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別貨幣國際化的三大必要條件
貨幣國際化是指一國貨幣或區域性貨幣進入國際貨幣流通領域,執行國際貨幣的職能,即價值尺度、支付手段、貯藏手段。IMF在總結世界主要國家貨幣國家化的歷史經驗時,認為作為國際貨幣發行國應具備的最基本的條件足:經濟的發展規模和開放程度。除該基本條件外,本文認為一國貨幣要成為國際貨幣,即實現貨幣國際化,至少需要具備三大必要條件或可稱其為三大標準:一是“幣值穩定性”標準,其含義是該國貨幣的對內價值(表現為其購買力)和對外價值(表現為其匯率)均須保持穩定。這是一國貨幣國際化的內在基礎,因為只有穩定的貨幣才能得到世界經濟的信任并被其所接受;二是“匯率制度合理性”標準,它包含兩個方面:1.在匯率形成機制方面要求外匯市場能客觀反映外匯的供求關系,從而使由此市場形成的匯率能正確引導外匯資源的合理配置;2.在匯率調節機制方面要求調節富有彈性,央行不宜頻繁入市干預;三是“完全可兌換性”標準,其含義是該國貨幣必須足完全可兌換貨幣,包括對內可兌換和對外可兌換兩方面,并且在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下均實現了可兌換。只有實現了對內、對外兩方面及經常、資本兩項目可兌換,即實現了完全可兌換,該國貨幣才有向國際貨幣邁進的現實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