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靜靜地垂下來了。今夜頗有雅興,便獨自漫步在家鄉。夜的沉寂冷卻了白日的火熱,席席涼風吹得人甚是爽快。干裂的土塊混著碎草的苦澀味撲鼻而來。不遠處是村戶,隔著稻田稀零的散落著。屋檐下,燈還亮著。曬坎上,人們乘著涼,有說有笑。雖然隔著幾片田,風卻帶著這些笑語四處飄。
坐在荷塘邊,看著一片片荷葉翻滾著綠浪,撐起一片綠而寧靜的世界,池邊的竹林,在夜色中幻化成叢叢黑影,在風中搖曳著。林里的樂隊,不減白日的浪漫,高聲唱著《蟬之歌》,引得草叢里的蟲兒也低吟淺唱與之呼應,我仿佛走進了一個童話世界,其樂融融。
對面屋檐下的人漸漸多了。年輕人連聲問候著老人,老人爽朗的笑著,喚著孩子,孩子嘻笑著,蹦蹦跳跳。這一陣愉悅的氣氛深深地感染了我,記憶之門輕輕打開,回到童年漫游、漫游……
外婆家依偎在一座大山下,一座院子里住著兩戶人家,同院的一家三世同堂。因為關系非常好,我們也叫兩老人外公外婆。在我記憶里,兩家很是親密,形同一家。那時還很窮,大家卻一點不吝嗇。他們總是將炒好的菜端來端去。肉在當時對窮人來說是奢侈品,但有了,他們也毫不吝惜,共同分享。記得我一次端一大碗紅燒肉去時,看到楊外婆激動的目光,小孩子拿筷子敲桌子的喜悅場景時,心里也不亦樂乎!不久,楊外婆的兒子打工回來,我們也享受了城里的餅干。外婆趕緊讓我們謝謝大舅。后來,外婆到舅舅家享晚年了,但她每年都回老家,還不忘帶上孩子們愛吃的東西。那老家的橘子每年也會送到咱家。
回味起來,覺得這才像真正的日子。釀蜜一般,有勞動的辛酸,更有蜜汁的甘甜,回味無窮,今天,農村已經發生了大變化,電線、電話線千絲萬縷,飛入農家小院。孩子們卸下農具背著書包,迎著朝陽,高高興興上學去。山里便飛出了許許多多的金鳳凰。“走出去”的是人才,“引進來”的是知識和信息。農村模樣變了,可鄉土人情亙古不變。祖祖輩輩都記得常做好事,鄰里之間和和睦睦,這日子就過得流水一般,與世無爭。
家鄉似乎永遠蜿蜒在歲月悠悠的晨昏中。房屋依舊是最樸素的顏色。房后的大山,歷經了天地的演變依然緘默,那連綿逶迤的輪廓仍舊清晰可見。村里的人出來了,外面的人又進去了。但山腳下的墳墓卻漸漸多了。好多都是兒女從外面抬進來的。傳說,逝世的老人只有躺在自己的故土上才能進入天國。是啊,躺在鄉土上,他們就可以聞著田邊飄來的稻花香;可以聽見樹上的鳥兒晨鳴;可以看見后輩在土地上精耕細作;這就是真正的樂土,魂歸的天國。
游子游離在外,需要故鄉撫慰滿懷憂傷;海外親人,日思夜想,盼著大陸這頭,垂暮老人,天涯海角,也要魂歸故鄉!這不是感情的脆弱,是一種“樹高千丈,落葉歸根”的感恩!一種發自內心的依戀!
花開花落,悲歡離合,一切都在故鄉靜靜地演繹著。故鄉沉默,因為太多的語言都沉淀了。只有沉默才是最好的方式。
輕輕地我們降生在了這里,悄悄地我們又離開你。愿青山永在、細水長流,保佑這方圣潔的土地,安慰這千百年孤獨的等待!
我再次貪婪地呼吸著清鮮的空氣,讓它滲入血液中。即便我轉身而去,故鄉也會靜伏在我身體中。
樂山外國語學校 高2008級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