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國家發改委:將強化對壟斷行業的成本監審
國家發改委在近日下發的強化成本監審的通知中明確要求,抓緊制訂各壟斷行業定價成本監審辦法,明確定價成本構成、審核標準和方法。對壟斷行業重要商品價格和收費,要建立定期成本監審制度和定價成本公布辦法,加強成本約束。凡列入成本監審目錄的商品和服務,未經成本監審的,不得制定或調整價格。需要舉行價格聽證的,必須進行成本監審,成本監審報告應提前印發聽證代表。 實施成本監審是完善價格決策行為的有效形式。通過成本監審提供相對合理的定價成本,提出加強和改進經營者管理、壓縮成本的建議,體現價格管理的科學性和前瞻性。
六種科研不端行為將受罰
11月9日,科技部正式發布了《國家科技計劃實施中科研不端行為處理辦法(試行)》,中國科技界所反映的學術浮躁、學術腐敗等現象以及在科研活動中出現的各種不端行為,將受到包括開除在內的各種處罰。《辦法》明確界定了六種情形為科研不端行為:一是在有關人員職稱、簡歷以及研究基礎等方面提供虛假信息;二是抄襲、剽竊他人科研成果;三是捏造或篡改科研數據;四是在涉及人體的研究中,違反知情同意、保護隱私等規定;五是違反實驗動物保護規范;六是其他科研不端行為。
大事
各地區能耗降低有了硬指標
近日,“十一五”期間各地區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標計劃正式向社會公布。從2006年開始,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和能源辦每半年向社會公布全國和各地區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情況。“十一五”期間,國家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標實行計劃管理,能源消耗基數按2005年統計結果確定。國家發改委和有關部門制定了各地降耗指標計劃,該計劃已經得到國務院批復。
各地能源消耗指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約束性指標。北京、上海等19個省市將以2005年能耗數據為基數,實現20%的降幅;吉林能耗降幅要達到30%,黑龍江要達到28%,山西、內蒙古要達到25%,山東要達到22%;廣東、福建等7省區降幅可低于20%。

沙特數千億美元商機期待中國企業
11月1日,在《商業周刊》全球CEO峰會上,沙特阿拉伯投資總局局長兼主席阿卜杜拉透露,沙特已在發電和交通領域各確定了1000億美元的投資規劃,在水利領域確定了500億美元的規劃。此外,在興建的類似國內經濟特區的“經濟城市”項目中,也有8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他表示,中國企業在建筑、塑料、化肥、交通、通信和水電領域均大有可為。中國企業在沙特投資將可以享受到100%的國民待遇;在建筑領域,沙特已取消了所有外來務工的限制,中國公司可以完全雇用中國工人;在通信領域,沙特即將發放3G牌照,并將引進國外的運營商。
數據
我國年流失土壤50億噸
國家環保總局近日發布的《2005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水土流失面積35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37.1%,全國因水土流失每年流失土壤50億噸。我國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山區、丘陵區和風沙區,特別是大江大河中上游地區。在所有水土流失面積中,水利侵蝕面積165萬平方公里,風力侵蝕面積191萬平方公里。與此同時,人為等因素造成耕地減少的問題也較為突出。目前,環保總局正在加緊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開展污染土壤修復與綜合治理試點示范,以保障土壤環境安全和人體健康。
2006全年中藥出口將突破10億美元
1至8月,我國醫藥對外貿易同比增幅達20%,全年中藥出口額將首次突破10億美元。目前中國制藥企業和世界發達國家還有不小差距。但是,目前國內已有一些企業開始向歐美高端市場拓展,有的企業通過OEM方式向歐洲國家提供西藥。中國醫藥出口蘊含巨大潛力。目前全球醫藥銷售額增長幅度為20%左右,而我國企業所占份額非常小。當前,我國醫藥年出口額只有100多億美元,因此有很大的市場增長空間。
全國積壓“執行難”案件尚有80萬件
10月30日,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表示,目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執行難”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扭轉,經過一年多來對執行積案的集中清理,尚有80余萬件積壓案件未能執行。造成執行難的原因除被執行人確無財產可供執行和少數地方搞地方保護、部門保護之外,人民法院少數執行人員執行不力、執行不規范也是加劇執行難的重要原因。部分案件存在久拖不執、消極執行現象,個別案件暫緩執行隨意性較大;少數執行人員工作作風粗暴,方法簡單,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存在違法違紀、以權謀私現象。
宏觀

國企改革要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國務院常務會議11月8日提出,實行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任務。在這一過程中要堅持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充分調動和保護廣大職工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重組的積極性。據國資委統計,目前全國國有工商企業擁有職工4300萬,其中中央企業職工約1053萬。從1994年到2004年底,全國共安置關閉破產企業職工667萬人。截至今年3月底,全國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實施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員196.9萬人。據國資委初步測算,全國還有200多萬職工擬通過主輔分離政策進行分流安置。對此,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卓元日前強調,國有企業要承擔好社會責任,不要把財務效益作為惟一目標,要處理好利益相關者關系,特別是職工的關系。
我國確立工商法律管理體系
國家工商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至2006年6月底,在現行有效的法律法規中,共有99部法律和258部行政法規賦予工商行政管理職責,其中一部分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為主要執法機關。這些法規和規章基本覆蓋了工商行政管理各方面工作,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供了較為完備的法律依據。在新的工商行政管理體制基本建立以后,國家工商總局先后在全系統推出了市場巡查制、互聯審批制、企業監管雙軌制、企業信用公示制、首辦責任制、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和建設“金信”工程、實施商品市場準入制度、12315行政執法體系建設、個體工商戶分層分類登記管理等改革措施;并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監管、服務新措施,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管理比較規范的基層監管執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