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過,生命的歷程,不過是輕飏的柳絮,輕盈地向著夢想飄飛。灑脫和釋然的生活態度才是我們乘風破浪的輕羽。瀟灑地迎接人生的風雨,坦然地面對苦難與挫折,微笑著眺望茫茫前路,生命才會脫胎換骨,鳳凰涅槃,充滿快樂和希望,朝著理想的方向,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然而,現實生活的殘酷程度超出了許多人的想象,生活中的暴風雨常常是突如其來、不期而至。面對環境突如其來的變化,有些人茫然不知所措,頑固堅守自己固有的生活方式,因而往往被生活逼進死胡同;而有些人則靈活地調節自身來適應變化。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正如《誰動了我的奶酪》中所說:“人生目標應該隨著奶酪的變化而變化,并享受其中的變化。”這不禁使我聯想到人間四月天里那些隨風飛揚的柳絮,它們駕馭著春風,適時地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的地,顯得多么的靈活與機智!
“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陶潛歷經官場沉浮,看透了人世百態,感慨著世俗這巨大泥潭正漸漸地吞噬世間美好的無奈。但他更懂得歷史的車輪決非某一個人能阻止得了的,與他人在這日益污濁的仕途上你追我趕只會愈陷愈深,故而選擇獨善其身,在悠悠南山腳下,耕耘一份屬于自己的田地,享受著“復得返自然”的安逸與自由。與其相比,屈原的“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似乎少了一份豁達與超然;杜甫因“感時傷亂”而不能自拔,終因無法施展自己匡時濟世的抱負,孤舟之中溘然長逝,或許這也少了一點淡泊和明智。
人如茫茫塵宇中的一粒塵埃,怎么也無法逃離自己賴以生活的空間。那么,當無法改變現實時,何不改變自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似乎保持了個人的名節,但對國家、對民族卻未必有絲毫益處。頂天立地的英雄漢少了,那卑躬屈膝的奴才就會越來越多。倘使屈原、杜甫他們能夠如柳絮般以一種“輕舞飛揚”的新姿態來面對現實,做到“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時時刻刻懷著東山再起的信念,那么我想,他們在歷史上留下的印記將會更加深刻而完美;歷史上又會多幾個真正的風流人物,而少幾個嗚呼哀哉的文弱書生。
柳絮翩飛,是一種自我改變的機智,是一種回歸自然的表現;柳絮翩飛,是一種緊張后的松弛,是一種獨特的灑脫;柳絮翩飛,是一種平靜的安樂,是一種充滿自信的坦然。如果我們以柳絮般“輕”的態度來面對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以一種超逸的姿態瀟灑地直視人生目標,那么,人生的境界決不會是井底觀天。
【作者系華南師大附屬康大外語學校高三(1)班學生】
點評
關于“生命”的話題,可以從多角度闡述。本文的新穎之處在于,借柳絮的形象,評價歷史人物對人生的態度,表達了一種與眾不同的見解,頗有道理。
【指導并置評:江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