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2月28日,中國首次氫彈原理試驗在羅布泊獲得成功。中國人民憑借自己的力量,成功地挫敗了對中國的核封鎖,增強了國威,大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一個冬日的下午,我走進了兩彈一星功勛程開甲院士的家。去之前,我一直在想像著兩彈一星功勛的居室應該是什么樣子,而當我真正置身其中時,才發覺它是那么的簡潔和樸素,和它的主人一樣,給人的感覺是那么的溫暖。這間居室的主人為了國家的核武器研制和試驗、為了祖國的強大,在茫茫戈壁二十多年,隱姓埋名,默默無聞,作出了重大貢獻。原子彈和氫彈試驗成功的背后有著什么樣的故事?是什么樣的信念讓我們的功勛們如此默默無聞?今天,我們再一次走近這位86歲高齡的兩彈一星功勛,聆聽他的回憶,感受他的愛國情懷。(本刊記者:孟瑋)
記者(以下簡稱記):程老,在您的求學時代,是什么促使您走上了科學報國的道路?
程開甲(以下簡稱程):上學時聽老師講中國的國恥、講外國人說中華民族是劣等民族,當時覺得自己的國家怎么這樣差。第一次認識的轉變,是在英國留學時看到了一部記錄片。1949年英國的軍艦在長江游弋阻止解放軍過江,其“紫石英”號被解放軍擊傷后被迫升起白旗,英國放映的紀錄片報導了此事??春髮ξ矣|動很大,感到中國人終于有了這一天、中國有希望了。這一事件激發了自己的愛國熱情,促使我要回國報效。
回國前,我就下決心要建設祖國,考慮到國內建設所需,專門去買了金屬物理學的書帶回國用?;貒螅鹊秸憬髮W教書。由于已經懂得是共產黨救中國,我就積極靠攏黨。加入九三學社后,我在學社里學習了更多的黨的知識。1952年,我被調到南京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創建了南京大學的金屬物理專業和核物理專業。報國之心使我在南京大學的教學和研究中起到了大作用。1954年,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記:您何時受命開始從事核武器研究的?
程:國家為研制原子彈成立了研究所。1959年夏,學校接到調令,要我立即去北京二機部報道,干什么誰都不知道,我就去了。直到最后找到了研究所才知道原來是要搞原子彈。
我學得多而廣,因此對于接受的每一個新的任務都有充分的把握,從到所的第一天始,我就很努力地工作。我很快就參加了原子彈研制關鍵點中的爆炸聚焦理論研究,還進行化爆試驗研究。這樣工作了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原子彈爆炸的研究和準備工作差不多了,需要準備試驗了。
到了1962年,離原子彈研制成功還有兩年,上級決定派我到國防科委二十一基地組建研究所抓核試驗的準備工作,我又一次進入了新的崗位。我一次又一次地領新受命,但我從不討價,無怨無悔,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再苦再難我都全心全意地去工作。
記:作為核試驗的技術總體負責人,在核試驗過程中,您都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
程:首先,我們創建了核試驗研究所。我與呂敏、陸祖蔭、忻賢杰等幾個人共同討論、研究第一次原子彈試驗的方式和各種問題,起草了《國家第一種試驗性產品試驗技術方案》。當時非常困難,我們就搞大協作,摸著石頭過河,那時候就是這樣??!
作為核試驗的技術總體負責人,我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所擔負的責任也很大。我提出了第一次核試驗的塔爆方案,最后確定下來。為什么選擇塔爆呢?因為塔爆爆炸地點固定有利于測量??毡脑挏y量問題更多了,如果不用塔爆而用地面爆炸的試驗方式,由于地面試驗產生很“臟”的灰塵,且起初我們在測量方面還有許多困難,所以,決定用塔爆。那時候真是大協作啊,光測量的儀器就有三千多臺。從1962年開始,到1964年10月就完成了。當時,在技術上都聽我的,聽我的,我責任就大了。很多技術問題的解決我都是起了作用的。例如,在解決鋪設電纜和其接頭問題上提出了解決辦法。還有強調進行地下核試驗的問題,我認為應該還是從真正能“定點、屏蔽、安全”地拿到數據來考慮,后來的一切證明我是正確的??傊_實能夠用我所學為國家作貢獻,我真的很高興。
記:能否結合您的經歷和我們談一談您如何理解自主創新?
