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原
編者按
硬筆書法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也很實用,但是書法界卻不重視。硬筆書法界自己一直在努力,從藝術水平到工具更新、表現形式,多方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對于青少年來說,寫一手好字,不僅可以讓他們增強學習的信心,而且給他們今后的工作也會提供許多機會。在電腦日益普及的今天,對于廣大愛好書法但沒條件學習毛筆書法的青少年朋友來說,硬筆書法是他們接觸書法藝術的唯一途徑。我們在版面緊張的情況下開設硬筆欄目。在“青年版”上,我們主要開展一些硬筆書法藝術性的討論,并選刊好的文章、作品;在“少年版”上,我們則把規范、實用的寫字教育作為硬筆的主要方向。我們歡迎喜歡硬筆書法的朋友針對以上內容賜稿,并歡迎對欄目設置提出建議。 《青少年書法》雜志現開設硬筆論談專欄,并與中國硬筆論壇網站(http://www.zhoujizhong.com)進行網刊互動合作。本期的話題是:路鴻峰先生提出的“硬筆書法有沒有必要追求毛筆的韻味?”下面是網友的精彩討論。
陸舍無:
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是一家,不應把它們割裂開來。硬筆書法向傳統毛筆書法學習和借鑒已經得到了大多數硬筆書法愛好者的認可。硬筆書法的成功者一般都是從傳統毛筆書法那里得到了滋養。 不過追求毛筆的韻味應該是硬筆書法創作的高要求。關鍵是我們追求毛筆韻味的手段是高還是低,是成功還是失敗,是有效地借鑒了毛筆的優點還是破壞了硬筆的表現性。
枉談硬筆書法“硬”的優勢堅持“閉關自守”的主張只能使硬筆書法固步自封。硬筆的實用性畢竟不是硬筆書法的長久之計,硬筆書法的藝術性不僅僅是靠硬筆單一的線條來體現的。我找不到理由來反對硬筆書法應追求毛筆書法的韻味,因為我找不到純硬筆的藝術性很高的硬筆書法作品來。
劉中南:
硬筆書法有必要追求毛筆韻味,硬筆書法要想更深地發展和提高自己,就很有必要從毛筆里面去吸取一些營養。由于書寫的工具不一樣,硬筆書法雖有自身的一些限制和特點,但與毛筆書法有很多相同的審美觀和評價標準,而且我們在品評一件好的硬筆書法作品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用上品評毛筆書法作品的標準。在這一點上來說,書法是沒有界限的,但是由于工具不一樣,硬筆受到它筆尖觸紙面積小,不可能寫出毛筆的那么多的筆法和變化的限制,所以它在裝飾和用筆上,特別是用紙的選擇性上又比毛筆多了些彈性,所以有些人就這樣認為硬筆只要沿著這個方向發展下去,也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但從硬壇這幾十年的發展趨勢來看,真正讓人信服的還是軟硬兼施的人,所以我認為硬筆書法有必要從毛筆中去吸取營養,有必要追求毛筆的韻味,向傳統學習,最好的是軟硬兼施。
王滿輝
我是不看重硬筆書法的,因為它太難,極小的藝術表現手段又加上極少的表達形式和空間。這個難可能因為我們太笨而沒找到硬筆書法的美之所在。繪畫有指畫,有毛筆為什么要用指呢?不得其解。但潘天壽先生就用了他的指畫出了用筆達不到的美,偉哉!這就是敢為始作俑者,要論硬筆和毛筆的追求問題這本身就約束了硬筆的發展,我認為融會貫通,百花齊放,敢為始作俑者,只要能創造出能打動我們這些后進的毛筆書者的作品他就是歷史,就是偉人。
蔡春華:
純粹的硬筆書法,一點也沒有毛筆書法味,水準再高也高不到哪去。問題之關鍵在于追求毛筆韻味的手段高與低,吸收營養的多少!畢竟毛筆書法無論在章法還是筆法、結構或情感等方面均要高出硬筆書法一籌。雖然有的書家提倡其實用性,但是絕對不會排除其藝術性。真正讓人信服的還是軟硬兼施的人,所以鄙人認為硬筆書法有必要從毛筆中去吸取營養,有必要追求毛筆的韻味,向傳統學習,最好的是軟硬兼施。
錢寶成:
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雖都是寫字,而卻不完全相同。硬筆書法可以寫出的尺幅,筆畫線條的變化,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都與毛筆有很大的差別,如硬要追求與毛筆風格一樣,那就不如直接寫毛筆書法。硬筆、毛筆是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最好不要寫出相同的韻味!
楊衛列:
硬筆書法可以從毛筆書法那兒汲取營養,因為二者都是書寫漢字的藝術,都是抒情的藝術,實在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再說,毛筆書法有太多的積淀,硬筆書法對毛筆書法的用筆、結體和章法等的借鑒,有助于提高硬筆書法的藝術性。放著這么好的資源而不知道利用,豈不浪費!
