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楊紫瓊在奧斯卡的紅地毯上以一件水晶旗袍艷驚四座。那晚,也紅了設計師鄭兆良。作為晚裝的設計師,他是明星和名媛的寵兒。在他的客人名單里赫然有鞏俐、舒淇、張曼玉、劉嘉玲、關之琳……
見到鄭兆良是在滬上一家頂級音樂俱樂部——ClubBon-bon的開幕式上。他為Club設計了所有的員工服裝。干凈的短發,五官溫厚,微笑透著明亮。他出身名門。6歲,看著母親接過新衣綻開的笑容,頭一次覺得裁縫是魔法師;20歲,學做服裝設計師遭到了家人的反對,卻不肯放棄;29歲,帶著兩大箱自己設計的晚裝獨闖美國,卻在海關折騰了14個小時;35歲,那件以“藏龍臥虎”為背景的奢華禮服真正讓大眾認識了他。
鄭兆良,明星和名媛的衣柜里必不可少的名字。和他的名字聯系在一起的還有鞏俐、舒淇、劉嘉玲、關之琳、張曼玉、琦琦、李嘉欣……人們羨慕他這份為紅袖添香的工作,他卻笑稱:“紅袖亦為我添香。她們都是我很好的朋友。”明星:“我們是朋友”
明星:“我們是朋友”
都市麗人(以下簡稱“都”):能說說那件讓你一炮而紅的旗袍嗎?
鄭兆良(以下簡稱“鄭”):當時是楊紫瓊找上我的,因為我們以前經常有合作。她對我很信任,給我很大的設計空間。后來這個設計紅了,很多中東的客人指名道姓要做一樣的,只不過材質便宜一點,所以我一個月里做了12套一模一樣的,每件都是15公斤。
都:后來還有哪些女明星讓你設計過晚裝呢?
鄭:鞏俐的婚紗是我做的。還有張曼玉、劉嘉玲、關之琳,還有舒淇,她在臺灣出席《最好的時光》首映式上,穿的那件粉紅色晚裝就是我設計的。
都:你覺得這些女明星好合作嗎?
鄭:她們大部分很容易溝通,因為她們找你是喜歡你的設計。一般我會設計出三套款式,然后她們從中挑選一套。最爽快的是鞏俐,因為我國語不太好,鞏俐又不會講廣東話,她會用“我不喜歡”、“還可以”直接表達。舒淇很好玩,不認識她之前,我覺得她很酷,但她其實很像小女孩,愛唱歌、愛吃東西、喜歡粉紅色,還喜歡helloketty,擺得整個房間都是,和她在外界的形象很不一樣。楊紫瓊的身架很好。張曼玉很酷。有些明星其實不常來,只做一兩套。
都:有什么好玩的事情能和我們講講?
鄭:好多啊。有的不可以講。但是很多時間,我們吃飯、看電影,是很好的朋友。
“設計是我很喜歡做的事”
都:從什么時候對服裝感興趣的?
鄭:6歲吧。我媽媽很喜歡漂亮的服裝。她有個上海裁縫,每當他來的時候,就會帶很多漂亮的布料。兩個星期之后,這些布料變成了媽媽、阿姨身上別致的衣服。她們都變得好開心,很容易相處。當時我就覺得這個人好有魔力啊,能把她們逗得這么開心,而且把她們最美麗的一面呈現出來。
都:聽說你學服裝設計的經歷很波折,家里開始很反對?
鄭:對,因為我們家族很多人做建筑、醫生。對他們而言,裁縫不是個正當職業,所以不支持。
都:什么時候開始改觀的?
鄭:我在香港參加青年設計師比賽,也帶爺爺去了。結果我得獎了,爺爺很開心,鼓勵我繼續做,這樣父母也受到了影響。時裝設計是我自己很喜歡做的事情,家里人看到我真的很開心,他們也就改觀了。
都:你的事業遇到過什么挫折嗎?
鄭:有啊,很多。我沒有真正在一個大公司里做過設計師,一開始就自己單做。29歲那年,我想去爭取美國的市場,于是就一個人帶著兩大箱設計的衣服去紐約找買家。但是我不知道根據法律要申請一個特別通行證的,所以當我在美國機場落地時,貨全部被扣。我就和他們理論,但無濟于事。后來折騰了14個鐘頭,兩箱衣服在飛機、海關間不斷徘徊,最后才回到我手里。之后,我就憑著黃頁打電話找買家。他們看了之后很驚訝:真的有中國的設計師嗎?因為之前從來沒有一個中國設計師用這種方式把服裝拿給他們看。他們對我的設計非常喜歡,比起美國同一個level的設計師,我的價格不是那么貴。最辛苦的就是那個時候,我的事業剛剛起步。
都:Club Bon-bon的服裝和你以前的設計風格完全不同,怎么會想到接下這個case?
鄭:因為我很喜歡西班牙女設計師Patricia Urquiola的作品,剛好這個Club請的設計師就是她。Bon-bon在法文里是“糖果”的意思,我在設計里加入了很多明快、彩色的元素,是個非常新鮮的體驗。
都:最近有什么打算?
鄭:我想明年在香港開專賣店,也想把店開到上海來,我喜歡上海。
編輯:朱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