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鹤杂讓W習吉它、鍵盤等樂器,15歲跟隨湖北省作曲家王強學習作曲,并跟隨前達達樂隊前主音吉它、音樂人何高俊學習電腦音樂制作。進入湖北青年足球隊,在隊其間創作多首原創歌曲。其《風雨中》深受湖北足球人士喜愛,傳唱。隨后就讀于中國地質大學,專業工商管理,組建個人樂隊及校樂隊,其樂隊作品多次獲獎。2004年考入中國中央音樂學院學習電腦音樂制作。并以優秀的編曲及后期制能力就職于京文唱片旗下之欣正星運絡網技術有限公司駐華東大區經理。
音樂歷程:1、參加武漢高校尋演,獲最佳表演獎并受邀到湖北經濟廣播電臺音樂欄目進行專訪。
2、在“伊康”杯卡拉OK大賽中以原創歌曲《是誰》榮獲最佳原創獎。
3、做為“博士倫”杯街舞樂隊大賽表演嘉賓參加演出獲最佳原創獎。
4、為武漢空軍第十八廠文藝歌手錄制編配原創歌曲《甘為祖國萬里行》MIDI伴奏曲。
5、為簽約歌手的歌曲小樣進行后期縮混,其作品已參加網絡歌曲大賽,成績優秀。
老兄,你是否還在為扒帶時節拍速度對不上而煩惱?是否仍然在使用那些五花八門的節拍器和速度算法來效準歌曲速度呢?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么現在就讓我來與你一起分享本人的<方氏節拍對齊法>以幫助你永久的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大家心頭的第一個疑慮就是\"這個<方氏節拍對齊法>需要我們做些什么?是否也需腳上踩著拍子,心里數著節奏,最后還要如算數題般加來減去一番才能找準節奏?\"答案是NO?。。?!現在,大家可以忘掉那些討厭的方法和數字,我們僅僅只需要用一雙眼睛就可以搞定!好了,為了不耽誤各位同學的寶貴時間,我們本著費話少說、圈子少兜的教學原則,直接進入正題。打開你常用的任何一個音序器軟件SONAR、CUBASE或NUENDO(在此我們以NUENDO為例),按順序新建好一個音頻軌。如圖1:

(圖1,新建一個音頻軌)當音頻軌建好后,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將鼠標放到音頻軌上方的標尺上,點擊右鍵選取跳出方框的最上面一項BARS+BEATS(顯視小節),如圖2:

(圖2:調整標尺顯視)接下來,我們將事先準備用于扒帶的歌曲導入或拖入音軌中,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需將音頻軌的比例放大些,以方便我們看清歌曲波形的起伏,如圖3:

(圖3:導入音頻)上面幾個很EASY的步驟完成后我們就進入到<方氏對齊法>的關鍵部分了。請大家擦亮眼睛,記住此方法的核心要決\"對齊\"。通過觀察我們不難發現,不管是歌曲或人聲,任何音頻波形遇重音或強音時,波形的起伏都會很明顯,如圖4:

(圖4:觀察波形)現在我們就對照著這些像\"毛蟲\"一樣的波形,將歌曲聽一遍。此時,你不難發現,圖4中這些\"小毛刺\"其實就是鼓或節奏樂器產生的振幅!規律出現了(一個大大的蘋果砸在了我們的腳上!),接下來,我們就一步步去利用這個規律吧!
第一步,大家打開節拍器(CLICK),在心中大致估計出所選扒帶歌曲的速度。

第二步,找出歌曲中的重音部分\"毛刺\",如歌曲中每小節的第一拍(通常是底鼓),將其與標尺的小節標記對齊,要注意的是比例尺放的越大,對齊也就越精準。如下圖中黃圈所示(紅圈表示后面一小節沒有與重音\"毛刺\"對齊):

此時,你開著節拍器聽,會發現節拍器的速度比音樂的節奏要慢,那么我們就再對節拍器進行一些調整。
好,再聽聽,是否節拍器的嘀嗒聲已完全和樂曲的節奏穩合了呢?如果還有些不穩,那么就再將比例尺放大些,瞪大雙眼去對齊吧!!


(我們看到此樂曲的最終速度為88.300)最后一步你要做的就是靠自己的聽力與技巧一軌軌的扒出你想要的旋律或節奏,如遇到古典或民樂中的散拍時,我們也可用軟件中的速度變化標尺來調整、
對齊。見于篇幅有限,具體方法以后再與大家交流。我想說的幾句話現在,隨著越來越多強大電腦音樂軟件的開發與誕生,我們制作自己音樂的方法也日新月異,各不相同起來,<方氏節拍對齊法>也只是為大家拋磚引玉,舉個例子罷了。愿能帶給大家一些方便與啟迪。同時,也望各位MIDI愛好者們多多觀察,發現更好的方法與規律來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