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嶄新的投資方式,林權流轉如今已進入安徽省,并在林業產權改革中帶來了巨大商機,受到了希望投資林業的投資者們的歡迎。
“銀行儲蓄利率低”、“股票市場風險大”、“房地產投資門檻高”、“經營實業太過繁雜”……眼下,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正在為將手中的資金投向何處而一籌莫展之時,一種新興的理財方式——林權投資正以其“高回報、低風險”的特點,受到了許許多多投資者的追捧,并進而成為投資理財的首選品種之一。
林業產權改革將帶來巨大商機
林權作為機構投資組合的一部分,在國際上由來已久,其中主要的運作方式是TIMO(林木投資管理組織)。TIMO于上世紀60、70年代首先在英國出現,80年代在美國取得了巨大發展,并占據了世界領先地位。TIMO目前已經成為國際主要機構投資者投資組合中重要的、不斷增強的資產類型,國際年平均回報率在8%~10%左右,高于普通投資的回報。在我國現階段,受惠于剛剛放開的林產業政策和國內木材供應形勢的持續緊張,林權投資的回報更是高達13%以上。
林權投資的具體流程是:首先投資人在專業造林公司購買一定數量的林木,雙方簽署“林權流轉”合同。然后,由國家林業主管部門發給《林權證》,確認林木、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歸屬。林木的管護責任保留給林權的出售者,或外包給專業的林業服務公司。待一個輪伐期過后,投資人通過出售立木或原木獲取收益。一個輪伐期的綜合回報約在120%以上,折合年均回報在13%以上。林木生長期間,投資人也可以通過出售《林權證》提前獲取收益。
有一個形象的說法是:投資造林是“綠色銀行”。那么,如何打開“綠色銀行”的大門,讓大家能真正看到和體會到造林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利益呢?辦法就是把林權作為一種資產,進行各種形式的流轉,讓生產要素動起來。只有資源“動”起來了,“綠色銀行”變成可以隨取隨用的活資金,林木和林地應有的價值才能得到實現,資源經營才能向資本經營轉變,社會投資林業的積極性才能被充分調動起來。
“林權流轉”是進入市場的唯一途徑
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作出了《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這份文件指出:“加快推進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在明確權屬的基礎上,國家鼓勵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各種社會主體都可以通過承包、租賃、轉讓、拍賣、協商、劃撥等形式參與流轉。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可依法繼承、抵押、擔保、入股和作為合資、合作的出資或條件。積極培育活立木市場,發展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促進林木合理流轉、調動經營者投資開發的積極性”。
這一文件表明,中國林業的大發展必須從產權制度改革入手,只有“林權流轉”,才能使中國林業走向市場化和社會化之路,也才能夠實現由國家造林向社會化造林的轉變,實現由政府投資造林向市場化投資造林的轉變。而國家也將鼓勵運用市場化手段,來吸納企業和個人的資金用于造林、育林,并保障投資人享有相應的林權和收益。
“托管合作”是“林權流轉”的核心
簡而言之,林權流轉就是造林部門對某處林場的森林所有權進行有償轉讓。用一個公眾較為熟悉的行業——房地產行業作比喻,就是林業公司像房地產開發商開發房產一樣植樹造林,然后像賣房子一樣轉讓林權,最后再像收取物業費一樣收取林木養護費。通過這樣的流轉,促使更多的投資者及森林資源與大市場有效對接,林業發展被有效激活,林業效益提高了,投資者收入就有了保障,公司原料也有了保證,從而實現了共贏。
與此同時,一些新問題也無法回避,比如林權的分散性造成經營規模小、風險大,森林管護成本高等。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就是“林業托管合作”。“林業托管合作”是指投資造林者,先以協議的方式擁有林木,享有林木的產權;然后再以協議的方式委托專業公司對其林木進行管護。
“林業托管合作”借助專業造林公司的技術優勢與管理優勢,解決了諸多企業或個人投資者不懂專業技術的困擾,從而使得營林成本大大降低,實現了收益的最大化。實踐證明,這是一種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林業管理模式。
