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章在黨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所具有的法的特性,決定了其在黨內具有最高的權威性。保障黨章的權威地位,需要建立黨員學習黨章的長效機制、完善黨章的補充機制和保證黨章實施的監督機制。
關鍵詞:黨章;權威性;保障機制
中圖分類號:D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605(2006)06-0029-03
作者簡介:汪弋(1973- ),男,湖北鄂州人,中共中央黨校黨建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執政黨建設基本問題;周琳琨(1979- ),女,湖南郴州人,中拓國際經貿集團事業部工作人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學。
一、黨章在黨內具有最高的權威性
國家以憲法作為立國的政治根基和最高法律,共產黨則以黨章作為立黨的政治根基和最高法律。黨章在黨內生活中的地位,首先是由黨章的性質、內容及其產生的程序所決定的。
恩格斯最早以黨內共同法律來定義黨章的性質。他指出:每一個支部都有權根據自己的特點制定地方性的章程和條例,但不得與共同章程和條例有任何抵觸。列寧則強調,無產階級政黨的黨章是“黨組織的形式和規范的總的決議”,是“一致通過的組織規則”。[1]列寧領導的俄共(布)和我們黨,都把黨章稱為基本法規,把涉及一些具體方面、具體問題的單項規章稱為具體法規,即黨章和黨內各單項規章的關系是“母法”和“子法”的關系。
從內容上看,黨章是黨內的根本大法,它以確定黨的性質和增強黨的戰斗力為出發點和歸宿,其內容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黨的性質、宗旨;二是黨的指導理論;三是黨的最終目標和近期任務;四是黨對革命及建設新社會的方針;五是黨的領導地位和領導原則;六是黨的組織原則及組織構成、職權劃分;七是黨員標準及黨員權利與義務;八是黨的紀律、紀律檢查機關等等。
從產生程序上看,黨章的創制、修改、解釋乃至停止生效,其權力都集中于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其他機構和部門都無權決定。此外,為貫徹執行黨章而衍生的具體法規、條例、細則,也必須由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授權并經審查批準,才能擬定、頒布、執行。
上述可見,黨章是全黨最高的行為規范,是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關系的基本準則,具有最高的權威和最大的約束力,是黨的活動和自身建設的最基本的依據。其作用是保證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作風上、行動上的一致,更好地為實現黨的政治路線而奮斗。
黨章的權威性還來自于它所具有的法的特性。黨章是黨內的根本大法,具有以全黨名義所確定的黨內“共同法律”和“最高法典”(馬克思恩格斯語)的最高法權地位。這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得到說明:
一是黨章代表全黨的意志,以全黨的強制力為后盾,任何組織或個人從理論上講都無法與黨章的力量相抗衡。因而,黨章是維護全黨統一的最強有力的工具。
二是黨章實際上是大多數黨員利益和意志的體現,這是黨章具有公平、自由、秩序等價值理念的現實基礎,也是以黨章來治黨所具有的合法性的基礎。
三是黨章及其所衍生的具體法規、條例、細則,是一個嚴謹的規范體系,它如一張巨網分布于黨內生活的每個角落。黨章體系的有效運轉,離不開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的有效、默契配合。因此,在黨章的框架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能夠充分運用各級黨組織、全體黨員的力量以及它們在整體配合中所產生的集合力,使全黨資源得以最充分的運用。
四是黨章是公平、自由與秩序的規范體現。在其運行中,一方面能保障廣大黨員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也能約束黨的領導干部和各級黨組織權力的運作,使其運行于黨的利益的軌道,有效地扼制權力的濫用。
五是黨章具有規范性。它既有對權力運作的約束作用,能防止恣意與專斷;又具有持久性和穩定性的特點,有利于避免黨的建設中的短期行為和搖擺性。
二、樹立黨章的權威地位需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機制
黨章的權威性并不能自然而然地使它在現實的黨內生活中居于相應的權威地位,這已為建黨以來數十年的經驗教訓所證明。這就告訴我們,要真正確立黨章的權威地位,就必須創設一套有效的保障機制。
第一,要建立黨員學習黨章的長效機制。學習黨章既是共產黨員的天職,也是各級黨組織進行黨員教育的重要內容。為此,應探索建立黨員學習黨章的長效機制。一是要抓調查研究,摸清黨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黨章學習規劃和方案,對學習的要求、方法、步驟、措施等作出明確規定,使對黨章的學習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二是要抓骨干培訓,建立一支帶頭學習黨章、宣講黨章、輔導黨員學習黨章的骨干隊伍。三是抓分類指導。學習黨章活動要針對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層次黨員的特點,實行分類指導,在學習的內容、時間、方式方法以及要解決的重點問題等方面,要切合他們的實際,增強學習黨章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通過建立學習黨章的長效機制,要使廣大黨員在對黨章的經常性學習中理解并掌握黨章的基本內容和精神,引導他們把共產主義理想與現階段的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結合起來;把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結合起來;把認真履行黨員義務同正確行使黨員權利結合起來;把遵循共產主義道德和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結合起來;把勇于改革、開拓創新與嚴格遵守黨的紀律結合起來;把黨員領導干部認真履行職責同以身作則、廉潔自律結合起來。
第二,建立完善黨內法規體系的機制。盡管黨章在黨內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但僅靠黨章并不能構成完備的黨內法規體系,還需要建立相應的立法補償機制來不斷予以完善。《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明確規定:“黨章是最根本的黨內法規,其它黨內法規是黨章有關規定的具體化。”[2]黨內法規的層次依序為黨章、準則、條例、規則、規定、辦法、細則。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黨內法規,均稱為規定、辦法、細則。黨章生效后的立法補償,對于黨章的貫徹實施,對于維護黨章尊嚴、保證黨章的權威性和信任度,有著重要的作用,它以以下幾種形式使黨章的有關規定具體化:“制定相應的具體法規,如規定、辦法、細則;對原有相關具體法規進行必要修訂,該保留的就保留,該改動的就改動;對不符合黨章精神或不適應形勢發展的具體法規,或是全部或是部分予以廢止;結合需要,對已成文的試行規定、辦法或未成文的習慣、慣例、傳統乃至實際經驗加以總結、篩選、提高,使之上升為具體法規,與黨章的有關規定相配套。”[3]168這就要求我們,在緊緊依靠黨章這個根本大法的基礎上,要充分運用法規武器,“既要懂得立法,又要懂得執法;既要從實踐中尋找法規,又要以法規來指導實踐;既要將具體法規提升到黨章的高度,又要學會運用黨章來指導充實和完善具體法規”[3]168。