但我同時又認為硬筆書法完全沒有必要去追求毛筆書法的韻味。原因很簡單,硬筆書法就是硬筆書法,它必須要擁有自己獨特的、鮮明的個性特征,這是其作為藝術門類存在的基本前提。盲目地去追求所謂的毛筆書法的韻味,只會導致其最終走向消亡。鼓吹硬筆書法應追求毛筆書法的韻味,漠視了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書寫工具的差異性,體現了硬筆書法創作者創造性的缺乏和對硬筆書法前景的不自信,是對毛筆書法的一種討好行為。這種行為,雖可以讓硬筆書法暫時博得一些人的認同,但最終還是會因為其個性的缺失而被人拋棄!
葉亦斌: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硬筆書法是藝術,也是書法的一種,這已得到廣大書家的認同。是書法就應該要有韻味,由于創作工具的特殊性,相對毛筆而言,在硬書作品中很好地體現書法的韻味比毛筆要難得多。這就對硬書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體現硬筆特有的特性,又要表現書法的韻味,這也許也是當代硬書人所面臨的使命和需要所決定的吧。
馮玉春:
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因為二者所使用工具的不同,規定和限制了各自的藝術追求和發展規律。硬筆書法如果一味地追求毛筆的韻味,勢必會迷失自我,從而從根本上喪失硬筆書法“硬”的韻味。從總體上看,二者所表現出來的藝術風格和藝術追求,應該是有著本質區別的,所以,要從硬筆書法的實際出發,不斷地從毛筆書法中汲取有用的東西來豐富自己、發展自己,這才不失為一條正路。我們應該清楚,學習毛筆書法與追求毛筆的韻味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學習毛筆書法是硬筆書法發展的必要階段和重要補充,但硬筆書法要獲得長足發展或走出自己特色之路,終究還要在“硬”字上下工夫。
楊樹龍:
毛筆書法從秦漢兩晉,唐宋元明清,一路走下來,幾千年的變化創新、積累沉淀,國手大家燦若星辰,碑刻法帖異彩紛呈。我個人覺得:無論是從形式還是內涵,硬筆書法還是要多從毛筆書法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我這樣說絕沒有厚軟薄硬的意思。而是,硬筆在向古代經典法帖學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會具有毛筆的韻味,這是一種無意識的流露,盡管你可能沒有刻意地追求。其實無論是學習毛筆書法或是硬筆書法,也沒有必要刻意地追求,功夫到家自然成。
王堂兵:
硬筆書法發展到現在,正在經歷狂熱后的低谷,這種情況的出現,應當說是與硬筆書法的表現力不足有關的。在這種時候,我們再一味強調硬筆書法的“硬”性,而忽視整個書法審美的發展趨勢,勢必走向死胡同。所以,硬筆書法需要從毛筆書法中汲取養分,以獨特的硬筆寫出毛筆之韻,這樣的發展前景才更廣闊。正所謂在繼承中吸收,在吸收中創新,在創新中尋找個性。怎樣把毛筆韻味與硬書特性結合得更為巧妙自然些,這也許是硬書發展過程中下一步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方存雙:
這個有必要!因為“韻味”是中國式的藝術審美觀,不僅書法,其他藝術門類也大抵如此。硬筆書法追求毛筆書法的韻味不能簡單地將其理解為刻意模仿毛筆的表現形式,而是借鑒、吸收和融合毛筆的表現技法。甚至,諸如繪畫、音樂、舞蹈、雕塑等等眾多姊妹藝術我們都可以從中汲取養分,不斷地豐富和加強硬筆書法的內涵和表現力。只有這樣,才能使硬筆書法更加健康地成長和“可持續發展”。我們不能一廂情愿地把硬筆和毛筆割裂開來,還美其名曰“獨立”,那是將硬筆書法往絕路上推!
樊利杰:
說實話,毛筆的“味”是追不來的,如若能表現毛筆的味,何不直接用毛筆?但是書法經歷幾千年的發展,毛筆書法確立了書法的法度和標準,硬筆書法也得遵循。所以,硬筆書法追求的不應是毛筆書法的“味”,而應是追求書法審美的內在規律和潛在的法則。
朱銀富:
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都是線條藝術,好的作品都應是有意味的形式.所謂硬筆書法要追求毛筆書法“味”,沒什么不妥。有一定的美感,反映了作者的一定情緒,觀者受到了啟發或共鳴,總之有感染力就好,無“硬”是一種刻意的、失去自然的狀態。沒有多少理論可以支撐這種創作取向。所以,不管他軟的,硬的,只要書寫的方塊字線條有表達思想、情緒、美感的力量就是好的書法藝術。
陳先郡:
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雖然是兩個概念,其實是人為的分法、叫法。硬筆也好,毛筆也好,都是以漢字為載體的書法。硬筆因其硬,加上書寫紙張的特殊性,也會產生一些毛筆所沒有的特點,比如線條的爽利、硬健、老辣等等。不同的工具寫出來的東西必然不一樣。而這之間的借鑒,互相豐富韻味,是可行的,必然的。讓我們合理大膽借鑒毛筆、硬筆的豐富韻味,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韻味之筆!