程:自主創新首先要的是踏踏實實,從實際出發,要懂得實際,在工作實踐中發現新問題,才能有創新。
科學技術的研究沒有僥幸??茖W研究是結合實踐的具體的腦力勞動,不能盲目跟著別人的思路走,要有獨特的觀點、思想和方法,要堅持自己正確的研究。研究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撓,不能一味追求效益。我常常告誡自己也告誡別人:不盲從權威。要執著、要認真、要窮追不舍、要堅持到底。
科學的生命力在于創新。遇上新問題,不能跟著已有的結論跑,要有創新思維,要敢于想像,敢于堅持。因為需要,我經常調換崗位,從我自己來說,我從不滿足已有的,正是這種創新精神幫助我在不同的崗位上都能做出新的東西來。
記:您認為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要注意什么問題?您對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希望是什么?
程:不要脫離實際,空口講白話不好,實踐很重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的工作是通過實踐來完成的。要勤勞、努力做實踐工作。知識是從實踐中來的,離開了實踐,空想是沒有用的。要回到實踐當中去解決問題??萍及l展現在很快,但是我們的科技力量不夠強。我們的科研隊伍要精,專業研究要深,這是我的希望。老師教學時要以身作則,應該專而且深、踏踏實實地工作。這樣的話,我們的發展會很有希望的。不能空想,不能脫離實際,一切都是從實際中來的。
年輕人一定要首先打好基礎,方可一步步有機會得到發展作出貢獻。我中學的時候看了很多科學家的傳記,對我啟發很大。那時我常想,科學家是怎么做科學研究的呢?那么辛苦,而且為國家作出了那么大的貢獻?例如,當年法國的巴斯特的研究在法國的葡萄酒市場中獲得巨大成功正是基于巴斯特實實在在地對細菌的研究。所以,年輕人不要一味追求做大,大小事都要做,碰到機會就有發展,但首先要做好本職工作。必須懂得,很多人可以作出大貢獻,其中沒有你的參與是不行的,但成功者未必是你。
記:為了祖國的國防科研事業,您和其他參與研制的科學家都是幾十年扎根戈壁、隱姓埋名,您的人生信念是什么?回首往事,您有什么感受?
程:我一次又一次地接受新任務、變換方向,但我從不討價,無怨無悔,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再苦再難我都全心全意地去工作。我相信我努力我就能干好,我有信念,我也有實力。我一直都相信,我們的國家是會發展的、會強盛起來的,現在已經得到了現實的證明,看到現在中國的強盛我十分開心,我非常高興。
我們要了解國家的需要,我經常講,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我也很同意鄧小平同志的講話,他講的“發展是硬道理”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非常正確的。科學也是先有實踐再有理論,檢驗理論也只有依靠實踐來證明。這個原則在什么地方都是通的。
發展是硬道理,我們要發展,但是,發展要順應自然,也許觀點不同、方法不同,但必須順應自然,不能違背真理。
現在國家發展得這么快,是過去根本想不到的。我們的國家將來還要更好,看到這些我非常快樂。我雖然老了,但一切均在發展之中,我也還要發揮余熱,為發展作貢獻、為國家作貢獻。我要在活著的時候做些有用的研究,我現在還在研究納米材料。
我覺得中央的政策都正確,都很好,而且國家現在發展這么快,這是我沒想到的。有人問我,對當初決定回國怎樣想?我說,如果我不回國,可能會在學術上有更大的成就,但絕不會有現在這樣幸福,因為我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F在國家這么好,我很高興,我能為國家作貢獻,這是我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