作為一種嶄新的投資方式,“林權流轉”如今已進入安徽省,并在林業產權改革中帶來了巨大商機,受到了希望投資林業的投資者們的歡迎。
“太島”實施“林權流轉”引來眾多投資者
眼下,太島農林科技公司正在著力實施林紙一體化工程,需建50萬畝速豐產原料林基地。目前,公司已擁有四年以上林木6.18萬畝。
太島農林科技公司在投資林業上投入了大量資金,為盤活資金存量,公司決定以“林權流轉”的方式尋求合作者。合作者將以每畝6000元的價格購買太島林地的林木,并擁有林權。安徽太島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林地的林木蓄積量每畝達8立方米,按目前最低價格每立方米600元計,每畝價值為4800元。投資者購買林木后,公司還將管護4年,地租和管理費用共計約1200元。因此,合作者每畝林地需一次性投入6000元,在擁有林木和林權后,公司為其辦理《林權證》,4年后林木成材需采伐時,作為工業用材林,公司將為其辦理《采伐證》,并以不低于每立方米600元的保護價回收投資者的成材林木,收購時價格只升不降,以確保投資者的合法利益。
安徽太島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實施“林權流轉”,將在依法、自愿的基礎上展開,以后公司將以林權流轉方式進行合作造林。從今年5月開始,將已造的6.18萬畝速生豐產林進行“林權流轉”,原來投資的客戶,絕大多數積極支持太島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的林權流轉,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已有數百名投資者簽訂了2萬多畝的林權流轉合同。
投資者投資林權受益多多
相對于其它投資品種而言,林權投資有它的獨特優勢,它屬于有形、低風險的資產類型。林地的稀缺性和林木的優異性,以及其廣泛的用途,林木價格連年持續走高,使其市場風險很小。
將“林權流轉”當作一項投資,投資者當然要考慮回報。那么投資林權的回報率究竟如何呢?安徽太島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對此進行了投資收益分析:該公司現在每畝林權的轉讓費用為6000元,管護4年后8年林地林木蓄積量每畝可達17立方米,目前大徑材價格在800-900元/立方米,每畝價值14000元以上。
投資風險完全可以規避
當前正值我國林業改革啟動之際,國家出臺了各種政策,以支持速生豐產林建設融資渠道的多元化和操作方式的市場化,“林權流轉”已在我國的許多省份成為新的投資熱點。不過,既然是投資,就會有風險,有關人士提醒投資者,投資林權也應該充分考慮到投資風險。專家分析稱,投資林權有可能產生的風險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一是林木生長周期內發生風害、凍害、雹災、旱災及病蟲害等自然災害;二是后期的管理管護問題;三是價格風險。
安徽太島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對這些可能存在的風險逐一進行了分析:
首先,安徽本土的氣候相對于我國北方大部分省市而言,不論是日照時間,還是年降水量等都要優于北方,更適宜林木生長,北方常見的風沙、凍害等惡劣天氣在安徽幾乎不存在。也就是說,因為自然氣候原因影響林木產量的幾率很小。在病蟲的防治上,以安徽太島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為例,其所采用苗木為歐美系速生楊,且多個品種混合栽植,并含有轉基因成份,可以有效地遏制病蟲害的傳播。
其次,投資人取得林權后,林地的后期管理委托太島農林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作為安徽省最大的一家專業從事林業工程的民營企業,已經組建了造林、育林和護林一條龍的營林隊伍,同時,該公司還長期與各級林業部門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在技術上有著充分的保障。
第三,對于管護期滿后林木上市銷售及價格問題,業內人士認為,這一風險出現的幾率幾乎為零。來自國家林業局的統計數據表明:到2005年,我國的木材需求量缺口為6000萬到7000萬立方米,而到了2015年,這個數字將上升為1.3億立方米,也就是說市場供不應求,不太可能出現賣不掉或價格走低的風險。
(摘編自5月29日《新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