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個子不高,但很精干,平時溫文爾雅,說話不多,總是笑瞇瞇的,眼睛里也透著笑意,而一投入辦案,就像換了個人似的,神情冷峻,作風果敢,神情里交織著激情與平實。他,就是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反貪污賄賂局副局長歸偉平。
20多年來,歸偉平一直戰斗在反貪查案的第一線,和戰友們一起破獲了幾十起局級領導干部貪污、賄賂等案件,因戰功顯赫多次立功受獎,今年又光榮地成為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我和他們磨下去”
“再難纏的對象,碰到小歸,總會有辦法讓他服貼開口。”對于歸偉平在工作中的韌勁和執著,同事們無不交口稱贊。
2005年2月,上海市普陀區檢察院反貪局偵破了上海某建筑公司總經理甘某行賄案。甘為了在上海承接建筑項目,分別向有關單位的7位領導干部行賄,行賄數額近200萬元。據區院檢察官反映,按照甘某“送禮鋪路——送大禮接大工程”的行賄習慣,其背后極有可能還隱藏著一條“大魚”——該集團原董事長、黨委書記章某。甘、章二人相交甚密不說,十年來,甘某承接了該集團共計2億余元的工程量,光利潤就有2000萬元左右。這么大的工程量,甘偏偏沒有承接工程的資質,每次都是掛靠不同的建筑單位去完成工程項目。如果沒有“背景”,怎么可能一路順風順水地做那么多工程項目?!一聽到這條訊息,歸偉平獵人般的嗅覺告訴他——這是一條極有價值的線索。在一番有針對性的初查之后,歸偉平在看守所里擺開了陣勢。
開始的幾次接觸,甘某的表現完全在歸偉平的意料之中。他先是大談自己創業是多么艱辛,進集團做工程是多么不容易,章某是如何清廉等等,然后是信誓旦旦的保證,“你們就是用槍指著我的腦袋,我也沒有其他問題可交代了”,而且,逼到要緊處他索性沉默不語。對此,歸偉平倒挺樂觀。在他看來,甘某越是急于撇清與章某的關系,兩人之間越是有著非比尋常的交情。初查的結果顯示,甘某能在上海站住腳,章某為其“打招呼,拉工程”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甘某而言,要其出賣“財神爺”,自然難以接受。飯要一口口吃,工作要一步步開展,既然甘某愿意談工程,歸偉平決定就從工程談起。果然,聊起這幾年在上海承接的大工程,甘某立即放松了警惕,談興頗高。漸漸的,他將怎樣通過章某向集團下屬“提要求、打招呼、拉關系”饋贈禮品的過程和盤托出。但一說到給章某“送錢”,甘某便三緘其口。審訊工作始終還差最后一口氣,歸偉平的內心卻胸有成竹,審訊的節奏按照既定的步驟向前推進,章某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證據已經固定,接下去就是“收取好處費”的問題了。
盡管早有“持久”作戰的心理準備,然而“短兵相接”的一個月里,炎熱的天氣和簡陋的提審環境著實讓歸偉平和搭檔吃足了苦頭。甘某一直被關押在某區看守所,他覺得自己的罪行不重,所以避重就輕地與檢察官周旋。時值7月酷暑,一臺老式的風扇發出“呱呱”聲在頭頂不停地旋轉,已起用近20年的看守所悶熱難耐。一天提審下來,別說甘某,連歸偉平都難免頭昏眼花。要打破甘的最后幻想,必須摧毀他的心理防線。經過一番審慎的考慮,歸偉平向領導建議:立即將甘某換押至市級看守所。
