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家有云: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圓霖的觀音菩薩。可見圓霖大師善畫觀世音大士,又可知藏家是如何喜愛圓霖大師的書畫。
圓霖大師俗姓杜,名振山,筆名大雄山人,別號山僧。1916年生于安徽,至今已有90高壽。雖近期頤之年,但老人耳聰目明,齒齦堅固,思路敏捷,幽默風(fēng)趣之天性仍在。大師少時早慧,并親近佛門,尤為喜愛書畫,聞名鄉(xiāng)里。20歲時拜民間畫師劉啟唐習(xí)畫,22歲時結(jié)交皖北名宿梅雪峰,并參加宿縣書畫社,曾作《慧可斷臂圖》,初顯慧根。后只身游走名山大川,結(jié)交賢達之士。其間出皖豫、過川鄂,又在洛陽師從李荔賢、劉桂林兩位畫家,畫藝益精。后至滬上大南門靈山寺,聽講蓮花經(jīng),受了愿法師啟迪,頓悟塵緣,遂有投身佛門的念頭。
32歲時,大師來到南京獅子嶺兜率寺,拜體義法師為師,剃度為僧,法名圓霖。彼時至今已近60載,將為一個甲子。在兜率寺,圓霖大師曾為江西云居山時年120歲的虛云大師寫真,此舉得到虛云大師欣然贊許。為了鉆研佛學(xué),圓霖法師又到五臺山潛心研究佛學(xué)達五年之久。研修之際,圓霖大師還繪有巨幅畫作《五臺山全景圖》。此圖為太原市博物館收藏。在馬鞍山林散之藝術(shù)館有一幅《散之夫子造像》,就是圓霖大師為林散之老先生所畫。因與林氏翰墨之緣,相交甚厚,故有此畫作傳世。散之老人的孫女林麗丹女士回憶,圓霖大師為林老造像之時,非對其相片作畫,亦未對面寫真,而是僅憑心憶。如此作畫而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非有大功力者而莫能為。
圓霖大師善畫觀音、西方三圣等佛教人物畫。早年工筆,一絲不茍;晚年寫意,簡約恣意,三筆兩筆,形同書寫,而人物神情畢現(xiàn),可見書畫同源之精神。筆者曾觀賞圓霖大師所繪13幅《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圖》,此圖實則為觀音大士救濟人間苦厄之13個故事,所以幅幅畫面不同。筆者所見《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yīng)身》之19幅應(yīng)身圖,亦圖圖有別。圓霖大師曾應(yīng)蘇州靈巖寺方丈明學(xué)法師之邀,圖繪工筆重彩人物畫之蓮宗十三祖師像,瞻仰之中,但見張張傳形、頁頁傳神。同出大師之手的16尊簡筆寫意人物畫,則風(fēng)格迥異,惟見墨線勾勒,赭色淡著,素雅平淡之中益增佛界氣氛之莊嚴(yán)。

圓霖大師又喜作山水花草,或黃山、或九華,寫蘭花、寫修竹,無不意趣高古、虛靜空靈。有專家評價其山水花草之勾染皴擦深得黃賓虹新安畫派之神髓。人們喜愛珍藏圓霖大師的書畫作品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繼南京歷史上清初四畫僧之弘仁、髡殘、朱耷、石濤之后,圓霖大師當(dāng)為他們的薪火傳人。據(jù)說大師一生書畫作品逾萬件,皆隨緣散于民間,有緣者皆有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