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延伸訓練
訓練一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中央電視臺的公益廣告說:“如果我們不注意保護環境,不注意生態平衡,不注意保護資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將會是我們的眼淚。”
請以“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試題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襲。
思路點撥:此話題可用科幻文的形式來寫作,通過若干年后的可怕景象來警示人們保護水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增強節水意識要從現在做起;或通過對十年后某地的美好景象的描繪,展現人們治理環境的美好前景;或描繪一處桃花源式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境地。另外,也可用抒情的手法,用散文或詩歌的形式,從現實的環境惡化等問題出發,呼喚人們關注生態,保護我們的家園。
訓練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一方面科學技術的發展改善了人類的生存環境,但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發展又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譬如,化肥提高了糧食產量,但又造成了巨大的環境污染;塑料袋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卻又帶來了白色污染;核電站顯示了科技的巨大力量,但核泄露(如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核戰爭(如美國在日本投的兩枚原子彈)卻給人們帶來了空前的災難。
請以“科技發展與未來環境”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襲。
思路點撥:這是一個關系到社會發展方向的問題。首先要在構思上下功夫:以說明文的體裁介紹本地發展某種綠色蔬菜或其他綠色食品的具體做法,如用無土壤、無化肥、無菌操作等先進方法培育綠色食品;以游記的形式描繪有關景象,通過對景觀前后(如五十年)變化的對比,表達文章的主題。
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問題,雖然人們對核污染很擔心,但是科技的發展會使核電站的設計、運行更安全;農藥雖然對人體有害,但高科技手段可以研究新的產品,使它成為農藥的替代品……表現科技發展為人類造福的主題。
訓練三
根據下列詞語,分別寫一段話,表現“潤物細無聲”的意境,每段話不少于60個字。
(1)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師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素材超市
1.天人之際,合而為一。同而通理,動而相益,順而相受,謂之德道。
——董仲舒
2.非但不能強制自然,還要順從自然。
——埃斯庫羅斯(古希臘)
3.造物是一個工于算計的女神,她所給予世人的每一份才智,都要受賜人知恩感激,加倍報答。
——培根(英國)
4.一旦真正理解了自然界的力量,人就必然會獲得寄托一切幸福的靈魂深處的安寧。
——房龍(美國)
5.大地給予所有人的是物質的精華,而最后,它從人們那里得到的回贈是這些物質的垃圾。
——惠特曼(美國)
6.一個極地探險家,先后到過南極、北極。他獲得了無數枚勛章,但卻失去了雙腳——被極地嚴寒凍壞了。到了晚年,一位記者問他:“你是為獲得勛章感到自豪,還是為失去雙腳感到后悔呢?”老探險家閉上雙眼,沉默許久,才喃喃地說:“那潔白的極地荒原,多么令人神往!”
7.在北京大學百年大講堂,我有幸參觀了一個攝影展,主題叫“駱駝的眼淚”。一幅幅圖片都是一個退休老工人近10年自費走遍內蒙古全境和青海、寧夏、新疆部分地區拍下來的生態一步步惡化的情況,沙逼人退,已經到了黃河邊上,草死沙進,昔日高可沒人的草原現在連駱駝都無法生存而成批餓死!一個個被黃沙湮沒的村莊,一堆堆慘不忍睹的白骨、一具具死不瞑目的骷髏,一群群看似滑稽的穿著各種衣服的山羊!因為山羊餓得相互吃對方的毛充饑,牧民不得不以此來保護羊毛!