第三,建立保證黨章實施的監督機制。為了維護黨章的權威性,必須對黨章的實施進行全方位監督,主要是加強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及新聞輿論的監督。
黨內監督是指中國共產黨的各級組織、專門機構和全體黨員,按照黨章和黨的其他規章制度的要求,對黨的各種組織活動以及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的行為進行的監察督促活動,它是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黨內監督的實質,是黨從人民的利益出發,按照從嚴治黨的要求進行的自我約束和自我完善。黨內監督涉及黨章的多個方面,主要包括政治紀律、民主集中制、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干部人事制度和保持共產黨員本色等。
首先,要加強黨的紀律監督。黨的紀律監督是以《黨章》、《準則》等黨規黨法為基本依據,以《中國共產黨黨內紀律處分條例》作為主要監督處置手段,對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進行的強制性監督。各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應本著維護黨章和黨的紀律的嚴肅性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承擔起黨的紀律監督的重任。
其次,要進一步健全黨的組織生活會和各級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制度。黨員和黨員干部都要得到嚴格的組織生活的鍛煉和黨組織的有效監督。黨的組織生活會的監督,是黨組織開展活動,黨員接受教育、行使權利和義務的最基本最經常的形式。每個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都必須以普通黨員的身份參加所在黨支部、黨小組的生活會,匯報思想情況,嚴肅認真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自覺接受支部、小組黨內同志的監督。黨的各級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的監督,尤其應當務實求真,不能流于形式,不但要講工作、談情況,更要著眼于領導成員在思想、作風和工作上的問題,交換意見,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達到統一思想、分清是非、增強團結、改進工作的目的。
第三,要進一步健全民主評議和民主考核黨員領導干部的制度。黨中央在《關于民主評議黨員制度的意見》中指出,建立民主評議黨員制度,是從嚴治黨、提高黨員素質的一項重要措施,是通過制度建設,加強對黨員的經常性教育、管理、監督的有效方法。對于黨員領導干部,重點是對其任期內的工作實績進行民主評議和考核鑒定。對于群眾公認為堅決執行黨的路線、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干部,要及時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對有問題、不稱職的干部,不遷就、不姑息,該調離的調離,該降職的降職,該除名的除名。民主評議和考核還應增加對黨員領導干部收入和財產的申報監督,如發現申報人的申報與實際情況明顯不符,或收入與財產、生活水平明顯不符,應即調查處理。
第四,要進一步健全黨內報告和調查檢查制度。黨內報告是對黨員和黨組織的工作進行的監督方式之一,它包括領導機構向產生它的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并接受代表大會的審查;各級領導班子向自己領導的單位和部門總結報告工作;各級黨組織向上級黨組織請示、報告工作;上級黨組織聽取下級黨組織的匯報等。黨內調查檢查監督通常采取的形式有:派調查組調查黨風黨紀情況;開展黨風大檢查;派出視察人員進行視察監督;下訪征求意見;派出檢查組檢查案件或工作等。
第五,要進一步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各級黨組織及其職能部門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堅決執行《中共中央關于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切實負起領導責任,一級管好一級、一級帶動一級,一直抓到支部,抓到黨員。各級都要嚴格實行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出了問題要分清責任,要嚴格按照責任制予以追究和查處。
此外,還要進一步加強黨內自查監督、信訪監督、專門檢舉申訴監督和其他方式的監督。
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得如何,廣大人民群眾是最有發言權的,群眾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是各種監督形式中最廣泛最有效最基本的監督。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是在新時期保證黨章實施中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體現人民主權的重要表現。建立群眾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機制,一是要深化政治改革,進一步擴大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人民民主,使黨和國家的民主生活進一步法制化,為人民群眾和新聞媒體進行監督提供有利的條件。二是要充分尊重群眾,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黨員領導干部尤其要自覺接受群眾和輿論的監督。三是要建立暢通有效的群眾來信來訪接待答復制度,各級黨政機關必須認真受理黨內外群眾的檢舉、控告,對重要的、帶傾向性的,特別是涉及領導干部的問題,要及時處理。四是從法律上進一步保護群眾和新聞媒體對領導干部實施監督的權利,對打擊報復群眾和輿論監督的行為,要依法進行嚴肅查處。
參考文獻:
[1]列寧.列寧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0.
[2]中共中央辦公廳法規室.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選編:1978-1996[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706.
[3]葉篤初.新黨章新思考[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王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