康寶輝:
首先說明的是,書法藝術是實用書寫的藝術升華。硬筆書法要形成一門高雅的藝術,就不能只停留在實用書寫的層面上。如若只停留在實用書寫,那么硬筆書法這門公認的藝術就叫硬筆書寫了,其價值不言而喻。追求毛筆的韻味應該考慮硬筆工具自身的特點。刻意地追求兩種不同工具下的“味”,未免太過牽強。現代硬筆書法發展較晚,雖然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然而真正投入藝術研究的卻屈指可數,需要努力;硬筆的工具也只停留在日常所用的工具上面,需要完善。
谷松章:
書法由毛筆而來,沒有毛筆書法,何來硬筆?所以,硬筆對毛筆的借鑒不可回避。但是,硬筆應該注意自己的工具特色,并發揚光大。硬筆由于工具特色的限制,其表現性、藝術性未必可以與毛筆爭鋒,然而,硬筆的特色也不是毛筆所具備的,這正是硬筆的發展空間。就像篆刻,之所以能獨立于書法之外,就是因為自身的工具材料特色。
從蘇華:
本人認為,好的鋼筆書法應該是“雅俗共賞”的,即一般人認為好看,高手也覺得不錯。既要“好看”,還要“耐看”,即所謂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統一。沒有毛筆的味硬筆字,就像一杯白開水,能解渴,但沒營養;有毛筆味的硬筆字,像飲料,不但解渴,還余味悠長,可能還富含維他命呢。毛筆字是前人幾千年留下來的寶貴財富,不取一點豈不太傻?
吳丙年:
無論硬筆也好,軟筆也好,書法所體現出來的美和韻味,都是辯證統一、真實存在的。我們承認,硬筆書法所借鑒和學習的,一定是中國傳統的書法,因為這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所決定的,我們不可能也無必要為硬筆書法再創造一個新的書法系統。那么,硬筆書法中所體現出來的傳統書法韻味,應該是一種自然的借鑒和遷移,不能算做是刻意追求,更不要因為是硬筆書法而刻意去排斥,自然統一就美了。
當然,硬筆書法有其工具獨特性、使用廣泛性、群體大眾性等體現出來的獨特魅力,值得發揚和堅持,但這并不和傳統書法表現出來的美有天生的對立和矛盾。
陳云志:
傳統毛筆書法之所以被人們所認可,是因為其沿襲了幾千年,憑借于藝術的表現手段去豐富和表現情感,給人以視覺上美的享受。能普遍被人們所接受,這跟人們的長期的接觸、認識和鑒賞水平有關。硬筆書法雖然普及也發展迅速,其還真屬摸索階段。
書法作品,源于點畫,系于結字,成于章法,毛筆書法從技法到審美都很成熟,值得硬筆書法借鑒。硬筆書法本身的筆尖特性區別于毛筆,所表現的韻味就已注定和毛筆書法有了別異。要發展硬筆書法,追求毛筆的韻味不是硬筆書法發展的最好方向。硬筆書法作者有必要從毛筆中去吸取營養,在傳統的毛筆書法中進行選擇、學習、借鑒和加以提煉,更要根據硬筆自身的特點,運用好硬筆技法,融以美學、文學修養等因素進行挖掘,發現硬筆所潛在的“韻味”,創作出更優秀的硬筆書法作品。
張業平:
硬筆書法作者是有必要從毛筆中去吸取營養的。要從傳統的毛筆書法中學習、借鑒再加以提煉,更要根據硬筆自身的特點,運用好硬筆技法,最后達到自己想要的和大家認可的效果。要說到韻味,鋼筆是很難達到毛筆那種功效的,但是鋼筆可以書出毛筆達不到的那種個性。總的說來,順其發展撒!
張謀含:
曾有人言:毛筆的境界有多高,硬筆的境界就有多高。以毛筆的功底、毛筆的技法、毛筆的韻味來寫硬筆,首先便是一個高起點,待他熟悉了硬筆這工具,那么便得心應手了。所以現在的“兩棲書家”不乏其人。毛筆和硬筆的共性成就了這些人,所以我以為硬筆在紙上作字雖無法如毛筆般挪躍彈跳,但應該在韻味、氣息、格調上吸收毛筆的養分,不斷地融合,成就自己的風格!
何芳文:
1.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在技法上不需要太多的模仿,效法。它們最重要的是材料的差別,硬筆也不是我們所說的鋼筆、圓珠筆等的書寫工具,而是一切有適當硬性的書寫工具。但是在審美方面和藝術的角度來說它們是相通的,沒有什么你先我后。所以我們在創作的時候就要有自己的風格,能夠體現自己,這一點很重要。2.我們用硬材料創作很難與毛筆的多樣性相比,也很難追求的到它的韻味。有軟就專吃軟,有硬就專吃硬。
黎明:
當我們把一件硬筆作品作為一件藝術品來對待的時候,它必須具有書法藝術所要求的線條的特殊韻味。我想,大多數硬筆書法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著力地追求和表現這種韻味,否則,審美的感覺讓我們感覺到的就會是呆板,或是僵硬的,是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