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 木
富人、名人,特別是成了公眾人物的富人、名人,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成為社會新聞,乃至社會熱點。今年的“兩會”期間,就有一則關于名人(當然也是富人)的“花絮”——現在已是舊聞了。盡管是舊聞,但當時很是鬧得沸沸揚揚,滿城風雨,而現在也時常被人提起,皆因為這個“舊聞”反映了一個大問題,一個至今還是問題的問題。這就是鞏俐委員因為要去拍戲而兩年沒參加應該出席的全國政協會議。網上一度傳布劉紹楹先生關于吁請鞏俐“請辭”的帖子,報上也見到類似的聲音。理由是充分而公允的:你是委員,來參政議政,不僅是你的光榮,而且是你的責任,你不能一再請假;若要請假,你何不向劇組請假?顯然,你鞏俐等委員是將拍電影置于參政議政之上了。因此,這樣的委員應當自己請求辭去委員。
而更進一步的思路應當是,也許讓那么多名人明星們占去代表、委員的席位,這種制度設計本身就有一定缺陷。再向前進一步的思路則是,對這些富人名人們的一些“超國民待遇”到了應當叫停的時候了——還要沿此思路再進一步,便是,應當全面取消富人名人們的“超國民待遇”。
想想,的確,這些年,名人、富人們在社會上大出其風頭。出風頭是應該的,人家做出成績,做出貢獻,理當有名有利,這恰是一個社會尊重人、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表現,是一個社會日趨進步與文明的表現。問題在于這種承認和尊重,應當是實事求是的,而不應“帶情緒”乃至情緒化。前些年,不斷傳出商家“大款”或地方官員給明星贈送價值連城的首飾、土地的事。對于前者,若是大款個人行為,我們不予置評;而對于后者則明顯是個錯誤、問題,土地乃國家所有,地方官員當然無權拿去“千金買笑”。問題是,這樣的故事還不是一例兩例,明星特別是女明星們簡直成了某些官員的掌上明珠,想干什么都能干成。想上學可以免試,想買地有人奉送,想來錢有人邀請用公款搞一場音樂會之類。包括代表委員這樣的肩負著參政議政重任的職責,特別是地方上,現在看來,是不是給名人富人的有些多了,還有的失于監督和管理。其結果往往是,非常神圣的職責、工作,在有些名人、富人眼里也就那么回事,不當一回事,就連一年一度的“年會”,也不見蹤影……
前不久,輿論還揭露一個現象,讓人氣結。是全國政協委員楊魁孚說的,他認為,“國內一些城市富人、名人超生日益增多,影響正常的生育秩序和公正、公平的社會秩序”。他建議“采取將名人、富人超生狀況納入誠信評價體系等措施,對此加以監督、遏制”。一點也不錯。數年前,我就曾經撰文,批評有些媒體的一種怪現象,即,廉價地為女明星生二胎三胎歡呼。有些小報娛記,不惜連篇累牘,報道女明星的第二個第三個孩子如何好玩,“全家福”大照片糊住大版面。殊不知,這些個女明星是中國人,即使有的嫁了外國人,她本人也是中國籍,有的還是代表委員,怎能給其“超國民待遇”?
重要的問題是教育官員,教育掌權者,不要在富人、名人面前先自酥軟了骨頭,不要將“超國民待遇”拱手贈送給名人、富人;同時一定要查查,有些官員在拱手相送“超國民待遇”時是否與有關名人、富人有權錢、權色等黑幕交易?記得去年媒體大張旗鼓呼喚“天下名山不是富人后花園”,矛頭直指名人、富人搶占風景名勝的丑惡現象。我就以此為題在《文匯報》上寫過文章,亦頗有反響。現在想想,這“后花園”之類,還不是“超國民待遇”的直接表現?問題在于,千萬不要使這類表現習非成是,見慣不驚,成為“集體無意識”,更千萬不要使之成為某些官員拍板決策時的“理論依據”!同時,呼吁大眾媒體在名人、富人的宣傳上要客觀些、冷靜些、節制些,不要失控、失態,一定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事實上,這些年,媒體的媚富、媚“腕”,有的已到了令人作嘔的地步。當媒體變成了“媚體”之時,社會風氣的引領與導向,不發生傾斜才怪,一些官員同富人、名人不“聯手”作怪才怪!
末了,還有兩個問題。其一是,前不久一些輿論直指“仇富論”,說現在有不少人“仇富”,“不利于經濟發展”云云。我說,這多半是一種誤解或誤導。就目前看到的材料來說,假如說,人們有什么“仇富”,也“仇”的是為富不仁,人們罵得狠的是官商沆瀣、權錢攜手搞腐敗。這樣的仇富有何不對?其二,是真的想在此文結束時再問一句:那些動輒給富人、名人以“超國民待遇”的當官的、掌權的,包括有些媒體中人,是否真的與有些名人、富人“聯手”謀取了什么私人利益了呢?比如以權易錢、以權易色之類?如果真的是那樣,那么,恐怕就不只是一個“超國民待遇”的問題了!
(插圖 程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