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建東北區域金融中心,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使東北經濟再度輝煌。本文闡述了區域金融中心對區域經濟的推動作用,分析了東北地區在經濟發展中所遇到的瓶頸制約,探討了創建東北區域金融中心對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所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借助金融中心的作用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觀點。
關鍵詞:區域金融中心;區域經濟;東北老工業基地
中圖分類號:F830;F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06)04-0094-04
一、金融與金融中心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
經濟增長是各國所追求的首要宏觀經濟目標,而一國的金融體系與金融結構對其經濟增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其基本功能是滿足經濟增長的投資、融資和其它服務性需求,對經濟增長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經濟學家們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可謂煙如浩瀚。Goldsmith[11]對經濟發展與金融結構的關系做了系統的研究,揭示了金融相關比率(financialinter-relationsratio,FIR)與金融增長的關系。后來的研究進一步補充了金融結構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McKinnon[2]和Show[3]針對發展中國家金融抑制的經驗,提出在經濟增長過程中貨幣資本和物資資本之間的補充性的假說。Patrickt[4]等考察了金融市場及微觀經濟基礎,提示了金融市場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動員和配置資本的貢獻,并提出了對于經濟增長的供給引導假說和需求導向融資的假說。Murindet[5]考察了發展中國家金融系統的扭曲,提出了消除信貸控制的措施,提倡金融系統的自由和促進金融深化。概括來講,金融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體現在:第一,降低了物物交換中因需求和時間的雙重巧合障礙而存在的用于評估商品品質、掌握商品信息的單位交易成本,便利了交換,使市場范圍擴大,專業化程度提高。第二,作為動員儲蓄和投資的最佳途徑,通過吸收社會中的閑散資金并轉化為儲蓄,為經濟發展提供資金來源。第三,可增強資本的流動性,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本效率。金融影響經濟增長的傳遞機制可以由圖1顯示。

由圖1我們可以看出,金融之所以能夠推動經濟增長,關鍵在于構建發達的融資和投資體系,形成有效的融資和投資轉化機制,而這正是金融中心的本質所在。金融中心在本質上承擔的是金融中介功能,是金融機構和金融中介集中交易的場所,是“中介的中介”,是合理、高效配置金融資源的場所①。正是由于金融中心能夠有效地引導風險交易、配置資本、動員儲蓄,提供對產品、服務和金融合同的交易等,才能產生對經濟快速增長的推動作用。金融中心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金融中心可以為本區域企業提供投融資便利
金融中心是資金的集散地,它可通過其發達的金融市場、金融體系為本地區的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消除資金瓶頸,如通過風險投資、銀團貸款、企業債券等多種方式滿足企業多種形式資金需求,可以有效地解決該地區企業發展中的資金短缺問題。同時,金融中心發達的金融市場體系也為本地區的資金盈余者提供了多樣性的投資渠道。這樣既可以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又可以根據市場供求關系,優化資源配置,從而達到推動經濟增長的目的。
2.金融中心可以促進本地區金融及相關產業發展
金融中心將刺激本地區金融市場與基礎設施的發展,創造更多的金融業以及法律、會計、通訊等行業的就業機會,同時促進金融業相關的產業,如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通訊產業、信息媒體產業等的發展,從而促進本地區經濟的發展。
3.金融中心可以促進本地區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金融中心具有較完善的市場機制、競爭機制及信息、資金條件,為本地區經濟結構的調整提供了較好的環境,從而有助于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推動經濟持續增長。
4.金融中心可以促進本地區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
金融中心不僅會吸引外國的金融機構與資金流量,而且會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有關金融、貿易和行業的信息流量,從而吸引跨國公司在本區域內進行投資,包括設立地區總部或海外總部??鐕究衫媒鹑谥行南鄬炘降馁Y金、信息、人才、外匯兌換以及法律政策條件等,在金融中心所在地或經濟帶開展業務活動。由此,金融中心加強了本地區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系,促進本地區經濟國際化。
5.金融中心可以提升地區經濟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金融機構通過在金融中心設立分支機構,依賴其強大的資源、人才、經驗和技術優勢,以較小的成本,提供較廣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以此換得較高市場占有率,形成金融機構的規模效應。同時,金融機構在金融中心的大量聚集使得機構間的合作和人員的交流頻繁,形成集聚效應。金融中心利用交通、通訊、傳媒及相關制度等作為媒介,將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向其影響范圍內擴散和傳播,產生輻射和帶動作用。金融中心的資金、技術、人才和其他方面的實力越雄厚,輻射的范圍越大,越能夠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的發展和現代化進程。
二、束縛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金融瓶頸
