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金
“首屆深圳市青年書法藝術雙年展”于2006年2月28日在深圳開幕。雙年展由共青團深圳市委員會牽頭,與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化局、深圳市文聯、深圳市青年聯合會、深圳晚報共同主辦,深圳卷煙廠等單位贊助,深圳市青年書法家協會承辦,深圳市各區委宣傳部協辦。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書法院院長王鏞先生在百忙之中為展覽題寫展標,使展覽增色不少。
展覽進程
2005年4月23日,深圳市青年書法家協會成立。
2005年7月27日,共青團深圳市委書記辦公會議通過此次展覽活動方案。
2005年11月4日,《深圳晚報》刊出征稿啟事。
2005年12月25日截稿,組委會收到400多幅書法、篆刻作品。經評委會挑選,有134件作品參加本次雙年展展出并結集出版。
2006年2月28日下午在深圳市博物館舉行開幕式。深圳市相關領導及來自主辦單位、市各部委辦局,以及廣州、佛山、中山和香港的嘉賓及各新聞媒體記者300余人參加了下午的開幕式,開幕式上還舉行了《首屆深圳市青年書法藝術雙年展作品集》的新書發行儀式。開幕式后,首屆“深圳青年書法論壇”也隨即舉行。
2006年3月1日,《深圳特區報》“文化星空”頭版頭條《深圳青年書法家藝驚同行》、《深圳商報》“文化廣場”版頭條《深圳書法界啟動品牌戰略》介紹雙年展。
2006年3月4日,《南方都市報》“文化深圳·文化焦點”整版以《深圳青年書法家首次集體發聲》為標題介紹雙年展。
首屆深圳青年書法論壇
在開幕式后的“首屆深圳青年書法論壇”上,專家學者就本屆雙年展觀感、書法藝術創作心得,以及深圳書法現狀、未來發展方向等問題各抒己見。
暨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博士丁正受邀作為本次論壇的學術主持,受邀的專家學者有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碩士生導師唐錦騰副教授、香港油尖區文化藝術協會主席陳秀燕、香港友聲印社創始人禤紹燦、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助理研究主任洪娟博士、廣東省博物館副研究員朱萬章、康有為書學院執行副院長鄭榮明、佛山市石景宜藝術館負責人王志敏、佛山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何志斌、香港西泠印社社員陳禮源、廣州西泠印社社員李平、廣州山水畫家謝錦華、汕頭篆刻家許子韓等。
暨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博士丁正指出,在節奏如此之快的信息社會,卻有越來越多優秀的青年書法人才涌現,在很短的時間內能取得一番成就,這是個值得關注的現象。丁正還提醒年輕人在學習書法時要對書法有正確的認識。他舉例說,今年他去山東招生時,山東16萬藝術類考生中有14萬是考美術的,“如此多的考生要報考美術專業,在讓我們高興的同時,也讓我們有些擔心,他們是否知道為什么要學美術,怎么學,學完之后怎么用,這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廣東省博物館副研究員朱萬章則用自身經驗來表示對深圳書法青年的敬佩:“這次展覽里面有很多作品都取之有法,魏晉風格、唐宋筆法都在這些作品中有所呈現,看得出當中有深厚的文化傳統。還有一些作者自己作詩然后用自己的書體寫出來,兩者相得益彰,寫得非常好?!?/p>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唐錦騰很少參加國內同類型的展覽,他認為年輕人在學習書法時除了要臨帖、提高技巧外,更應注重學術研究。唐錦騰舉例說,他在讀博士時因為要寫20多萬字的博士論文,因此有好幾個月的時間沒有提筆練習書法,只是專心看了很多文集和書法家的作品,但論文寫完之后他發現他的書法水平并沒有因為幾個月沒有握筆而生疏,反而進步了很多,“我由此悟到,在學習書法時,技巧固然重要,但是提高學術水平對提升書法作品也有很大的幫助”。
深圳市書法家協會主席盧紹武也認為年輕人在學習書法中不要盲目跟風,因為書風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盡管在學習過程中,跟風是難免的,但是一定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寫出自己的風貌。
在論壇上,各位嘉賓都對深圳青年書法家們風格多樣的作品表示肯定??涤袨闀鴮W院執行副院長、《書鏡》執行主編鄭榮明認為,此次雙年展表明深圳書法界充滿活力,作為一座移民城市,來自不同地方的青年書法家們雖然各自風格不同,但是卻可以看出大部分作品的線條都是陽剛、挺拔的,這是中國書法的主流,也體現出了中華民族陽剛大氣的民族精神。“深圳有這么多優秀的青年書法家,但是外界對此卻很少了解,深圳應該加大推介深圳書法的力度?!编崢s明說。
深圳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鄒炯文認為,深圳青年書法作品氣息鮮活,既有立足傳統的部分,又有自己明顯的風格,整體形式感強,用筆用墨用紙都有很多新鮮的想法。他甚至認為,深圳能在這么短的時間積聚這么多書法人才,完全是奇跡,一個外人眼里的商業城市,居然也有很多青年既在謀生,又投入到書法創作研究中。
深圳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李靜也認為與內地書法界有門派之分相比,深圳書法界更體現出了包容并蓄的特點,借助深圳既是移民城市,又是一個毗鄰香港的國際化城市的平臺,深圳的書法界不但可以吸收內地書法界的優點,同時也能夠放開眼界看到世界的潮流,因此如果能夠將深圳書法界進行整合,深圳書法一定能夠形成自己的品牌。
作為深圳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的我認為,欣賞這些青年的作品,總有一股難得的朝氣撲面而來。因為他們年輕,故創作時少了些陳舊觀念的條條框框,而多了些創新變通的可喜嘗試,在對藝術的追求中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與色彩。青年書法家們具有充沛的創作靈感與毅力,往往能夠以一種爆發力吸引觀眾的眼球,但是創作水平不夠穩定,還需要一定提升。
在分析這批年輕書法家的藝術特色時,“多樣化”是各位專家的一個共識,認為深圳的書法不會墨守成規,將如深圳這座城市一樣有海納百川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思考
深圳這個現代大都市,何時才能像早年的“大上?!薄ⅰ芭f揚州”那樣在積聚一定經濟實力以后,成就一批有實力、有影響而又團結精進的能名噪南北的書畫大家并由此形成一個流派呢?或者說深圳書畫界領軍人物能否像深圳經濟那樣領先于中國其他大中城市呢?下一屆“深圳市青年書法藝術雙年展”命運又將如何呢?思考的問題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