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萬田
唐代詩人杜牧說過:“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文采辭句為之兵衛;茍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辭句繞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亂?!边@個如此重要的“意”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主題”,它是文章的靈魂。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寫好文章的關鍵。
立意須高遠——少年心事當拿云。我們知道,無論平時練筆還是考場作文,所涉及的話題不外乎兩大方面——如何做人,怎么看事,而“作文為人生”始終是命題的方向之一。為此,我們在處理話題與材料時,要力求揭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要符合社會道德準則和有關政策法規,要明確表示自己的愛憎情感,表明贊成或反對的立場和態度;要深入發掘材料,透過紛紜蕪雜的現象,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最終形成好的中心或主題;要站在時代前沿,敏銳地發現問題,大膽地反映問題,并試圖解決問題;要讓自己所寫之人、所敘之事、所繪之景、所狀之物、所談之理傳達正義之聲,以深刻的事理說服人。
立意須別出心裁——意不驚人死不休。一個材料的意義,往往不止一個方面;一個話題,也不止一個方向。要運用想象和相關、相似、對比、因果聯想,多角度思維,讓材料所蘊涵的意義充分顯露出來,找到適合話題的最佳立意。如一個小孩幫助蝴蝶脫蛹而出卻使蝴蝶身軀臃腫、翅膀干癟、飛不起來的故事可以從小孩愛心出發,談“溺愛是害”;從蛹的出殼過程出發,談“天道酬勤、拼搏才能成功”“逆境中成才”“奮斗的人生”;從揠苗助長、違背規律的事件出發,談“欲速則不達”“有善良的動機也要有得當的方法”,進而求得立意的新穎和獨特?!懊髡叨梦疵取保ā妒酚洝ぐ嗔毫袀鳌罚?,要避免陳詞濫調,從陳陳相因的公式化中解脫出來,不人云亦云——可以滲入時代新觀念,奏響時代最強音;可以反思舊說俗見,或摒棄,或吸收,或改造,推陳出新;可以從看似毫無價值的立意中另辟蹊徑,發現并凸現其閃光點,翻出新意;還可以在不改變原有主旨的前提下,變換主旨賴以依存的背景,使其在新的背景下產生出人意料的效果,以獨到的見解警醒人。
立意須熔鑄真情——為賦新詞亦說愁。文章要想立意佳,還應該情真意濃,要關注社會,有憂患意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對人民的安危冷暖,社會的發展進步,環境的改善或惡化,體制的更新或滯后,要有發自內心的關注,鞭撻丑行褒揚善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以有益于時,有益于世,表現出青年人火熱的激情與昂揚的斗志,以飽滿的真情感染人。
選材的基礎在于平時積累。要用心體會、感悟生活,豐富我們的原始材料“倉儲”;要廣泛閱讀,從浩瀚的閱讀世界中摘取閃光的珍奇瑰寶;要勤于思考,在“道德人格”“人情秉性”“文化品位”“科學品質”“認識能力”“生活閱歷”“表達技巧”等方面有自己的見解。
選材入文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材料典型、以一當十。要證明自己的觀點,表明自己的看法,就要讓事實說話,旁征博引,數量要足質量要優——努力從平時的生活積累、知識積累和思想積累中選出最典型、最新穎、最真實、最感人、最富有表現力的材料,收到“以一當十”的效果。要注意材料的代表性,選取能反映事物本質的事件,要古今中外多方面取例,有正有反多層面展示,讓文章的情與理經得起檢驗,耐得住推敲,放之四海而皆準。
以小見大、舉重若輕。典型的材料,往往不在日常生活之外,而恰在日常生活之中。它不一定都是轟轟烈烈的大事,而往往是能以小見大、于普通中含著不普通的生活小事。通過一個普普通通的背影,朱自清贊美了充塞天地間的親情;借助七根平平常常的火柴,王愿堅歌頌了永垂不朽的精神。一滴水不照樣能反射太陽的光輝嗎?開掘小事中包含的不平常的事理,讓我們的文章映射出哲理的光輝。
新穎鮮活、不落俗套。選材貴“新”,最忌拾人牙慧。要引入時代潮流的活水,要言人所未言,寫出人人心中有而人人筆下無的情理。像公交車上抓小偷、放學時父母送傘、夜里老師辛勤批改作業一類材料,對表現中心或許不無作用,但缺乏新穎性,難以激發閱讀興趣。而張曉風對“飛絮飄種”的感悟、宗璞對“紫藤蘿瀑布”的體驗等,均別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愿我們的同學也能朝這個方向發展,“不吃別人嚼過的饃”。
事實上,就考場作文而言,選材和立意往往是水乳交融的,難以區分誰先誰后。因為不明確中心,選材就缺乏依據;不選出材料,中心也就無從提煉。它們是靈魂與軀體的關系,相信同學們能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