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 韓 賢

兩百年多前在歐洲上流社會風行的ChinoiserIe(中國風)終于吹回到中國,并與現代功能相結合,首先在時裝設計上再獲國際追捧,而在家居設計,尤其是上品居室設計上,ChinoiserIe開始引領一場傳統與現代的空間對話。
為何上品生活家開始偏向傳統的Chinoise rie風格?意大利設計師Marco Ferreri說。Chinoiserie在19世紀下半葉的西方世界里,本來就是華貴、精致的風格代表。在經歷現代浮躁的模仿風潮后,中國人開始從自我的文化里尋找中國式居住的空間。逐漸在Chinoiserie與現代功能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推開敦厚凝重的宅門,看到的是古磚古拼與現代石材展開的一段傳統與現代的平靜對話。六邊形古式窗花前的翠竹讓前庭更有東方神韻。住宅格局融合了中國傳統的院落民居風格,樸實無華。而室內的系列家具是設計師從中式家具中提取元素,輔之以現代材料,時尚又不失傳統——這便是一段現代Chinoiserie的空間表達。Chinoiserie傳統魅力:書香門第古韻天成

這是廣州清華坊某住宅:作為居家重點的客廳和餐廳,設計師將原建筑結構稍加調整,使過廳、餐廳、客廳平面開敞舒展,空間錯落有致,無需阻隔空間的傳統屏風,卻能延續傳統空間意境,更加能彰顯大戶之家、書香門第之大氣。
夕陽西下,一抹斜陽落在餐廳內通天直上的古磚墻上,原來磚墻伸入的是一口小側天窗的天井。與之對應的一面樓梯間也有一天井,同樣是一幢古磚墻,不過此處有陽光直射,種上幾叢翠竹,透過大面玻璃,人與自然共生,無怪乎傳統天井有聚氣藏風之效。
在現代風格的空間里加入中國風濃重的古磚墻元素,燦爛明艷的水晶吊燈懸于厚重感十足的木桌之上,映照出光影瞳瞳。客廳的種種擺設——西式洋鐘臺燈、壁燈,帶著西風漸進的味道,為Chinolsene注入一抹驚艷。
后院以竹、石、流水、亭、臺構成一現代版的小型私家園林,古韻悠然。
Chinoiserie現代技法:空間變奏和諧共融
在二樓的主人房,設計師將衛生間和衣帽間在原建筑大體位置不變的基礎上細化,更加講究其與房間內的空間層次及流通關系,形成半開放而自由的格局,即在空間和視覺上加大了主人房,也合理布置了衣帽間和衛生間,而電視柜半高的后屏在空間上劃分出了休息區與過道,卻不會阻礙視覺的通透。

住宅室內的整個空間無過多裝飾,將黑白分明的粉墻黛瓦,線條簡潔明快的外墻立面的建筑構思引入室內,墻身僅僅是自然的白,地面則是古樸的灰,然而考究的細部僅僅和地面拼鋪就可以有你想要的效果。白色墻身與灰色石材之間采用暗藏鋁條作為收口,使得墻壁身涂料與石材在同一水平面上保持絕對平整,地面石材與磚、石材與木板之間采取留縫處理,自然精致。純粹的黑白藝術對于居家生活空間來說未免過于單調和沉悶,設計師拿出自己自東南亞各地買回的飾物,點綴其中,使整個室內空間頓時充滿活力。這些華而不俗的飾物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墻上向日葵圖案的系列布飾,在客廳、主人房等主要空間多次出現,這是設計師將喜愛的某畫家系列畫作染印到布匹上,經過裝裱而成。這些暗彩色布料所蘊含的些許東方神韻,與白墻、灰磚,還有那簡潔的家具,相映成趣,情致盎然。
在家具的布置上,除了大面積擺放的設計師親自設計的家具外,還別出心裁地在書房和主臥室內放置一兩件西式的經典家具作點綴,這本是常理之外的出牌,卻讓空間的各個構成出其意外的和諧。
一個巧妙的轉角,一件精致的擺設,一處刻意的留白,融合東方神韻,西方元素——Chinolserie在現代空間里充分再現其底蘊上的中國文化特點:包容、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