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受配率、受胎率、母犢率和產犢成活率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養奶牛的經濟效益,因此,提高奶牛“四率”就成了養奶牛者提高效益的關鍵。
一、影響奶牛“四率”的因素
1.母牛膘情差:膘情是母牛發情的基礎,膘情好壞直接關系到受配率的高低。生產實踐證實,母牛五成膘情發情率為19.6%,六成膘情為40.8%,七成以上膘情為92%。
2.母牛缺乏維生素E:維生素E是奶牛維持正常繁殖和健康所必須的營養物質。母牛體內缺乏維生素E,是引起胚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奶牛產奶量的增加,僅靠日糧中的飼料不能滿足母牛體內所需要的活性維生素E。
3.患產科疾病:常見的有子宮內膜炎、陰道炎、卵巢囊腫等。
4.犢牛哺乳期長:母牛產犢以后,幼犢吃奶時間長,有的竟長達一年之久。由于哺乳的反射作用,會導致哺乳期延長。
5.冷配技術水平低:有的配種員并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在理論上一知半解,在技術操作上粗枝大葉,掌握不了發情鑒定技能,因此造成誤配、漏配,導致正常發情的母牛也難以配準。
二、提高奶牛“四率”的技術措施
1.提高奶牛的受配率:
(1)加強飼養管理。為奶牛他造冬暖夏涼的牛舍,提供全價營養飼料。把膘情提高到七成以上。
(2)給產后母牛清洗子宮。清洗產后母牛子宮,對預防產后胎衣不下和繼發產后子宮疾病起著重要作用。沖洗液可用土霉素粉3~4克,用0.9%的生理鹽水500~1000毫升稀釋,分批注入子宮,直至沖洗液透明為止。
(3)及時治療產科疾病。子宮內膜炎、陰道炎,經過清洗子宮和注入抗菌素消炎,會很快痊愈。對卵巢機能不足的乏情母牛,經子宮頸內注射0.5%新斯的明液2毫升/次,注射3次,每次間隔18小時,并在第3次注射時,同時注入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1000國際單位,可使80%以上的乏情母牛卵巢機能恢復正常。
(4)實行藥物促情。對那些持續泌乳和長期不發情的母牛,可用孕馬血清或三合激素、中草藥單方促情。實踐證明,藥物促情的發情率可達到70%以上。
(5)早期隔離犢牛。母牛產后,待犢牛初乳哺到7天后,實行母子隔離,對犢牛采用人工喂乳。可有效促使母牛提早發情。
(6)卵巢囊腫和卵巢機能減退的育齡牛1日每頭肌注孕酮50毫克,連用6天后,再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5000國際單位,可使70%~80%的不發情母牛發情,配種后有42%~57%的母牛受胎。
2.提高奶牛受胎率:
(1)熟悉發情規律。奶牛12月齡達到性成熟,18月齡以后就可以配種。只有掌握好母牛發情規律和配種時機,才能保證母牛排出的卵子和公牛射出的精子在生命力最強時間內結合,從而提高受胎率和生命力。
(2)掌握輸精部位。給母牛輸精,一般采用直腸把握子宮頸輸精法。因該法可以通過直腸把握住子宮頸,能準確地把精液通過輸精器直接輸送到卵泡發育一側的子宮角部位,有利于精子和卵子的結合。
(3)搞好復查補配。有的母牛由于某種原因,第一個發情期沒有配準,應將輸過精的母牛登記好卡片,按時進行妊娠診斷,發現未懷胎母牛,查明原因,及時復配。(未完待續)(陜西省丹鳳縣科技局 李章鎖 郵編:7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