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很多人的眼中,英國是一個浪漫奢華的國家,可是近年來在英國等歐美國家開始流行“清貧生活”。當然,這是社會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對物質享受懈怠的清貧,一種悠閑的清貧。他們在日常開支上非常吝嗇,但在文化娛樂、體育運動消費上卻很大方。在英國留學的中國女孩邢蓉,受身邊那些“清貧”英國好友的影響,也變成了快樂充實的“清貧一族”。
2004年的元旦剛過,19歲的邢蓉便告別父母,只身飛往英國留學。在海外的她深感孤獨,父母便委托英國的一位好友艾妮關照邢蓉。艾妮是一家企業的老總,有兩個孩子,可以說是一個百萬富婆。慢慢地,邢蓉與艾妮成了好朋友。
可相處時間長了,邢蓉覺得艾妮實在很吝嗇,如同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
就說艾妮的飲食方面,早上就吃羊角面包,抹點黃油或果醬。午餐稍稍豐盛一些,有生菜沙拉,一盤熱菜,再配上主食面包。晚餐要與家人同餐,所以是一天中的盛事,但也只是多了一盤湯和再普通不過的奶酪,還有甜品而已。
這樣的飲食,在邢蓉看來,僅僅是停留在解決“溫飽問題”的層次。但艾妮卻不這樣看,她認為——自己的飲食已經完全能夠滿足身體營養的需要,飯菜再多再好,也是浪費。
有一次,艾妮請邢蓉出去吃飯。那天,艾妮駕的是一輛普通的本田,這位富婆為了節省開支,居然沒有自己的私人司機。
到了飯店后發現普通車位已經停滿轎車,邢蓉就建議將車停靠在飯店的貴賓車位。可艾妮不同意,于是邢蓉又開了一個玩笑:“停車費可以由我來付。”她還是不同意,原因非常簡單,貴賓車位需要多付5歐元,她認為那是不必要的支出。最后她們只好重新找了一個有普通車位的飯店。
點菜時,艾妮讓邢蓉點,邢蓉可不客氣,大大咧咧地點了5個菜,結果沒有吃完。艾妮卻說:“不能隨便丟,打包起來,加工后又是一餐飯。”就連沒用完的餐巾紙她也塞進了手提袋,她說可以用來擦皮鞋。
回家路上,車開到半途,因為口渴,她們便停車買飲料。正當邢蓉準備丟掉易拉罐時,她說不能隨便丟,邢蓉以為她為了環保,結果她說:“可以拿去當廢品換錢。”當時,邢蓉幾乎暈倒:你不是在開玩笑吧?堂堂一個企業老總,竟然揀垃圾?艾妮沒有理會邢蓉的驚訝,很認真地把易拉罐放進了車尾箱。
艾妮除了飲食節儉外,在服飾方面也是如此。要知道,女人最喜歡漂亮的衣服和香水了,何況英國也是國際時尚的象征之一,各類時裝、香水隨處可見。起初,邢蓉心想艾妮那么有錢,應該有很多昂貴的服裝飾物。
但非常出乎邢蓉的意料,那天她去艾妮家玩,看到她的衣櫥中除了幾件講究的職業套裝外,其余的都是從街邊小店淘來的便宜貨,而那幾件家居裝飾品也是來自跳蚤市場。而她在化妝品上的花費也特別少,總是用最簡單的兒童護膚品。在室內裝飾物品上,她喜歡到夜市上搜尋;而一些日常食品,她總是在節假日去超市買來一大包的“便宜貨”。
別以為艾妮的吝嗇只是局限于自己身上,其實她對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樣。她給孩子買的衣服多是“處理貨”,她甚至還在親戚、鄰居和朋友之間建立了一個家庭式的“兒童舊衣交易市場”,為的是可以接收一些孩子能穿的舊衣服和出售孩子不能再穿的衣服。
2005年3月的一天,艾妮打電話給邢蓉,說她馬上要去參加一個商務活動,想去商店買幾件衣服,問邢蓉有沒有時間一起去。買衣服、看電影之類的事情,被一些英國人視為隱私,一般不會告訴別人,除非你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而艾妮居然主動打電話給她,邢蓉自然不好推辭。
邢蓉心想,艾妮這次一定會買幾件昂貴服裝,但哪知她開著車載她來到一家普通的服裝店。這個商店為了吸引顧客,故意把一大堆衣服亂糟糟地堆在一塊大木板上,任顧客在那里翻動挑選。木板上還插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50%優惠”。
