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子簌簌作響,方格呢絨巾、
桃木框鏡子,
卡列尼娜式的美使人贊嘆,
狹窄的走廊貼的壁紙,
我們從小就欣賞過,
在昏黃的煤油燈下,
軟椅面還是那種長毛絨……
……
這就是我們突然決定出世的時刻……
——阿赫瑪托娃
閨閣,輕輕讀來氣吐如蘭,宛如綺麗溫情之夢。每個女子即使到蒼涼暮年,想起閨閣,亦能念起當初薔薇色般暖然如醉的舊時光。
閨閣,一見這兩個字,即想起雕花柜子里一截錦緞,想起竹簟枕下的一枚書簽,想起薄紗窗外的玲瓏天色,想起床頭散落的細碎零食,想起舊書頁間風干的脆弱花瓣,想起溫柔燈光里小姐妹的喁喁私語。
閨閣,綠漪琴弦上彈撥的閨閣,紅塵寫意里點染的閨閣。
一、霓裳
小時侯看《沉香屑》,總是羨慕葛薇龍那滿櫥被丁香末子熏得香噴噴的衣裳。毛織品,毛茸茸的像富于挑撥性的
爵士樂;厚沉沉的絲絨,像憂郁的古典化的歌劇主題歌;柔滑的軟緞,像《藍色的多瑙河》,涼陰陰地匝著人,流遍了全身……陳年的破碎光影幽幽如夢,經不得觸碰。她的小說,她的文字,滿目錦繡滿目荒涼,就如她昂首的姿態,孤絕驕傲。不知怎樣的衣衫才配得起如她的女子。蔥綠桃紅織繡綾羅,她是那樣熱愛衣裳,還曾以華麗奇特的裝束聞名文藝界。而黯然轉身,不過素衣如雪,寂寞余生。想她攥那紙“愿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婚書,為那“因為慈悲,所以懂得”的男子。把自己低到塵土里去,愛得如生如死如癡如醉。那年歲的華衣絢爛繽紛,卻暖不到她身上,她只是隔著離著,越走越遠。暮年只是一襲素色旗袍,在雪洞般的清冷住所孤寒索居。她的霓裳,融進深深天色,無可尋覓。
看陳丹燕的《慢船去中國》,簡妮的嬸婆愛麗絲那滿滿一架子旗袍,披肩,羊毛,針織,絲綢的,紗。有萬字花的,有團花的,有菊花的,黑底金花的,秋香色的,藕荷色的,猩紅色的,寶藍色的……美得叫人窒息,仿佛一場盛宴。人已不在,而閨閣的女兒心依舊幽幽輕嘆。
有個叫紫姬的女子,會做許多美麗的衣裳,羅裳廣袖,裙裾飛揚。漢唐宋明,翠袖薄衫,她還原著古老閨閣的綺夢。她為她的衣裳取出各種柔麗的名字:出云,纓彤,青芙,婉素……玲瓏心思叫人憐惜。
我亦有自己的衣櫥。小時侯母親為我織可愛乖巧的毛衣。姐姐為我裁棉布裙子,細細褶子,開了大朵小朵的花。一個人躲在房里,我常常打開櫥門,在清涼的樟腦氣息里捧起衣裳,聞見細密纖維間陽光的溫香,還有自己的味道。曾有一身櫻桃紅底色白碎花的裙子,父親從北地買回,做我的十歲生日禮物。它伴我走了兩個夏季,裙擺間收滿我那年歲的小歡喜小快樂。后來,裙子太小,不能再穿。卻不舍得轉送妹妹。小心疊起,夜闌之際翻出,懷抱著想那些時光。長大后總與父親不和,爭吵對峙,無比倔強。只是在無人之時,面對這裙子,想起從前在父親懷里撒嬌笑鬧的歡喜,兩淚泫然。
