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
我們前往大理。
“云南十八怪”里有一怪:火車沒有汽車快。從昆明到大理,我便體會了這一怪。由于云南多山,彎急坡陡,所以火車跑不起來。眼見的,有汽車從鐵路邊疾駛過去,而火車如老牛似的慢吞吞著。幸好是在晚上,窗外黑乎乎一片,所以還不怎么急人。一覺醒來,已到了大理。
到了大理古城,我忽然有了這樣的感嘆:到這兒火車雖然慢,但是大理城的建筑卻是飛速的,超前的。同時,大理城彰顯了古人和今人的智慧。我所說的古人智慧是指古城傳承下來的歷史文化之韻,今人智慧是指大理人為了保護古城,在距古城18里之外,辟了新城區(qū)——寬闊的馬路,高大的樓房。于是,一古一今兩座城,在相互映照中,承載了大理古今之文化。
我驚嘆于大理古城保存的完整!
進入古城之前,我們走了一段鵝卵石鋪就的小路,之后,還穿越了一個破城門。在穿越這古城門時,看著裸露的土石及簌簌的土粒,我疑心是步入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古村寨,但腳下干凈整潔的路面告訴我,這兒是人息融融的地方。果然,穿城門,越過一個古戲臺后,古色古香的大理古城如一幅遠古的山水畫般,迤邐而現(xiàn)于我們眼前了。
步入大理古城,古樸高大的城門,轟然而立,一塊塊青磚,凝重、厚實。遠古多少歲月,就由這一座古城門來凝聚了。方磚鋪就的街路從城下一穿而過,踩上去,一步步走過,恍然就踩在了古人的腳印上。想想,那應該是很繁華的時代,一匹匹騾馬進來,一批批茶葉運出,一個個挑夫匆匆穿梭,繁忙,卻井然有序。然而就這么個繁忙之處,卻有一股股清泉從街旁汩汩而過——一股清泉,從古至今,不枯竭,不被污染,那是有著怎樣的心境啊!其實,是人的平和反哺了這水,于是,這水就滋潤了一個靈氣的城。人與自然,是有著無法言說的聯(lián)姻的,一座浮躁的城市,肯定生活著一群浮躁的人,如果一個地方,人的心態(tài)是寧靜而知足的,那這座城市肯定是富足而祥和的。于是,就從遠古走來了一個個知足而休閑的腳印——城養(yǎng)著人,人的精神氣支撐著城,這座古城便能于紛雜的歲月里一路風塵而來 了……其實也是,徜徉在這條街上時,你感覺,那清泉不光滋潤了這座古城,更滋潤了你的心境,而又由這座古城所映射出的性靈之氣,使你心態(tài)平和,更平和,你平時快了的腳步會一再地慢下來,又慢下來。
古城有條洋人街,以休閑、購物為主,房屋建筑吸納了歐洲風格,充滿著異域風情。街邊,一個個情調十足的小酒吧,透著脈脈的溫情。一步跨進去,想要小資情調,就來杯咖啡,或者雞尾酒、紅酒;干脆點,就來杯啤酒,輕輕地啜一口,又啜一口,看著陽光從街上滑過去,懶洋洋的像啤酒沫。
大理新城下關,建筑時由于甩開了古城,于是,在整個城市的規(guī)劃上就盡可能地大膽和現(xiàn)代,除了馬路、高樓、綠樹之外,中心廣場修建了一個固定露天演出臺。我們到的那天,大理某中學正進行表演,其中一個節(jié)目,有四個青年男女狂舞勁舞,激情、奔放、青春,一下就感染了全場觀眾。舞臺背后,是座高懸樓閣建筑,有水從頂樓四面傾瀉而下,又由導流渠疏流而去,于是,人造瀑布就潺潺于高樓之上,使人一入城,就能遠遠看見,便覺整個城市都水氣靈靈了。同時,這座高樓建筑,行人可拾階而上,上面有啤酒屋等消閑之處,站于樓臺之上,可鳥瞰整個城市,也可仰觀蒼山之峻偉。這樣的設計,不知出自哪位大師,真是大手筆。
幾步之外是凝重的古城,旁邊就是蒼山。暮色中的蒼山,氣勢逼人, 這種大氣,無形中形成了大理古今兼容的秉性吧,于是大理城承載古今之文化,是在情理之中了……
大蒼山
蒼山,大。
一個蒼字,道盡了此山之雄渾。一種高不可攀之勢逼人而來。縱橫于橫斷山脈的蒼山,海拔最高處達4 000多米,綿綿延延,氣勢萬千。這樣的山,登攀起來是費大力氣的,但實際上卻很容易——有纜車從山下而達山頂。但我總覺得,纜車對山的脾性是一種摧殘。本身,人一步步登攀,是與山相融的過程,更是一種性情的釋放。記得看過一篇小文,說汪曾祺老先生年老時登泰山,由于年齡的關系,無法登臨,于是,便與好友林斤瀾把盞于山下,曰:“咱拿泰山沒辦法,泰山拿咱也沒辦法……”其坦然之性情讓人仰目。然而,現(xiàn)在有了纜車,于是,在纜車的一蹴而就中,人的真性情便斂了 ,豪情便疏了,層林蕩胸的境界也沒了,一切全沒了。
蒼山確實蒼莽。浩然而立,劍指穹窿,一團又一團霧,一片又一片云,從它的胸中生起又消彌。這云,生得蕩氣回腸,生得勇猛銳利。抬頭,你就能看見一束云,或一片云,與山峰相接,混沌空蒙,或是黑沉沉,壓過來,力量十足。當然有碩大的云,黑巖石般,懸在蒼山之上。凝重,厚實,一種千軍萬馬、雷霆萬鈞的氣勢,磅礴,洶洶,要催城拔寨?還是就砰地一個重拳狠砸下來?懸念得厲害,很是扣人心弦……可恰恰的,在那一大片厚重的云中間,卻露著一窟窿藍天,于是,便有一洞陽光轟然而下,像一眼幽深的井。只是這井中,不會掉下一片落葉或綠苔,但沒準會有一片云,如一枚樹葉“吧嗒”一聲掉下來,漾不起水花,卻掉在我的頭上,或者你的頭上。
這樣的山,得登一登。由于行程的安排,徒步攀越是不可能的,不可免俗,我與大家同乘纜車而上。才出發(fā)時,艷陽高照,但高原氣候多變,一會,天就陰了,有雨砸過來,乒乓于纜車窗上,外面便蒙蒙了。在云中穿行,在林上飛翔,萬千綠色徐徐入目,滿眼舒服。看著,就想起了風花雪月中的“雪”來——此時,如有一場大雪覆蓋下來,天地皆白,是大而無邊的白,就在我們腳下,或者這些松樹、柏樹——這一簇簇綠,偶爾探出頭來,那是一番怎樣的大景呢!
