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勞動保障局決定從5月1日起,北京市區城內的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招用北京市農村就業困難人員,而且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可獲得一次性崗位補貼。每聘用一人,由被聘用人員所在區縣補貼企業不低于200元,再由市就業再就業資金補貼200元。
天津市今年內將啟動農村“三個一工程”,即對低收入農戶每戶實施“一個園”(扶持發展667平方米即1畝大棚或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養殖業單元)、“一個證”(通過培訓獲得一個專業技能證書)或“一個工”(幫助一人非農就業),由此加大對農村低收入農戶保障支持力度和就業援助力度。
河北省作為全國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推廣應用試點單位,前不久在農村安裝了4369臺查假信息機,方便農民鑒別農資等產品真偽,年底將在重點鄉鎮和重點村“農家店”布設信息查詢終端5000處,在10萬農戶布設“村村通”信息查詢終端。
山西省將推行購種代金券與合同雙重管理辦法,確保良種補貼資金真正落實到農戶手上。由鄉鎮政府以村為單位,將優良品種種植農戶按其種植面積、品種登記造冊,由縣農業局或鄉鎮政府發放加蓋縣財政局公章方能生效的購種券。供種企業按照供種清冊實行統一供種,購種農戶憑購種代金券到指定地點購買優質種子。待播種結束后,由供種企業憑收回的購種代金券到縣財政局集中領取補貼款。良種繁殖基地農戶憑與繁種單位簽訂的繁種合同和本人身份證到縣財政局或鄉財政部門領取補貼款。
內蒙古自治區今年進一步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計劃完成免耕播種農作物43.33萬公頃,促進全區整體生態環境的改善和農牧業可持續發展。
遼寧省今年全面實施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安排專項資金2.3億元,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安排專項資金5800萬元,資助城鄉貧困家庭學生實施“兩免一補”;結合建立校舍維修長效機制,安排專項資金1.3億元,補助新建九年一貫制(寄宿制)學校50所,改造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40萬平方米。
吉林省吉綠集團“綠色鄉約新村”項目前不久落戶扶余縣三駿鄉鄉約村,吉林省新農村建設中有了首次村企牽手?!熬G色鄉約新村”運作建設過程中“政府推動、村企聯動、科技帶動、市場拉動、產業互動”,創造出了新農村建設的“五動模式”。
黑龍江團省委前不久在黑龍江工程學院啟動“百校助百村”活動,動員組織全省各高校的博士、碩士、大學生組成100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踐服務團與100個村結對,采取“走進村,請出來”的方式,開展幫扶志愿服務,服務新農村建設。
上海市500多名科技人員前不久開始進村入戶,手把手指導農民運用農業科技,主推技術到位率力爭達到90%。今年的農業科技入戶工作將圍繞水稻、蔬菜、生豬、漁業、園藝五大領域全面鋪開,結合現代農業先行區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在具有一定科技應用、生產經營水平的農業規模經營戶、種養大戶、農業企業中選擇科技示范場(戶)。
江蘇省貧困大學生從今年5月1日起,在校期間不用承擔農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學貸款的利息。貸款對象在校期間的生源地助學貸款利息由江蘇省財政全額一次性補貼給農村信用社。從貸款對象入學年月起,按其學制推算至畢業年份的9月20日,借款人不需承擔生源地助學貸款利息。貸款對象在校期間以外的生源地助學貸款利息由借款人全額承擔。
浙江省到今年年底前,將徹底解決村級組織無活動場所的問題,從而使每一個應建活動場所的村都有一個“新家”。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將成為集便民辦事、黨員活動、村民議事、村務公開、科普教育、文體娛樂、信息傳播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農村基層陣地。
安徽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前不久制定了“新農村建設金融服務計劃”,提出到2010年末,全省農村信用社各項存款余額達1500億元以上,各項貸款余額達1100億元以上,新增貸款的70%以上用于支持“三農”。
福建省浦城縣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作為農業部試點項目之一,計劃從2005年冬季到2007年秋季,全縣具體安排12個鄉鎮實施“新農培”項目,力爭培訓基層骨干技術人員2000人以上,并輻射帶動造就一大批覺悟高、懂科技、善經營的新型農民。
江西省贛州市前不久啟動實施一項“百千萬”文化工程,即今年內將在全市農村基層創建培育100個特色文化村、1000個文化活動室、10000個文化示范戶。實施此項活動旨在緊密結合全市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實際,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整體素質和村民的文明程度。
山東省財政今年首次決定拿出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秸稈的綜合利用。山東省農機部門決心用三年時間,以大力推廣玉米聯合收獲機械、秸稈還田機械為主,配合其他綜合措施,使重點區域集中連片種植的玉米秸稈基本還田或得到有效利用。
河南省決定投資70億元建成3萬個“信息村”,用3年時間推進“光纜進村”工程,使農村從“電話村”變為“信息村”,把信息高速公路鋪到農民家門口。到2008年,全省所有農村將基本實現“村村通寬帶”。
湖北省果業協會前不久在老河口市成立,其主要業務包括:接受委托做好全省水果行業的協調管理工作,積極開展果品的評審,協助政府主管部門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對果農普及與水果產業相關的科學知識,開展技術培訓,推廣實用新技術;制定水果行業的行規行約,規范行業行為;加強對國內外水果市場的調查和研究工作,掌握國內外水果行業發展狀況和趨勢;促進水果產業健康發展等。