從整體來看,制約東北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因素,除了體制約束和結構失衡之外,金融瓶頸的束縛顯得尤為突出。與全國其它的省市相比,東北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較為惡劣。2005年11月5日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城市金融生態環境報告》,對全國31個省市區的“金融資產質量”進行了排名,同屬老工業基地的東北三省,位居這一排名的最后。區域金融的發展滯后、企業債務包袱沉重、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高,使得東北地區大規模產業化模式所形成的競爭優勢無法體現,金融體系存在的問題和弊端已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主要障礙。束縛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金融瓶頸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債務包袱沉重
目前,在東北的工業企業中,有不少企業的債務包袱比較沉重,主要是由于歷史上部分企業通過銀行貸款進行了更新改造,從此背上了比較沉重的債務負擔;也有一些企業是以銀行貸款為主新建的,這類企業從建廠之日起,就一直背負著沉重的債務包袱。另一方面,在國內外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金融機構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為防范金融風險,努力降低不良資產比例,不積極進行貸款投放,而是不加甄別地“惜貸”、“慎貸”,這樣就導致東北地區的企業很難通過貸款償還歷史債務。在專門服務于地方經濟的東北區域性金融機構尚未建立之前,就可能出現企業融資的空白點,企業債務包袱越來越重,必將嚴重影響東北地
注解:
① 美國金融學家Kinderberg(1974)從金融中心的功能角度給出了金融中心的定義:金融中心聚集著銀行、證券發行者和交易商,是承擔資金交易中介和跨地區價值貯藏功能的中心區。它不僅要對個人和企業的儲蓄及投資進行跨時結算,將資金從儲蓄者手中轉移到投資者手中,還會影響不同地區間的資金交付和轉移。
區的經濟發展效率。
2.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高
東北地區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率高,影響了金融機構貨幣創造的能力。由于東北三省國有企業比重大、歷史包袱重等多方面原因,東北三省金融機構沉淀了大量的不良貸款。據統計,東北三省各分行2001年底不良貸款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2002年,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分別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9%、17%和5%,其中吉林省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高達66%,為全國最高。東北地區銀行體系的不良資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銀行體系在承擔中國經濟轉軌的成本。
3.融資渠道狹窄
東北是一個嚴重缺少資金的地區,有大量的資金需求,卻沒有充足的資金來源,患有比較嚴重的資金“饑渴癥”。東北地區金融市場發展緩慢,企業融資主要依靠銀行貸款,而且主要是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利用資本市場籌措資金的能力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有較大的差距。截至2005年9月底,遼寧省轄區境內上市公司46家,共發行股票51只,其中A股46只,B股2只,H股3只,總市值為1764億元,所轄上市公司僅占全國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的2.5%;有證券公司4家,實現證券交易額2179億元,證券公司數量僅占全國3.5%。吉林省僅有證券公司2家(另有兼營證券業務的信托投資公司1家),上市公司32家;黑龍江省有3家證券公司,境內外上市公司32家。三省所轄上市公司數量占全國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的7.2%;境內上市公司總數的8.6%,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的規模與三省在全國的經濟地位相差甚遠。
4.東北地區金融狀況差,對外資的吸引力比較低
與國內發達地區相比,東北地區的金融機構的種類和數量不多,金融資產總量明顯偏小,信貸增量明顯偏低,金融創新不夠。東部地區發達省份金融機構無論數量還是結構,都比東北三省豐富得多,絕大多數外資金融機構集中在東部地區。2004年,長江三角地區、珠江三角地區和環渤海地區的進出口總額之和占全國的75%;實際利用外資之和占全國的80%。同時,高速發展的區域經濟為投資者帶來了較高的投資回報,從而吸引了各類外資金融機構進入,并促進了國內外金融機構在業務上的創新與發展。東北地區由于金融機構數量少、結構單—,相對三大經濟區缺乏對外資的吸引力。外資匱乏,造成對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相對緩慢,嚴重影響了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的競爭和發展能力。
總之,相對于其它經濟發達地區,東北地區的區域金融發展相對滯后、銀行體系脆弱,已經嚴重制約了整個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
三、創建東北區域金融中心對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所發揮的作用
現階段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主要依賴于資金推動,是以金融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所以要解決東北地區所面臨的經濟結構難于調整、金融狀況不佳等問題,應該尋求更多的金融支持。建立東北區域金融中心的目的,就是要促進東北金融資源的有效整合,從而更好地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服務。建立東北區域金融中心對于發展東北區域經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1.東北區域金融中心的建立有助于吸引資金,化解歷史包袱
東北三省要實現經濟振興,必須解決歷史包袱問題,輕裝上陣。由于歷史原因,到2002年,遼寧、吉林、黑龍江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總產值比重仍分別高達62.4%、77.9%和79.6%,分別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1.6%、37.1%和38.8%。企業長期辦社會使自身背上了沉重的歷史包袱,在改革中要解決企業冗員問題、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社會保障問題,等等,需要巨大的改革成本,某種程度上講資金匱乏就是東北地區經濟落后的原因,當然更是東北地區經濟落后的結果。東北區域金融中心可以聚集社會資源,并按照社會資源的需要進行調節,可以提供一種制度上或機構上的流動性安排,解決中長期融資的一個根本性問題,這是金融中心中介的基本功能。
2.東北區域金融中心的建立有助于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
