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利用手機短信進行詐騙的犯罪團伙在全國各大城市流竄作案,去年9月他們來到成都,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里,先后有66名受害人上當受騙,詐騙金額高達200萬元。2006年8月21日,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錢麗華、莊雅萍、董凱閔詐騙一案。
2005年10月5日中午12時許,市民房女士在人民公園玩耍時,忽然接到一條手機短信:“尊敬的用戶,您的銀聯儲蓄卡在某某商場刷卡消費了3920元,如有疑問請撥打咨詢電話028-66××××××。”落款是“某某銀行銀聯卡部”?!拔疫@幾天沒有去商場買過東西,咋可能消費了3920元!而且銀行卡一直在我身上,是不是我的賬號被人盜用了?”房女士按短信留下的咨詢電話撥打了過去。接電話的是個女子,自稱是銀行卡部的“李主任”?!袄钪魅巍痹诹私夥颗康那闆r后說:“你的賬號可能被人盜用了,你現在盡快在附近找一個自動取款機,將卡上的錢存入另一個安全賬號內……”房女士急忙在公園外找到一個自動取款機,將卡內的4.3萬元錢轉賬到了“李主任”指定的“安全賬號”內。第二天,房女士再次打電話給“某某銀行銀聯卡部”時,對方已經停機,她才發現上當受騙。
與此同時,青羊警方接到多名受害人報案稱遭遇短信詐騙,受騙經歷與房女士一樣,被騙金額從三四千元到一二十萬元不等。10月19日,嫌疑人錢麗華、莊雅萍落網。警方從兩人身上及其行李中搜出大量現金和192張各大銀行的儲蓄卡。11月5日,另一名嫌疑人董凱閔在廈門機場被警方抓捕歸案。
檢察機關認為,三被告人已構成詐騙罪。
由于案情復雜,本案擇期宣判。
編輯:盛漢卿
編后語
這是一起利用手機短信進行銀行卡詐騙的案件。
銀行卡短信詐騙的主要內容是,利用手機短信或電話方式,假稱持卡人的銀行卡在某處消費或卡的資料被泄露,誘使持卡人撥打短信中指定的電話后,詐騙分子以銀行或銀聯工作人員的名義,進一步謊稱致電人持有的卡發生了交易,或稱其銀行卡可能被偽造并使用,誘騙持卡人在自動取款機(ATM)上進行相關操作,從而將持卡人卡內的資金轉入不法分子提供的賬戶內。近期出現的詐騙新手法是將上述謊稱“在某處消費”變成謊稱“可以給你退還汽車購置稅或你涉嫌套現、洗黑錢,請速與×××聯系,否則將承擔全部法律責任”等形式。
公安部有關人士稱,利用手機短信詐騙活動自2002年以來開始蔓延,福建等東南沿海省市較多,現在正向中西部地區滲透。
如何防范此類詐騙?
公安部已與信息產業、金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溝通,形成打擊、治理、防范的合力。采取的措施是,凍結詐騙分子的銀行賬戶,以實名制開通手機,工商部門對非法經營手機、充值卡的人進行查處,電信部門協查短信傳輸的記錄。而持卡人則不要輕易泄露自己的手機號碼,接到可疑短信不回復,并主動通過發卡銀行或中國銀聯客服電話進行查核,對查實的詐騙短信應及時向發卡銀行、中國銀聯或公安機關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