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最突出的是第一次把民主選舉和民主協商作為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形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意見》將兩個制度結合起來,提出“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這是理論上的重大創新。
張榕明(民建)
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一五”規劃勾畫了今后發展的宏偉藍圖,鼓舞人心,但任務也十分繁重,需要全國上下共同努力。
栗震亞(農工黨)
“十一五”規劃是一個富民強國的規劃,非常關注民生和社會全面協調發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馬志偉(民革)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令人振奮和激動的地方是科學發展觀已經落實為施政綱領,已經完全融入報告中;報告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第一次把民主政治建設單獨作為一點列出來談。
姚志彬(九三學社)
要把改革作為建立自主創新國家的動力。有一個創新型的領導,才能有創新性的思路、制度和文化。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是在加快發展中增加社會財富,通過發展贏得和諧。二是要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用科學的發展營造和諧的環境。三是建立體現和諧要求的利益協調機制和分配機制,把效益和公平有機結合起來,維護弱勢群體利益。四是要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法制建設。五是建立新型的黨委政府和老百姓的互信關系,特別要提倡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用新型的榮辱觀規范公民的行為。
陳抗甫(九三學社)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中國政治體制的改革,民主政治建設的推進,可以凝結成一句話,即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是在我們正要邁進“十一五”時期,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發展關鍵時期的歷史性文件。這就要求決策的進一步科學化、民主化,也就需要在更大的范圍和更深的層次上凝聚起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朱爾澄(民盟)
科學、民主、公平是社會政策的三大原則。注重公平是區別傳統公共行政學與新公共管理學的試金石。科學的亮度、民主的高度、公平的信度決定政策的水平。政策重在執行。社會政策不是“紙上畫畫,墻上掛掛”。對政策的執行要科學評估,防止走樣,防止效果邊際遞減效應。
鄧偉志(民進)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亮點、重點,也是難點。新農村的關鍵是需要新農民。要確保“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勞者有其工”,以促進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高。
鎖賀祥(農工黨)
建設和諧社會要找不和諧的原因,小問題得不到解決,小矛盾得不到解決,就會釀成大問題,我們要研究的是怎樣將不和諧因素扼制在萌芽狀態。各民主黨派,社會團體,地方黨委的配合很重要。解決這些社會轉型中的問題,立足點是小問題怎樣得到快速的解決。
謝朝華(致公黨)
我國經濟運行的主旋律是持續、快速、健康,現實危機并不突出,主要是潛在危機。但要看到,如果沒有居安思危意識,對潛在危機不加注意和防范,潛在危機就可能轉化為現實危機。雖然潛在危機的嚴重程度不同,但防范意識和措施必須到位。只有這樣,才能維護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長治久安的大好形勢。
蕭灼基(民建)
做對臺工作同樣可以發揮文化交流的作用,用心去交流會影響到幾代人,在交流中認同一個文化,認同一個歷史。
李敏寬(臺盟)
要落實自主創新戰略,如果這種分配和管理科研經費的模式仍不改變,增加了經費也會打水漂。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浪費不起;中國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也耽誤不起。不合理的科研經費管理模式必須改變。
王志珍(九三學社)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行政立法必須樹立“制約權力”的觀念,立法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管理”,而是限制權力的濫用、規范權力的行使、保障公民的權利。這樣,才能真正樹立起為民服務的觀念,從而改變政府與公眾之間“命令——服從”的關系,建立起“服務——合作”的相互信任、和諧一致的良好關系。
陳勛儒(農工黨)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有如下問題需要重視:一、應當有一個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評價體系。這樣才能知道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不正確的,可以避免走彎路。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離不開一定的集體經濟積累。集體經濟實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必要的保證。三、農民應成為建設新農村的主體。切忌以攤派方式進行這項工作。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城市化進程是不矛盾的,而是相互促進的。
厲以寧(民盟)
就目前文科研究體制而言,重視立項評審而輕視成果的評估和鑒定的現象比較普遍,有利于持續研究的項目審批規程沒有建立起來,有利于科研精品形成的穩定健康的學術批評系統沒有建立起來,跨學科的研究項目還沒有真正得到重視。
劉新成(民進)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放權讓利”戰略的實施,我國地方各級政府獲得了較大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經濟自主權,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快速發展。與此同時,我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呈快速上升趨勢,債務風險逐年提高。一些地方政府長期過度負債,滋生了眾多“政績工程”,損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危及了地方政府的正常運轉,制約了地方經濟發展,影響了社會穩定。
馮培恩(九三學社)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應該多反映基層群眾尤其是弱勢群體的意見,要代表他們的利益,就要求代表、委員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真實地了解民情、民意,暢通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渠道。
李贛騮(民革)
一定要全面準確地把握新農村的內涵,按照正確的方向穩步推進。不要盲目刮風,片面甚至錯誤地理解新農村建設的內容,重蹈“大躍進”的覆轍。
張皎(民建)
從改革開放初期的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間,我國行政管理費用已增長87倍,平均每年增長23%。我們不少黨政機關用錢上大手大腳和鋪張浪費的現象非常嚴重。我國行政管理經費增長之快,行政成本之高,已經達到世界少有的地步。
任玉嶺(民建)
最重要的是喚起民眾對文化的熱愛,只有老百姓認識到了并自覺地去保護這些東西,我們的文化才能傳承下去。長遠來看,文化是民族真正的主體,我們的工作是讓人們認識到它,自覺地愛惜它、傳承它、發展它。
馮驥才(民進)
要深入調研,講真話,允許不同的思想和意見在政協會議上交流和碰撞,讓真知灼見脫穎而出,為國家建設建真言、獻良策。
陳益群(民進)
當前全世界的確出現了強勁的“漢語熱”,教育部明確提出要讓漢語走向世界,這實際上反映了我國的國力強盛,反映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面對這種喜人的形勢,我們需要做很多工作來配合。一、在教育中迫切需要改變重理輕文。二、重外語輕母語的現象。首先就要強調學好母語。三、采取有力措施提倡正確使用漢語,為祖國語言的純潔健康而努力。國家應該有一個明確的導向,這個問題事關祖國的統一、我們的生活和世界的文化交流。
金開誠(九三學社)
高校20年來改革的成果應當肯定,但也造成很多問題。當前的價值取向和評估體系造成浮躁心態、急功近利和短期行為的發生。現在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精神壓力過大,疲于應付各種評估、評獎;無論是教學評估體系、學術評估體系還是項目評估體系,沒有一個能給教師松綁。評估時對各類學校一刀切,造成低層次的學校往高攀,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此外,高校中重科研輕教學,把學校當企業,過于市場化等問題,都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和重視。
韋葦(民盟)
政府要像溫總理報告中講的那樣,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正視存在的問題。這樣不僅能為解決問題奠定基礎,而且能給廣大群眾增加信心。政府的改革不能僅僅從經濟角度考慮問題、作決策,要看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實際需求,要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成果。各級政府要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GDP和個人政績放在第一位。各項改革和決策的過程,要廣泛聽取廣大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在政策上更多地保障弱勢群體和“草根階層”的利益。
邵鴻(九三學社)
形勢確實一年比一年好,可以看出黨中央、國務院對于國家發展的方向和模式有著很清晰、很準確的思路。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國家的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各方面都在全面協調發展。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作為政協委員,我們要有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
楊保建(民革)
(本刊編輯部根據全國政協會議有關資料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