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國剛建成北洋艦隊時,邀請日本海軍上校、浪速號驅逐艦艦長東鄉平八郎來參觀。在水師提督丁汝昌的陪同下,東鄉平八郎登上了鎮遠號巡洋艦。當時北洋艦隊所有的大型軍艦都是在英國訂造的,很是威武雄壯。東鄉在參觀結束后向日本當局報告:“清朝海軍雖然噸位多,但不堪一擊!”
果然,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戰中,日本海軍一舉擊潰了北洋艦隊,“來遠”“威遠”“靖遠”號相繼被擊沉,丁汝昌自殺。
東鄉的判斷何以如此準確呢?原來在鎮遠號上,他發現了兩件“小事”:大炮的炮筒上掛著水兵洗過的衣服;下船之后,他的白手套因撫摸欄桿、扶手而變得臟了。這兩件事讓他覺得,清朝海軍缺乏嚴明的紀律,即使武器再精良,也不會打勝仗。
小事永遠是大事的根,每一棵生命之樹的衰榮都可以從它的根上找到答案。北洋艦隊的潰敗,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事情的成敗跟細節有很大的關系,如果能做到注重細節,可能就是另外一種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