剛走進店門,艾妮就被這堆衣服吸引住了,于是,她擠在人群中左翻右挑,挑中了一件32歐元、一件45歐元的衣服。一旁的邢蓉看這兩件衣服,質量、款式都不是很好,可艾妮卻顯得十分高興。
起初,邢蓉很不理解艾妮的做法,但漸漸地就留意到:生活在這個浪漫國度里的人們穿得確實很不浪漫,商場里賣的衣服料子,大多是化纖,羊毛屬于很高檔的,而羊絨一類,基本只在大品牌的成衣上出現,至于裘皮服裝,邢蓉在英國一次也沒有見過。在一次偶然機會,她和艾妮聊起了這個話題,沒想到艾妮雙手一攤,不屑地說:“難道裹一塊動物皮在身上,就高貴了?哼,我可不想做中世紀的土財主。”
與艾妮相處久了,邢蓉漸漸發現,雖然艾妮如此吝嗇,但在另一面,她卻很大方,很舍得在文化方面支出,如戲劇、電影、博物館展覽和主題旅游等等。她對員工也很大方,員工的收入都比較高。她還為公益和慈善事業一次次捐款……
艾妮經常出去旅游,去年圣誕節的時候,她玩了一周才回來。她不僅自己出去玩,還給公司的員工分批放了長假。她說:“大家都出去玩玩,回來后好好為公司工作。”
歐洲有很多專門針對旅游市場的租車公司,比如PE租車公司在全歐洲各地總共有33處營業點。租車費用包括全險,每日只需30美元;并且可以免除19.6%的旅游稅,駕駛里程也沒有限制。全險內容則包含撞車、個人傷害、火災、盜竊等損失,并且沒有自付額。旅游者在其中一處營業點租車,可以到另一處營業點退車。這樣非常方便也非常節省。
艾妮去一些國家旅游,經常光顧PE租車公司的營業點。她一般都是租用費用低廉的雷諾經濟型小車。艾妮說:“我們賺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所以不應該亂花,應花在該花的地方。”
在艾妮的眼里,衣服是穿來給別人看的,大方得體就可以了,不必要刻意追求名牌、奢華。而旅游、體育運動、文化娛樂能夠提升自身素養。鍛煉身體,是自己本身受益的事情,應該好好享受,錢花得再多也值得,因為這是“該花的地方”。
開始,邢蓉還以為自己“交友不慎”,結識了艾妮這個“吝嗇鬼”。后來,她才慢慢發現,很多英國朋友都很“吝嗇”——不管是有錢的生意人、世家子弟、白領還是普通居民、工人、窮學生,他們都只愿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
也許受艾妮和身邊一些英國好友的影響吧,以前有“月光公主”之稱的邢蓉也開始從吃、穿等方面開始變得“吝嗇”了。她照著艾妮的樣子,花5歐元買了一個節水器裝置安裝在馬桶上,還高興地說:“每次沖馬桶時,放掉太多的水,太浪費了。這樣好了,每次可以節省三分之一的水。”
在英國的大街上很少見到西裝革履的人,大家穿著都很隨意。特別是在學校,一般都是套衫牛仔褲。邢蓉說,她所在的學校有一個中國男同學,剛到英國時,經常穿一套從上海帶來的1800元人民幣的西裝,結果回頭率很高,那不是艷羨而是奇怪的眼神,后來他干脆把昂貴的西裝換成了一件25歐元的休閑服,這樣才算融入了校園。
開始,邢蓉心里還有點同情這個“有衣不能穿”的男同學,但自從變得“吝嗇”以后,她才算真正明白了英國人常說的一句話:“學校是做學問的地方,不是服裝博覽會。”從此,邢蓉主動將從國內帶來的那幾套“出得廳堂”的衣服收拾到了箱底,換上簡單隨意的休閑裝,她覺得無論自己的心理上還是身體上,都輕松多了,沒有了那種作繭自縛的壓抑感。
如今,邢蓉心甘情愿地融入英國的“清貧一族”后,把每月不該花的錢都節省下來,然后花在“該花的地方”——買健身器材、旅游、聽音樂會。她發現自己“吝嗇”以后,生活品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比以前盲目花錢、虛榮“大方”的時候快樂得多、充實得多。因為這樣她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身心都能夠得到良好的熏陶。
最后,邢蓉還向筆者表示:對自己“吝嗇”,對別人“大方”;在日常生活上“吝嗇”,在文化方面“大方”;少一些虛浮的外表,多一點內在的修養。這樣的“吝嗇鬼”,其實是“精明鬼”,這是人生的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