來到壁壘森嚴的市看守所,甘某的幻想破滅了,他驟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就在換押后的第二天,歸偉平審時度勢,采取高壓態勢強攻,使隱案在身的甘某熬不住彷徨和焦灼的心情,終于交代了曾向章某行賄10余萬元換取承包工程的犯罪事實。
磨杵成針。憑著這份執著,歸偉平每每在與犯罪分子心靈的較量中占得上風;憑著這股韌勁,一個個對手在他面前落馬俯首。其實,歸偉平不健談,甚至有些靦腆,在談笑風生的閑聊中,他的神情往往透出一絲冷靜和堅毅。一到審訊室,他就像上足了發條,和犯罪嫌疑人一“聊”就是七、八個小時,幾乎沒有冷場的時候,以致常常把喉嚨都說啞了。同事們都說,審訊時的小歸是自信的。
歸偉平說:“我和他們磨下去,就是比誰的忍耐力強,誰的意志力堅定。審訊中的自信一部分來源于經驗,也來源于長期的積累,但更依托于扎實的初查。”
將已有的案卷材料反復審閱,反復斟酌,就能抓住要害,攻其不備。這就是歸偉平的秘訣,并且屢試不爽。說起這一點,他溫和地笑著說:“事先做好功課,深入地掌握材料,全面地考慮審訊策略,就能瓦解對方防線。”
歸偉平在審訊中固然有千變萬化的招數,但化解犯罪嫌疑人對立的情緒和對峙的態度,卻自有一功。他對犯罪嫌疑人人格的尊重、真誠的勸說,體現了法理的明正、人情的通達,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啟迪者,使許多人信服。2005年夏,某天,原擔任大型某國企副總經理的局級領導干部曹某刑滿跨出獄門的第一天,就急忙打電話向歸偉平表達謝意:“我出來了,謝謝你給我的幫助。”
曹某因受賄嫌疑被二分院立案后,情緒頗為波動,歸偉平不急不躁,擺事實,講道理,陳利害,又說通他的家屬配合做思想工作,使曹某認識到,坦白交代爭取減輕處罰是唯一出路,他最終選擇了這一條路,得到了寬大處理,因而對小歸苦口婆心的教誨感激涕零,銘記在心。
踏破鐵鞋有覓處
審訊突破犯罪嫌疑人是艱難的,調查取證工作更是艱辛曲折。對此,看上去瘦弱的歸偉平一次次沖鋒陷陣,不折不饒,破解了許多棘手的難題。
2004年底,二分院接到石油集團公司紀委移送的上海分公司經理宋某的受賄案。宋某交代了自己在擔任山東某石化公司、某銷售公司和上海石油分公司領導期間,利用職務便利,收受有關人員財物價值人民幣100余萬元的問題。仔細審閱有關材料后,小歸覺得,宋某的坦白有“水分”。為了求得寬大處理,他有夸大其詞和編造之嫌,且有些行為交織在犯罪與違法或違規之間,需要去偽存真仔細甄別案件的性質。
年底,歸偉平奉命和其他同志將宋某從北京押解回滬。第一眼看到宋某,就聽他說:“我立馬跟你們到上海去,我相信司法機關會實事求是地查我的問題。”
宋某交代30多起受賄事實,犯罪行為長達11年,涉及全國從南到北包括澳門在內的9個省市、近20個地區,相關證人60多人。這不是一起簡單的案件,調查取證的任務將非常繁重、艱難。檢察長在聽取案件匯報后,要求偵查部門在兩個月完成任務。歸偉平感到了沉甸甸的壓力。
根據本案量大、面廣、時間緊、要求高的特殊情況,歸偉平一方面多次提審案犯,固定詳細的證據,一方面慎重考慮調查方案,提出了“先近后遠、先易后難、先內后外”的取證方針。對系統內部的行賄人員先查,再查外部人員;對于涉嫌犯罪事實較為集中或重大的山東、遼寧、北京等地,兵分兩路,一路取道北京再北上調查;另一路飛抵山東查證。
