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
《垂釣》1.“取舍標準”:要釣大魚,不接受瑣碎的施舍。“堂皇形象”:安坐著與大海進行談判的人類代表。2.胖老人隨和活潑,追求物質層次;瘦老人執著倔強,追求精神層次。3.他們雖然相互嘲諷,互相對立,但在作者看來,他們的價值是由對手來證明的,誰也離不開誰。
第11版
《管仲》1.D(應為修復,修治) 2.A(④對管仲境遇的一般陳述,⑤是表現管仲政治才能)
3.①管仲被任用,在齊國執掌政事,齊桓公因此稱霸,多次盟會諸侯,安定天下,這全是管仲的謀略。②知道我不為小節感到羞恥,卻為功名不能在天下顯揚而感到羞恥。
《生命的本質》1.沒有必要憐憫,因為他們“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會歌唱、都會歡樂”。(本題可參考倒數第二段的內容概括回答) 2.音樂就像焰火照亮天空一樣“照亮”了記憶,勾起了我的回憶。(本題考查含蓄語句的理解能力,需要把比喻句恢復為直接陳述句作答) 3.①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方法;②形象地詮釋了生命的本質。(本題考查對藝術手法的鑒賞能力)
《流浪的河流》1.把個體的生命意識和整體的生存信念緊密和諧地統一起來,就是河流的精神內核。(或者:使弱小的個體變成強大的整體) 2.因為河流隨意到哪兒,都是一個整體,因而獲得了生命的力量。而人卻以異鄉人自稱,固執地不讓自己融入那方水土,最終讓自己疲憊而艱辛,卻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這樣做豈不可笑?和河流相比,我這種固執的做法難道不該羞慚嗎?(注意:表述方面一定要強調“河流”和人的對比) 3.狹小、平靜、清澈、自由、靈秀的特點。這樣寫冷水河,是為下文寫河流的精神內蘊作好鋪墊。
第13版
《訓練二》(1)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聰明,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2)見到奔騰的長江,你只盼無愧地做了浪花里晶瑩的一滴;雖是一滴,卻能滋潤禾苗。
第14版
《溯源》1.好處:通過比較引出下文。相同:不管遷徙多遠,都要溯源尋根。不同:①鮭魚的回歸只是一種生命的本能(或:那是生命本能的根源感);②人的回歸是指精神上的回溯,通過歷史、文藝、習俗、生活記憶等在文化上尋根溯源(或:人的回歸是指人的心靈總要回溯,讓精神歸本還原)。2.人類通過祖國的文字(或:母語)、故土的山川(或:風景)、故鄉生活的記憶(兒時往事、往事記憶)三個方面尋根溯源。3.⑴故土文化的失落會造成人類心靈的寂寞,鄉愁由此而生。⑵因為傳統文化中,長江就是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征,所以當“我”置身長江后,長江所負載的各種意義(地理的、文學的、民族文化的)都喚起了“我”的文化認同感。
第15版
《生命本來沒有名字》1.根據上下文意的理解,作者戰栗的原因是那個讀者在信中的話感動了作者,尤其是結尾的署名:“生命本來沒有名字吧,我是,你是。”讓每個人都去遐想自己的生活,想象人生的意義。2.因為每個人不是帶著名字來的,名字只是作為一個稱謂活在世上,并沒什么大用。它唯一能做的,只是作為人際交往的一個符號而已。3.本文語言的主要特色是語言精練而生動,文意深刻而淺顯,并且長句與短句的完美結合,給全文增強了氣勢,有很大的說服力。
《談生命》1.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2.作者最后的強調,是為了告訴我們自然生物想輝煌要靠流動與成長,而作為人而言,必須付出艱辛與勤奮,才能有收獲。3.作者通過對生命的闡述,重在告訴讀者: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只有經歷各種不幸與艱辛,才可能實現理想。
《獄中上母書》1.A.見背,相棄,棄我而去,去世。見:我。2.D.此句中“為”與“所”構成被動短語。“為”在此表示被動。3.①節義文章像我父子這樣的有幾個呢?②父親能成為忠臣,兒子能成為孝子。含笑歸天,完成我的分內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