C精彩片段
1 傾聽大自然母親的心跳
現代人渴望旅游,在本質上是去尋找大自然母親的心跳的沖動。旅游沖動,也是潛意識渴望返回大自然的懷抱。因為我們都來自那里。不管你今天是總統、董事長,還是小學教師或外地民工,從根本上都來自那里,無一人例外。一陣清涼的風,掠過河邊的山谷,吹動一大片楓樹林中的葉,發出沙沙聲,那正是大自然母親的心跳;雁蕩、華山多好溪,流水潺潺,那也是大自然母親的心跳;山光水色,猿啼鳥鳴,依稀在耳,同樣是大自然母親的心在跳,那么親切、祥和、安康!你也許會說:“不必特意跑到雁蕩山、華山去聽猿啼鳥鳴吧!我們家籠子里就有一只黃鶯,每天早晨它都會叫,叫得好聽極了!”“不。籠子里的鳥叫是被人扭曲了的大自然母親的心聲。它不叫還好,一叫,我就想哭。把大自然關在籠子里是現代人的一大愚蠢,也是當代世界危機的總根源之一。”我回答。
今天,人們去旅游,無非是出于兩大動機:人文歷史的追尋,回到大自然的懷抱。后者似乎更有意思。比如在山谷草地上野餐,因為幾萬、幾十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打獵歸來,就是在草地上烤野豬、野鹿和野雞的。今天的旅游者喜歡野餐,點燃篝火,正是潛意識里對大自然母親心跳的一種追憶方式。
這就是人的大自然情結,永不散的結。
2 空中鳥語
在金色的陽光里,我喜歡用大半天的時間,去聆聽兩只鳥在我頭頂鳴叫。它們總是用五個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著,纏纏綿綿,重重復復,透明的情意像滑落在青石上的一線靈泉,從歌聲里迸落。山雀是頑皮的精靈,老是成群結隊地撒野,老是呼朋喚友,興奮地吵鬧。山雀們短促而嘹亮的鳴聲,讓人來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陣輕快的音樂雨,散亂、急驟地漫開,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過天晴,陽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歡樂而有些淡淡的郁悒里。
3 親親土地
我們曾經如泣如訴地摯愛腳下這片生養我們的土地,曾死心塌地地守望她的博大、廣袤和深沉,也曾把希望、喜悅、感奮以及對收獲的全部企盼播種在她溫暖、寬厚的胸懷里。后來,為了多彩的夢幻,我們毅然決然留給她一個個遠去的背影,在城市危機四伏的挑戰中,赤膊上陣。太疲憊了,曠曠心塬上,我們一直在破碎中掙扎,在掙扎中行走,而城市的流彩飛揚、霓虹閃爍,卻總讓我們覺得生活缺了點什么。我們開始強烈地懷念牛背上牧童晚歸時的美妙笛聲;懷念躺在畦頭、田埂、麥壟看白云趕路時的悠然愜意;懷念裸露著古銅色胸膛、穿行在如酥的和風里面那種無與倫比的堅實步伐。
4 流螢
隨著村里幾家工廠的開張,公路兩側砍去樹木蓋起了樓房,昔日的良田一度變得百孔千瘡,螢火蟲遠走高飛了。眼高的人不會把卑微者放在心上的,而螢兒又那么短命。
大千世界,如果沒有大小生靈共存著,哪來五彩紛呈的景象?何況渺小的不一定渺小,卑微者也不一定卑微;我們已經失去了很多,例子俯拾即是。
我淚流滿面,喊著:“螢火蟲,盼你早日歸來。家園等著你。”盡管回聲細如游絲,但我并沒有因此而破滅自己的希望,雖然我的呼喊倒可能給自己帶來無聊的嫌疑。
5 閑坐清溪聽水聲
沒有雜草,沒有人聲,靜靜坐在秋涼里,任冷意從頭至踵。你試圖與一棵樹、一株草、一朵花對話,試圖與一塊石頭、一股泉水、一粒沙交談,你果真這樣做時,清晰的回應之語細細響起。你專注而心靜,不知不覺中,一具凡骨俗胎竟有仙風道骨的縹緲,竟頓悟出一直牢記在心的“來者莫忙、去者莫忙、且坐坐、光陰不為人留;功也休急、利也休急、再行行、得失無非天定”這副對聯的深蘊。
6 諾亞方舟的危機
人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渴望清潔的空氣和清澈的水源。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地球生物圈的危機實際上就是人類的危機,而且與人類生死攸關。因此,人類已經到了非反躬自問不可的時候了。人們必須以科學的眼光重新審視地球,審視自己。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要保護自然生態平衡。這樣,人類的前途才會美好。
7 陽光的味道
我緊緊地閉上眼睛,用心感受陽光的撫摩。風很溫暖,輕輕柔柔像母親的手。陽光融在風里,緩緩淌過我的臉、我的身和我的靈魂。有花的清香,有蟲和蝴蝶展翅的美妙之音,一切都好極了,生在這世上原本就是一種幸福。
8 皈依自然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春華秋實,夏雨冬雪;斗轉星移,四季交替;潮起潮落,生死相依;生命,從自然中來,最終又化作一縷輕煙,回到大自然中去……大自然的規律是宇宙間任何力量都不能改變的。生物不能超越自然,人生亦應皈依自然。
9 敬畏世界
只有我們擁有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時,世界才會在我們面前呈現出它的無限生機,我們才會時時處處感受到生命的高貴與美麗。地上搬家的小螞蟻,春天枝頭上鳴唱的鳥兒,高原雪山腳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戲水的鯨魚等等,無不豐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