轉過一個山崖后,眼前忽然出現(xiàn)了一盤象棋。一個個棋子,靜靜而候,涇渭分明。在這深山幽靜之處,這棋就有了禪的意蘊了。我所知道的經典故事是“山深林靜,仙人對弈,樵夫觀棋而忘了歲月,惟一把斧頭,柄卻腐爛了……”神仙不知天下何年的日子多讓人神往!酣暢淋漓地登山之后,再以曠達飄逸的心境來盤棋,就覺自己成高人隱者了,心中就做了一回神仙。于高山間置一棋盤這個設計,“棋圣”聶衛(wèi)平先生也是驚喜不已,連呼遺憾,要是盤圍棋,就于天地間廝殺一番,以過過癮……
大蒼山,其實大了的,是人的境界。
回來時,在纜車上看到了一條飄乎的藍帶子,很美,是蒼山腳下的洱海。
婉約洱海
婉約的洱海,讓人憐惜得有揪心般的感覺。
一座山,蒼茫,深邃;一洼水,清澈,明亮。來的人去的客都說著:蒼山洱海。就這么相連在一起了,守望、依偎,風情萬種般。永遠有多遠,一生有多長,天老也罷,地荒亦休,蒼山與洱海把一份清靈和婉約,在羞羞答答中輕抒給了每一位于湖邊靜靜品讀這山水的游人。于是,婉約是屬于蒼山和洱海的,也是屬于每個旅人的。
從蒼山下來,我們前往白族村居。車子在洱海旁行駛,有粼粼的光反射過來。洱海其實是個高原湖泊,稱為“海”,聽說是那時的人們看到這茫茫的湖,認為是天下最大的海了,于是,便稱之為“洱海”了。在我的意識里,覺得稱為“湖泊”更絕妙,因為這一汪靜靜的水,使人想起眼睛,想起美輪美奐的女子,靜嫻、憂郁。近了,看到水上有一小船。水平如鏡,船泊著,沒有一絲水紋,漁人立于船上撒弄著網。明亮的陽光照過來,金燦燦的光把漁人裹住了,成為一幅很美的剪影。一切是如此之靜,偌大的湖面,就只有我的目光流淌了。如果不是行駛的汽車,便覺得一段時間也停止了。車上,美麗的金花導游給大家唱了一首歌,我仿佛看見,歌聲飛出車窗,一倏就溶入了洱海里面……
而真正接近洱海,是從麗江返回之后。那是下午,陽光依舊明亮,旅行車把我們拉到了洱海邊。一下車,迎面而來的,是一大片藍!那是怎樣的藍——比我兒時生活的鄉(xiāng)村的天空藍,比剛燒出窯的瓦片藍,比調色板調出的色彩藍!這藍是清澈的,透明的,干凈的,是美人脈脈含情的眼睛,是孩童的心靈,是晶瑩剔透的藍玉石……洱海是至今沒有被污染的淡水湖泊——看著這藍,使人忍不住想掬起一捧,甜甜地喝下去……
這么一汪湖,就被蒼山攬著。“人約黃昏后,月上柳梢頭。”蒼山和洱海白天兩手相執(zhí),晚上相擁,羨慕著太陽和月亮,那是多大的幸福啊……滿目看過去,有水鳥掠著,翅膀沾起一點水,是捕著了一條小魚蝦。寬廣、遼遠的水面,輕輕而鼓,一塊細膩、柔軟的綢緞,鋪天而蓋。看著,不由使人想飛翔起來,或一頭撲向她的懷抱。岸邊有水泥臺階伸入水里,甩掉鞋子,站在最下面,激起的水花,便一次次舔著我的腳踝,鉆心地舒服。左右而顧之,旅伴們都與我一樣,高綰著褲管,享受著這份難得的幸福。
在這兒,我靜靜地站下去,所有的雜念都消失殆盡了,從蒼山上帶來的浩蕩之氣,被水滋潤著,凜然之氣就生長出來了。攜著這大氣行走,人生之路就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