最厲害的一次爭吵后,覺得自己無處可去,竟躲到衣櫥內。臉貼著棉麻絲緞,落魄憔悴。醒來后發現自己依舊在床上,才知道是父親夜里將我從衣櫥內抱出。想象父親懷抱我的樣子,淚水又落下。
霓裳是閨閣女兒一生的綺夢,宛如柔緩甜糯的拖腔,纏綿一生。
二、書籍
一直喜歡那句詞:枕上詩書閑夢好,門前風景雨來佳。閨閣里定要有書的。一人看窗外風景倦了,一夢起來寥落了,順手翻書。《詩經》、《閑情偶寄》、《漱玉詞》、《飲水集箋注》、《枕草子》……這些都該是閨房書吧。閨房書不見得有多少春秋大義,只要契合女兒心思就好。小院湘簾閑不卷,曲房朱戶悶長扃。
書里寫黛玉房內書籍甚多,女子閨閣竟如公子書齋。每讀至此,總心生羨慕。被書香浸染的女子該是如何可愛。想起那一生苦苦守望天一藏書閣的柔弱女子錢繡蕓,不免嘆息。
有時候想,清少納言該是個怎樣的女子。長發披垂,眉眼安靜,紫草染色的寬大衣袖鋪落木地板上,執一管細竹筆,用娟秀美好的漢字寫那些“很有意思”的點滴細節。那種素面朝天的明凈與嫵媚。在她眼里,宮廷生活亦如家常日子,她所記得的總是日子中細微的紋理。朝政變亂、命運升沉這樣的大事她并不留意。她留意一朵花,一種表情,衣裳的顏色,深夜的鳥鳴。一個人打發寂寞,便研墨抄寫《枕草子》。這亦是有意思的事罷。
越劇《李清照》有一段,晚年的她孤獨飄零,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枕畔書卷散亂。人比黃花瘦的她曼聲吟嘆,緩然起身,撫摸落滿塵灰的書架。寒窗外大雁南去,蓮子已成荷葉老,她筆底風流已然憔悴凋敝。推翻酒盞,她在書案上填一闋詞,一滴淚洇濕墨跡。不知后來人翻開泛黃的《漱玉詞》,可能看見那淚痕。
《浮生六記》里的蕓娘,鬢邊簪茉莉,巧笑婉轉。會做白糖乳腐,會侍弄花草,更讀得詩書,幼年即得“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類的句子。她與沈三白一起,心意相通,盡得人間之風流。也難怪天妒紅顏了。留得三白一人對青草漫生的墳冢凄然嘆息。
聽說我抓周時抓到的是一卷《全唐詩》,合家歡喜。小時侯,家境并不甚好。而父親卻總能為我買回許多書。家里最大的房間就是書房。父親要我多讀書。書籍給我打開一扇門,讓我看見門內的如錦繁花。稍稍年長,我就一臉驕傲告訴家人,將來大了,一定要嫁個知書達理的男子,他要用許多許多書來做我的聘禮,我也要許多許多書做嫁妝!