從產業結構看,東北地區產業絕大多數是以采掘業、原材料工業、冶煉工業、能源工業、重型機械制造業以及常規兵器制造業、尖端武器制造業等為主的重工業和軍事工業,重工業比重高達65%,輕工業比重僅為35%。輕、重工業的比重不僅嚴重失衡,而且輕工業的發展水平也非常滯后。另外,非國有經濟發展非常緩慢。到2002年,東北三省規模以上非國有經濟工業產值僅占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總產值的30%,明顯低于全國平均59%的水平,而且在非國有經濟中,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在融資活動中,中小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經營分散、信用等級低,由于信息搜集成本、監督成本以及道德風險等方面的因素,使中小企業在金融市場上處于弱勢:經濟增長來源于有效的投資,籌資和投資是經濟起飛的必要條件,但投資效率即資源的配置效率對增長同樣重要。對投資的配置有其自身的困難,比如生產率風險、項目回報的信息不完全、對經營者實際能力的不可知等。這些內在的困難必然要求建立一個金融中介結構,要適應現代經濟增長的要求,必須建立發達的社會融資體系,形成有效的金融體系,這正是東北區域金融中心的功能所在。
3.東北區域金融中心的建立有助于加強金融深化與金融創新
東北區域金融中心是東北金融市場和外部金融市場的紐帶和橋梁,它匯集著大景的國內、國際金融機構,承擔著區域金融市場融通資金和配置資源的功能。金融機構的匯集,導致相互競爭的加劇,從而促進了金融市場的發展,有效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同時也迫使金融機構不斷推出符合經濟發展需要的、新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創建新的金融組織形態,推動金融創新的持續發展,促進所在地的金融深化和經濟發展。最終,使東北地區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金融體系高度發達和完善。從國家經濟發展和演變的一般規律看,金融中心的形成和發展,對推動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金融中心已日益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和綜合實力的縮影?!獋€金融中心的崛起,不僅能夠提升一個地區的經濟地位和影響力,而且能為一國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利益。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緊密相關,金融中心的形成,將有力地促進所在地參與世界經濟金融全球化進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中心的支持,金融中心的建沒有助于所在地區建立穩健的金融監管體系,提高駕馭金融市場和防范金融危險的能力。特別是對像東北地區這樣的亟需發達金融體系的地區,發展自身的金融中心,服務于自身的經濟體系,并通過金融中心連通全球金融市場,強化金融對經濟貿易的支持作用,對實現振興東北的戰略目標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四、借助區域金融中心促進東北經濟全面協調發展
金融業作為市場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和持續推動力,在東北地區經濟的發展進程中,必然要隨經濟發展走一體化發展之路,走協調發展之路,這是區域經濟合作關系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飛躍的主要標志。關于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問題,溫家寶總理曾強調,“振興東北”是中國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重大而緊迫的任務。為此,在國家現有財力、物力不足的情況下,要解決東北地區面臨的能源開發、交通設施、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原料短缺等迫切問題,重要的出路在于大力發展區內外的各種橫向經濟聯系,提高區域整體經濟實力與市場競爭力,把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與推進區域經濟發展結合起來,打破行政壁壘和地區分割格局,形成統一的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分工與協作,以競爭促進合作,在合作中實現共贏。而作為生產要素中資金資源經營、配置的金融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世界著名金融學家戈德史密斯[6]在經過廣泛考證后得出結論:“金融上層結構的存在和發展,將引起資本支出在部門問、部門內、在有形資產的類別以及在地區之間的不同分配?!苯鹑谧鳛楝F代經濟的核心,是提高生產力的“粘合劑”和“催化劑”,發揮著資源配置的杠桿作用,金融的運行不僅直接影響著經濟建設的進程,而且在非常大的程度上關系著社會發展的狀況。通過優先發展金融,依托區域金融中心的功能,并發揮其刈.地區經濟的強大支撐和拉動作用,可以促進區域經濟全面協調發展。
顯而易見,東北區域金融中心的建立目的就是促進東北金融資源的有效整合,促進金融發展,產生金融聚集效應并得到金融產業的規模效應,從而促進東北區域經濟全面協調發展。區域金融中心通過對金融這一特殊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集中,改善了金融環境,又促進金融和區域經濟和諧發展,最終在東北地區形成金融和諧、區域經濟和諧、人與經濟和諧、人與人和諧的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Goldsmith,R.W-Finmm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Newheaven:Yale Universitypress.1969.370—392.
[2] Mckinnon.Money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Washington:Bmoki,hgs institution,1973.56—82
[3] Shaw,E.S.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rit.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23—56
[4] Patrick,H.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In Underdeveloped counties.
[5] Murinde,MacroeconomicPolicyModellingforDevelopingCountries.2ddershot:Avebury Publishers.1993.73.
[6] [美]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責任編輯:于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