湖南省桑植縣1000余名干部充分利用自己會管理、懂技術、有信息和資金的優勢,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大顯身手,并做出了積極貢獻。今年一季度,他們又增加種、養、加工等項目150多個,被當地群眾譽為“編外農民”。
廣東團省委前不久啟動了千企扶千村行動,一千個企業將與困難農村結對開展幫扶行動。行動旨在發動廣東青年企業家參與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針對一些困難突出的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通過項目合作、資金扶持、勞務聘用等方式,一個企業幫助一個農村。
廣西壯族自治區自2001年以來累計推廣水稻免耕拋秧117.33萬公頃,增產稻谷近30萬噸,農民節本增收約10億元。2006年廣西計劃全區推廣水稻免耕拋秧技術66.67萬公頃以上,其中免耕稻草還田技術13.33萬公頃,免耕稻田養魚2.33萬公頃。
海南省紅光農場2005年推行“公牛私養”經營體制改革,把現有1293頭牛承包給職工“私養”實現了雙贏:農場節省投資30多萬元,承包職工年收入7500元,同比提高20%。
重慶市又有3219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今年將實施遠程教育,國家將為這批學校投入資金1.0482億元,從今秋開學起,這批農村學校的師生將通過現代遠程教育架起的“天網”,獲取到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重慶市將于明年年底之前在全市農村中小學全面普及遠程教育。
四川省廣元市2005年以來桑園面積達到2萬公頃,蠶繭總產2848噸,鮮繭單價達到每公斤16.5元,創歷史新高。鮮繭總產值4600萬元,繭絲產品加工增值達到1.1億元,繭絲業總產值1.56億元。
貴州省農村信用合作社在全國率先開通了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服務”試點項目,實現了農民工開展金融服務的創新和突破?!百F州省農村信用合作社信合卡”前不久正式對外發行,全省農信社結算能力、資金匯劃速度等大大提升,較好地滿足了“三農”資金往來中的方便、快捷、安全等多種需求。
云南省立足省情,以實施產業支撐打造工程、農民增收促進工程、扶貧開發攻堅工程、基礎設施夯實工程、生態環境保護工程、社會事業發展工程、鄉風文明工程、村容村貌整治工程等“十大建設工程”和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村新型社會保障體系等“六大支撐體系”,以及一系列扶農惠農助農舉措,全面啟動新農村建設。今年重點選擇5萬個不同類型的村,實施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
西藏自治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前不久提出了發揮“五個作用”,為西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的工作思路。發揮“五個作用”,一是在加快產業建設,提高自我發展上發揮作用;二是在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三農J上發揮作用;三是在統籌區域經濟發展,推進城鎮化進程上發揮作用;四是在建設節約型社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上發揮作用;五是在促進經濟外向發展,加強口岸建設上發揮作用。
陜西省“電子農務”前不久正式啟動。“電子農務”是陜西省農業系統與聯通陜西分公司共同建設,通過手機短信、互聯網、聲訊等方式,向農民提供專業、權威、及時的農業科技信息、政策信息、市場信息的服務平臺,是“政府搭臺、專家唱戲、農民受益”的最佳組合。
甘肅省政府在前不久提出的對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具體指導意見中,規定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資金由政府、集體和個人共同出資籌集。其中政府出資部分不低于保險資金總額的30%,資金可作為土地補償項目,列入土地征用總費用;集體承擔部分不低于保障資金總額的50%,資金從土地補償費中列支;其余20%由個人承擔,從征地安置費中抵交。政府出資和集體出資部分全部記入統籌基金,個人交費部分記入個人賬戶。
青海省政府前不久出臺了《關于促進農牧區經紀業發展的意見》,指出要從7個方面培育發展農牧區經紀業:形成政府扶持、工商監管、部門合力推動的格局;拓寬培育渠道,加大培訓力度;堅持平等、公平原則,建立“綠色通道”;積極鼓勵引導,創新經營模式;實施品牌戰略,建立自律組織;加大財政扶持,落實優惠政策;加強行業指導,規范經紀行為。
寧夏回族自治區財政部門將采取爭取中央支持、政策引導、整合項目、落實資金等四項舉措,助推整村推進項目實施,力爭今年全面完成第一批203個試點村扶貧開發的各項任務。安排資金1億多元,通過部門協作、整合項目、集中使用的方式,將“10萬貧困戶養殖工程”、“中部干旱帶草畜產業工程”、“寧南山區生態養牛工程”、“百萬畝人工種草工程”、“小額信貸財政擔保”等項目統一整合為“寧南山區草畜產業建設工程”,通過認真落實項目資金,促進寧南山區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前不久出臺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進城務工人員住院醫療保險試行辦法》,其中規定:今后凡進城務工人員與當地城鎮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應由用人單位為其參加住院醫療保險;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繳費義務,單位每月7元,個人每月3元,繳費標準應控制在每人每月10元,全部保險費納入住院統籌基金。參加保險的農民工因病住院,可根據參保繳費時間的長短分別享受3000元、5000元、7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