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鴻門宴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到,在楚漢相爭的初期,劉邦和項羽的實力差距太大了。可是為什么后來劉邦打敗項羽而獲得了天下呢?關鍵就在用人的差別上。
這一點,劉邦在總結成功的經驗時說得很好,要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不如張良;安邦定國,撫慰百姓,供應物資,保證糧餉,他不如蕭何;統帥百萬大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他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豪杰,劉邦能重用他們,所以能夠取得天下。但是,項羽他只有一個范增還不能重用,所以就會失去天下了。看看他們的用人,確實如此。
項羽實力強大的時候,也并不是沒有人才輔佐,相反,很多人才都來投奔他,但他卻不能真正地重用人才。范增他倒是使用了,也很尊重范增,稱他為“亞父”,可是在關鍵的時候不聽從他的建議,在鴻門宴上放走了劉邦,留下了后患,并且,又輕易的中了劉邦的反間計,將他老人家氣走,成了孤家寡人。還有韓信,剛開始也是在項羽帳下供職的一代將才,他只是讓人家做執戟郎充當衛士,明顯地不識人才,結果送給了劉邦一個大將軍。
劉邦雖然一身痞子氣,但很懂得用人。當初,驪食其來給他建言,當時正在由兩個女仆為他洗腳,見了驪食其也不尊重,還在洗腳,驪食其很生氣,說道,大王想取得天下的話,就這樣對待長者嗎?這家伙立馬醒悟,起來禮待驪食其,結果驪食其為他出謀劃策,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用韓信上,他的用人藝術更加嫻熟了。當初韓信投奔劉邦之后,開始也沒有重用人家,韓信很失望,就又跑了,結果還是被蕭何追了回來,然后勸說劉邦重用他。結果,劉邦直接就拜韓信為大將。后來到楚漢相爭處于關鍵階段時,韓信派人來請封為假齊王時,他剛想破口大罵,但一想當時的局勢,立馬封韓信為齊王,取得韓信的支持,韓信為劉邦取得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邦不但重視人才,更重要的是善于聽取建議。當初,劉邦剛攻克咸陽的時候,看見那么多美女珍寶,饞得口水直流,痞子本色暴露無疑,就想著在那兒享清福。樊噲來勸他不聽,后來還是張良出馬,說若不是秦朝在這里享樂揮霍,你來得了這里嗎?現在,咱們以拯救老百姓的名義,打下了咸陽,你卻要做和秦王一樣的事,這和秦又有什么區別呢?趕快清醒清醒吧。劉邦聽完,立即接受,才成就了事業。
我們今天的管理人,也要學習劉邦用人的成功經驗。要尊重人才、使用人才,只要是合理有益的建議,就要注意聽取,從而成就自己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