則指引下,我黨領導全中國人民堅持抗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論持久戰》已發表67年了,但其思想理論對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加強我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建設,始終保持人民軍隊的性質和本色,完成“打得贏、不變質”的歷史使命仍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要堅持和發展正確的認識路線和作戰指導思想,不斷堅定全軍官兵在未來的信息化戰爭中敢打必勝的信心。我們要以《論持久戰》中的認識路線和作戰指導思想為指導,科學分析和判斷當今國際戰略形勢,正確把握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特點和規律,科學的制定和有效實施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不斷提高部隊的戰斗力,從而打贏未來的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
要堅持和創造性地發展人民戰爭的思想,始終依靠人民群眾建設國防和軍隊,為打贏未來的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積蓄強大的物質基礎、技術保障和精神力量。人民群眾是我軍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人民戰爭永遠是我軍克敵制勝的法寶。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建設國防和軍隊,是我軍必須始終遵循的一個根本原則。在現代信息化條件下,戰爭是以軍事實力對抗為主的綜合國力較量,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積蓄和發揮人民戰爭威力,造就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提高國家的安全保障能力。要按照人民戰爭的戰略思想,實行精干的常備軍與強大的國防后備力量相結合,做到平時少養兵、戰時多出兵,注重提高質量。按照“平戰結合、軍民結合、寓兵于民”的方針,進一步調整和完善國防動員體制,提高國防動員能力。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把黨的意志、軍隊的意志與人民群眾的意志統一起來,形成應對現代戰爭的強大的政治和精神動力。
要堅持和發展積極防御戰略思想,根據當今世界新軍事變革和我國安全環境狀況,把軍事斗爭準備的基點由應付一般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轉到打贏未來的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來,為維護國家安全與統一提供科學的軍事戰略戰術指導。由于當代高技術的大量運用,武器裝備呈現出信息化、智能化、一體化的趨勢,遠程攻擊能力大大增強,打擊精度空前提高,殺傷能力成倍增長。戰爭形態、作戰樣式也隨之出現了新的特征,全縱深作戰、非線式作戰成為信息化條件下戰爭的基本交戰方式。為此,要著眼世界新軍事變革及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基本特點,大膽進行軍事思維創新;要立足我國的安全環境,構建既具有現實性又具有前瞻性的軍事戰略理論,積極探索信息化條件下人民戰爭戰略戰術,從而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實施有效的積極防御,以確保國家的安全。
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按照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實現新時期軍隊建設總目標。作為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必須始終堅持黨的政治路線,全面加強部隊的建設,努力完成黨賦予的各項任務。建設一支強大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是黨賦予我軍新時期建設的總目標。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三者之間互相聯系,互相促進,構成了新時期我軍建設的鮮明特色。因此,我們要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全面加強軍隊的建設,以全面實現我軍新時期建設的總目標,完成“打得贏、不變質“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