調查方案得到集體討論通過。
在30多個行賄人中,有17人是中石化集團內部的人員,他們或是為了調撥油品方便,或是為了運輸、結算過程中得到便利,或是為了解決子女的工作問題,紛紛借過年、喬遷等機會,以現金、禮券等不同方式賄賂宋某。因而,針對涉案人員多為石化集團系統內部人員的特點,歸偉平帶隊首先到濟南,對這些人員集中進行調查。由于有集團紀委的配合,查證工作較為順利。
查找外圍的行賄人就比較艱難。在淄博,他們要找一家經銷尿素化肥廠的劉某,就按圖索驥找到一個破落的大院,一打聽,該公司早已改了名稱,并由國營轉制為私企,且人去樓空。已是吃午飯的時候,幾個人趕了上百公里的路程饑腸轆轆,就在附近的小餐館里就餐。忙里偷閑,他們找到一張舊名片,就冒充生意人,打電話要求與劉某碰面談一筆生意。湊巧電話還未變,劉某如約而至,見到上海來的檢察官,十分意外,避而不談行賄事實。經過幾個小時曉之以理的“敲打”,劉某最終不得不承認行賄問題。
青島某化工公司王總經理為了承接宋某的業務,向宋某行賄4萬元。在準備調查時,該公司有些領導成員因為經濟問題被隔離審查,王某也被紀委“雙規”。在他交代行賄4萬元事實的情況下,歸偉平一行趕赴青島市的黃島,決定調取相關業務往來的憑證。然而,由于企業的改制和變遷,因為公司私設小金庫,領導的腐敗揮霍,王某公司的賬目極其混亂,甚至連相應的合同都沒有存檔,根本無法向檢察機關提供相關的書證。新來的財務人員也不知道前賬的來龍去脈。萬般無奈之下,歸偉平決定繼續走“查賬”這條老路。查,只有堅定不移地查,才能搞清事實真相。然而,這其中又有多少心血的付出和困難的煎熬啊。在刺骨的春寒肆虐下,小歸和同事們面對堆積如山、凌亂不堪的賬冊,開始了“愚公移山”般的篩查“大工程”。累了就坐下來歇歇腳,眼睛花了就閉目養神,肚子餓得“咕咕”叫,才發現沒吃飯,有一次居然查到深夜。沒有抱怨,沒有牢騷,辦公室里只有“嘩啦嘩啦”的紙張聲不絕于耳……足足查了幾天,大海撈針般終于找到了有關的調撥單、運輸計劃、結算憑證等第一手材料,證實了雙方之間存在的業務關系。
就這樣,歸偉平一行日夜兼程,每天查找五至六人。查處遇到了一些阻力,有些人杳無音信,有些人查無行蹤,有些人玩起了“捉迷藏”。但他們堅持不懈,或撒網撈魚,或守株待兔,或千里追蹤,輾轉流連淄博、濟南、煙臺、青島等幾個地區,連續作戰10余天,行程達數千里,在其他幾路人馬的共同努力下,盡一切可能尋找人證、書證,兩個月內順利地查實了宋某全部的違法犯罪問題。查證的結果證實了歸偉平的預料,宋某的交代存有較大“水分”,通過對證據的仔細核對和對事實的全力調查,其受賄所得為30余萬元。其余認定為違法和違紀所得。集團紀委對上海檢察機關高質量、高效率的工作表示了由衷的欽佩。
超負荷的運轉讓小歸難以支撐。有一天忙至午夜回家,由于過于勞累,歸偉平騎的助動車在途中撞上了亂拉的電線桿,連車帶人重重地摔出了好幾米遠,臉上掛彩,整個手臂受傷。可他一聲沒吭,連夜處理完傷口后,第二天纏上繃帶照樣出現在工作崗位上。別人問起,也只是輕描淡寫一句帶過。事后,同志們知道實情,禁不住為小歸的頑強贊嘆不已。
永遠的“前鋒”
二分院反貪局向來有閑暇時打羽毛球的傳統,副局長歸偉平也不例外。他最拿手的就是和別人配合雙打,無論是網前封殺,還是后場重扣,都能應付自如。別看他個子小,步伐卻靈活得很,同事們都管他叫“快樂的小鹿”。“小鹿”的球風就和他在辦案中的風格一樣,不華麗,但招招實用、彈無虛發,不兇狠,但耐力持久、綿里藏針,瞅準了對方防守上的空隙,一擊而中。
