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類型的被矯正人員具有不同的社會危險性,我們必須對被矯正人員外在的和潛在的危險因素進行測定,在測定的基礎上,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筆者認為,美國在社區矯正中,—針對不同危險層次的被矯正人員,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方法,這些方法包括強化的監督、日報告中心、家中監禁、電子監控、中途住所、震驚的監禁、罰款、社區服務、賠償等,是值得我們借鑒的。結合我們的國情,在這些方法中可依據上述對被矯正人員的分類,予以選擇使用。
強化的監督
強化的監督是指對被矯正人員中危險層次比較高的人員所采取的一種加強監督的措施。如果沒有強化的監督,一些被矯正人員將被取消社區矯正,送進監獄。現在的強化監督側重于對被矯正人員的懲罰和控制,相對忽視對被矯正人員的更新;我們對被矯正人員的強化監督,在強調懲罰利控制的同時,必須對其給予不同形式的矯治服務和幫助,尤其是對于家庭經濟困難或有失業、失學和情感危機的被矯正人員,適時進行心理危機干預是十分必要的。
家中監禁
家中監禁也稱為軟禁或家中拘留。在國外,它是法院所使用的一種裁決形式。是指罪犯被判處一定的監禁期限后,其服刑地點是在自己住所之中,即將罪犯限制在自己的住所范圍之內,只能在家中從事不同的活動。對某些罪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監控后,允許其在限定的時間內到外面去工作;允許某些罪犯在監控服刑的全部期限中保持他們在外的工作,對允許外出的犯人一般要求晚上和周末都必須在家中。由此看來,家中監禁也是相對監禁而不是絕對監禁。在我國的社區矯正對象中,適合于適用家中監禁的對象主要是被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對這類罪犯實行家中監禁也是相對監禁,可以允許到醫院看病,或經社區矯正機構批準到指定的場所辦理申請處理的事項。
震驚的監禁
震驚的監禁在國外常被作為中間制裁措施來適用,它原意是指法院判處罪犯一個短期的監禁,然后法官將原判決減輕,給予假釋或緩刑。在這里,“震驚”是指罪犯在短期監禁中經受監禁的痛苦而“震驚”,從而激發他們的遵守法律的動機,并通過艱苦的勞動從而避免重新犯罪,重新監禁。這一方式引用到我國社區矯正中作為一種管理手段,主要是對社區矯正中的罪犯,由于違犯社區矯正的紀律和規定,甚至有輕微的違法行為,社區矯正機構可通過與監獄管理部門聯系,將這些罪犯重新收歸監獄監禁,使之為此忍受監禁的痛苦而“震驚”。
社區服務
所謂社區服務,就是地方法院以刑:事判決的方式,判處罪行較輕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數量的時間內,必須為社區提供一定的義務勞動。通過此方式,達到服務社會,矯正犯罪心理,改過自新之目的,完成罪犯改造之任務。社區服務制度類似于中國的管制刑。但是社區矯正中所適用的社區服務,僅是作為對被矯正人員的一種管理手段。并不要求或者把它作為一個刑種來適用。因此;它是指在管理被矯正人員社區矯正中,根據被矯正人員不同的類別,安排適合被矯正人員的社區服務工作,到合適的機構從事社區服務,主要是從事一些公益勞動,它具有懲罰、威懾和更新的功能。不同類別的被矯正人員其社區服務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可視被矯正人員的表現優劣而適當增減社區服務的時間。在我國社區矯正實踐中,可對各類被矯正人員規定時間不等的社區服務時間,以增強其悔罪意識。
賠償
賠償是指由犯罪人向被害人支付一定錢款以補償被害人所受損害的活動。賠償的范圍包括受害人財產的損失,情感的和身體的傷害。從美國和其他國家對這一制度執行的情況來看,賠償通常采用被害人—犯罪人調解模式,財務—社區服務模式,被害人—補償模式。其中用社區服務來賠償的模式,是通過罪犯的社區服務來補償受害人的損失以及訴訟費用。
在我國社區矯正機構建立賠償制度的原因在于,在大多數刑事案件中,雖然犯罪人給受害人造成了財產的損失,情感的和身體的傷害,法院也判決犯罪人對受害人進行賠償,但是,常常由于犯罪人被判刑而使受害人的利益無法實現,賠償成了一紙空文的“法律白條”,在大多情況下,甚至連法院判決的罰款也無法實現。
為此,筆者認為,為了維護法律的尊嚴,填補賠償缺陷,可在社區矯正中,由社區矯正機構對被判決有賠償義務的被矯正人員,統籌安排從事一些勞動,或者在社會志愿者、社會團體及相關人士的幫助下,安排到相對固定的工廠工作,將其勞動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支付向受害人賠償的款項,以維護受害人的利益。同時,建立這一制度也有助于被矯正人員的改造和矯治,減輕他們的負罪感,增強自信心,
分類矯治
分類矯治是分管分矯制度的核心內容之一。現代刑罰理論認為,刑罰具有教育性,是一種教育刑。教育刑認為,違法犯罪人的犯罪原因是基于個人素質和社會環境,人在決定是否犯罪的問題上屬于個人意志,意志本身也不過是人的素質,因人而有差別。人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這種性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環境條件。
因此,教育刑論主張在矯治中主動發揮教育功,以達到抑惡揚善的效果。按照教育原理,所有教育都應是分類實施的,體現個別差異原則,唯此才能達到教育和矯治效果。社區矯正的分類矯治作為一種特殊的人格教育手段,同樣要遵循這一規律。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被矯正人員,采用不同的矯治手段和方法,施以不同的矯治內容。
分類矯治最突出的特點是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專業化和對被矯正人員監督、控制的專門化。運用專門技術來發展專門化的監督去對會特定的被矯正人員,尤其對一些被矯正人員,當使用一般的咨詢和幫助的矯治項目不能對其進行有效喬治時,采用專門化的矯治項目會產生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