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善哉,峨峨乎,若泰山。”
“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音樂是巍巍高山,音樂是滔滔江水。
俞伯牙和鐘子期的友誼基石在這里奠定,這里有高山流水,有他們的一見如故,肝膽相照。
音樂使他們成為終生摯友,莫逆之交。
(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楚霸王項羽被圍垓下,聽著催人淚下的四面楚歌,自感英雄末路,最終自刎烏江,悲壯、凄涼、無奈、惋惜。
音樂是鄉愁囊,音樂是殺手锏。
是它勾起了拓疆男兒的沉痛思念;
是它擊潰了驍勇善戰者的精神防線。
正是這致命的一擊,給四年的楚漢之爭劃上了一個凄美的句號。
(三)
音樂是暴風驟雨;音樂是煉獄深淵;音樂是跳動著音符的黑暗。
他飽受著失聰的巨大打擊,一次次從死神的身邊摔倒又爬起。
在無聲的世界里,他頑強而又執著。他用一生的精力追尋夢想,追尋那美麗的夢,最終,他扼住了命運的喉嚨,把困難險阻碾得粉碎。
然而,他還是走了,孤身只影,一無所攜,留下了他的音樂,還有他美麗的夢。
那夢中的音符,在《月光曲》中,在他所有的交響曲中跳動著,跳動著,飄向全世界。
(四)
音樂是決堤的黃河之水,有奔流直下、排山倒海之勢。它溢滿了感情之水,折射出愛國的光芒。
音樂是刀,是槍,是無形的武器,把火熱赤誠的愛國情思,融入那雄渾凄壯的音符中,去吶喊,去召喚,去攻擊……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在激情燃燒的歲月中響起那雄壯的吶喊聲,傳得很遠,很遠。
四萬萬人挺起的聲音也接踵響起,百年睡獅猛醒時的怒吼也在響起。
多少年后,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獨立。
四萬萬人終于站起來了,百年睡獅再展雄風,那雄渾悲壯的革命樂章仍在傳頌,不僅在過去,還在將來,永遠,永遠。
(五)
沒有音樂的世界將是一個死寂的世界,而沒有背后的故事的音樂決不會流傳。
【作者系湖北省隨州市第一中學高一(9)班學生】
點評
作者采用分節式結構,打破了時空限制,激情澎湃地敘寫了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命運與時代際遇的大背景下,通過音樂所奏響的個人人格、精神魅力,以及民族靈魂和文化根脈的最強音,恰似一串鏗鏘有力而又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旋律,多角度、多層面、多方位地表現了音樂與社會生活的密切關系,說明藝術不是孤立存在的,脫離現實生活的藝術在價值的天平上都將失重。
【特邀點評:馬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