后來遇見他。他含笑刮我鼻子,放心,一定會為你收藏許多許多的書,讓你一生書香縈繞書香入夢。
許多次,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煩躁不安。他微笑說,去看看書吧。做個內心潔凈安寧的人。書會讓你更加美麗。
于是告訴自己,一生與書做伴,不離不棄。
有一段時間在坊間細細搜尋各類書籍,悄悄買回,書櫥已放不下,就把衣櫥空出。某日母親收拾衣櫥,竟驚住。轉而笑意彌漫。
喜歡那些女子,潔塵,陳丹燕,遲子建,蘇雪林……雖已年華加身,因為書香熏染,依舊迷人如斯。
潔塵曾在一篇文內細細介紹自己書房的格局與內容。聽得人心心向往。于是癡癡想,自己將來有了女兒,一定要在她閨閣里,放滿書籍。
三、細節
灑花紗簾,柳編花籃,棉布床單,蓮花錦盒,刺繡香包,綢緞靠枕,秸桿日歷,印花燈罩……這些都是閨閣不可或缺的細節。
上海復興路有間家居用品店就叫閨閣。店內香氛柔和,所賣全是女子們心儀的小東西。在這樣的店內,容易忘記時光流逝。一時恍惚,還會覺得那轉角處是月份牌上的女子在輕輕微笑。
從前住在老院子里,那古舊雕花床是祖母的陪嫁。父親叔伯們都在床上誕生。母親過門,它成為父母的婚床。我亦在這床上臨世。年幼時很多個漫長難以消遣的午后,我就伏在床上,手指沿細膩的雕花來回轉合,塵灰曼舞。床欄上掛著小項鏈,小荷包,如意結,小燈籠……我視之如珍,久久摩玩愛不釋手。枕下還有祖母留給我的食物。酥糖,橘紅糕,赤豆沙……甜糯纏綿。這就是我童年的閨閣。
床帳落下,小小的我披上印花床單,盤起柔軟頭發,步步蓮花,唱《黛玉葬花》,一個人獨自陶醉。窗外大片油菜花盛開洶涌,甜暖香氣漫過來漫過來。不知不覺間,亦到梔子的花期。幽怨香氣讓我驀然安靜。成長,似乎在一瞬間。
一位女友對閨閣細節尤其挑剔。青瓷瓶內定要有花枝。被子間定要有陽光溫香。衣櫥里定要有薰衣草香。燈定要用刺繡棉布籠罩……她說,沒有這些細節,房子會又空又陌生,都不是我的房子了。于是我笑,真真可惡,看將來誰敢要你。
她皺起鼻子抱緊玉色染花靠枕,不要我就算啦。反正我還有這間屋子。人家三毛和荷西吵架了都還會睡到外屋的沙發上,就像回到閨房里一樣。
惟有這些細節,才會讓閨閣成為你的閨閣。
四、寵物
許多女子都愛寵物。此事古來有之。書上說清時錢塘縣有一富家太太,丈夫長期在外。寂寞難耐,便養一只波斯貓,十分歡喜,打發多少漫漫長夜。后來貓咪不幸染病,百般救治亦枉然。女人大慟,竟然病倒,不久辭世。
女友若素也嘆息,真想養一只貓,好讓情感也有些寄托。
這些寵物,很多時候已成我們的寄托。
鐵凝有只叫伊咪的小貓。她在文章里聲聲切切懷念伊咪,叫人感動。
步非煙寫小說時,愛貓躍上鍵盤,敲下長串文字。她滿心憐愛,遂將那些文字記入文中,成為書里某句神秘咒語。
沈傲君養了一只愛爾蘭純種折耳貓,貓咪在沈姑娘寬敞的房內怡然自得。她跟記者講,要是沒有貓咪,她一定會寂寞許多許多。
……如此種種。
我曾有過一對白貓,取名滿月和雪花。而雪花早年失散,滿月亦慘遭厄運。念起當初共處的點滴,只覺傷懷。
后來一直不愿意再養寵物,怕見它們的離去與消失。
于是和他撒嬌,以后在一起了,一定要給我養一只貓。為它取什么名好呢?恩,朵朵,乖乖,漁漁,默默……
他笑了,滿臉寵溺。
女子成長一生,走過玉蘭般純凈清潔的幼年童年,走過丁香般婉轉清香的少年青年,一直走下去,必然經歷風雨坎坷。磨難,挫敗,苦厄,悲辛,甚至摧殘絕望……而我們內心總有一個去處,那是我們的閨閣,見證我們的成長年月,溫暖我們的脆弱內心。
閨閣,蕉窗下的閨閣,櫻花間的閨閣,月色中的閨閣。它一直在,與我們一起,在歲月深處緩然老去。時光在閨閣內存留收藏,折疊醞釀。所有的感傷歡喜夢幻迷離都在閨閣窗下的細碎光影里游離。閨閣的氣氛,宛如溫情而憂傷的目光,默默注視我們,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