兒時,他就是一個小有名氣的“足球小子”。弄堂里左鄰右舍叫不出他的名字,就叫他“踢球的”,他當時特愛足球,先是在弄堂里踢著玩,后來踢出了名堂,到少體校去訓練。在足球場上,他踢的是“前鋒”,拼殺在前,射門無數。每進一個球,都是合作的成果。除了苦練技術,隊員之間互相的配合默契是主要的,只要球滾到哪里,他就沖鋒到哪里,一腳一腳把足球接過來,帶出去,千方百計射向對手的大門。
運動鍛煉了他的體魄,歷練了他的意志,更造就了他集體主義的品質。這個偵查員留給人們的,是默默無聞奮戰的身影,是謙和包容的笑容。
屈指算來,歸偉平進檢察院已23年了。他還記得畢業后第一天進嘉定檢察院的情景,實際上,組織安排他的第一個崗位,是在辦公室里當統計員兼任檢委會的記錄人員。上班第一天,他奉命記錄一起自偵案件的討論,偵查員匯報的職務犯罪案情錯綜復雜,案件定性疑難,檢委會成員的爭議一直到次日凌晨二點才結束。這次會議,使年輕幼稚的歸偉平體驗到了法律的神圣、檢察工作的辛苦,也使他對富有挑戰性的執法查案活動著迷。從此,他向往奔赴在辦案第一線。他被調到起訴部門工作兩年,后又如愿以償地當上了一名偵查員,活躍在最艱難也最豐富多彩的反貪戰線。
1993年他被調任檢察二分院反貪局工作。自1995年二分院建院以來,反貪部門共查處了30余起局級干部貪污受賄案件,歸偉平就參與了其中20余起的偵破。繼1993年榮立三等功以來,他又榮獲市“優秀偵查員”榮譽稱號,并先后兩次榮立個人二等功,成為二分院第一批主辦檢察官。近年來,他相繼查辦并偵破了某石油化工公司總經理宋某受賄案等一批大要案,其主辦偵破的陸久生等3名局級干部利用負責公司經營管理的職務便利,侵吞國有資產100余萬元的華東電子公司“群蛀”案,還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全國檢察機關反貪污賄賂“十大精品案件”。
他記得第一位帶他辦案的老師,50余歲的公訴人,他教會歸偉平怎么看材料,怎樣綜合證據,又怎么樣提出拾遺補缺的意見和建議。老檢察官拿著一把塑料尺,認真劃著表格,反復翻閱案件,慎重撰寫審查報告的模樣,現在還歷歷在目。歸偉平一直保留隨手記筆記的習慣,就得益于這位老師的影響。在起訴工作的兩年時間雖然短暫,對他今后走向偵查活動卻起到了筑橋鋪路的作用。突破證據——固定證據——補充證據,這環環相扣的查案工作特性,圍繞著把犯罪嫌疑人送上審判席的目標,需要完美的執法思路和方式。
為此,幾年來,面對眼下“地位高、學歷高、智商高”的“三高型”的職務犯罪分子,他堅持一案一總結,一案一調研。哪怕再累、再忙,也要靜下心騰出時間,扎扎實實地搞調研。他始終認為,查案水平和理論素養就像兩把利劍,少了其中任何一把劍都行不通。他先后撰寫了《扎實的初查和動態的偵查是確保案件突破和質量的基石》、《析某地區國有大中型企業領導干部犯罪成因及預防》等調研文章,其中《許某某受賄犯罪主觀原因剖析》一文還得到了市有關領導的專門批示。這些質量較高的調研文章使原本操作性強、注重實踐的反貪查案工作上升到了理論的水平,擴大了檢察機關辦案的影響,增強了反腐倡廉在社會上的滲透力。
歸偉平,是反貪戰線上永遠的“前鋒”。
編輯: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