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
《訓練三》這次血腥事件,使越南戰爭變成了美國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使數十萬美國士兵橫渡太平洋前來參戰,并使其中數萬人喪失了性命。
《訓練四》①乃賦《離騷》/左丘失明②人生自古誰無死③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④出師未捷身先死⑤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⑥捐軀赴國難。
第18版
《邂逅霍金》1.D 2.生活在懂得個人價值和珍惜時間的劍橋。3.B E
第19版
《認識父親》1.“內涵”指父親對兒女無私的愛。“這”指“為兒女吃盡了天下苦,受盡了世間罪,有的為了兒女更好地活著,他們寧愿獻出屬于自己的僅有一次的生命”。2.偉大、堅強。3.DE(D項“只有”二字說得太絕對了;E項“才認識了父親”無依據,“覺得父親是一部大書”這是作者的議論。)
《野渡》1.水晶似的境界;河流縈回,島嶼棋布;溫馨靜謐,野趣盎然;色彩明麗,優美靈動,如詩如畫。本文所描述的那一方水域,雖未必就是作者的故鄉,但作者傾注了類似于故鄉的濃烈的熱愛、贊美和思念之情,作者熟悉的水鄉已經升華為自己精神上的家園。2.(1)凸顯老人沉默寡言的個性和孤獨寂寞的內心世界;(2)表現出老人對枯燥乏味的擺渡生涯的厭倦和對歲月寂然流逝、命運不幸的無奈。3.(1)平凡而簡單的生活有閑適自然的美;渡引世人式的默默奉獻的人生其實是一種幸福和超然。(2)奉獻的人生才是莊嚴有價值的人生,平淡自然的生活才是最美麗幸福的生活。
第21版
《訓練四》回答很愿意和比較愿意的小學生占調查總人數的91.3%,初中生占86.6%,高中生占82.4%,其平均值為86.8%。這一數字表明,在尊重個性多樣性、容忍不同意見方面,我國中小學生的大多數已經具有了這一現代價值觀,這是令人欣慰的。
第22版
《看樹》1.見“閱讀指南”。2.把風擬人化,把情感具象化,反映出作者拋卻煩惱后的平和心境。3.人無論境遇如何,都要從容面對,努力實現自我價值。
第23版
《不見大雁》1.喜悅;無奈(苦惱);悲傷(痛苦)。2.“我”“怦然”是因為大雁飛過的場面非常壯觀;“肅然”則是因為群雁飛鳴所奏響的充斥天地間“如九天飄散的音樂”讓人心生敬意。3.文章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對比。例如:①三十年前,溪流清澈,水面闊大,樹林茂密,群雁齊飛;三十年后,溪流干涸,樹林消失,大雁遠離。②“我”驚嘆過雁群飛過的壯觀場面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佳美景,而兒子只能從書本上知道這些。
《養蘭說》1.B 2.A 3.D
《生命的燈》1.盲人在黑夜打著燈籠。2.苦苦追尋的理想、信念,往往寓于人們身邊的平凡小事之中;為著別人,實際上也就會惠及自己。3.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