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大昭寺外市井眾生

2006-12-31 00:00:00陳曉守
南方人物周刊 2006年16期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正式通車,圍繞這項浩大工程的各種爭議就此告一段落,但西藏現代化進程的步伐卻不會因此而停滯。

現代化是一柄雙刃劍,它在帶來經濟繁榮的同時,對地區社會文化有著或好或壞的影響。一個開放的民族,不會拒斥現代化,在我們的采訪中,即使最保守的藏族學者,同樣認為藏民族需要現代化,問題在于,如何既不丟棄傳統菁華,而又與時俱進。

一個民族如何現代化,這是一個龐大而沉重的命題。我們以大昭寺為圓心,隨機遴選了拉薩社會各階層的15個人,作一個橫截面解剖——這或許不是觀察西藏社會最好的方式,但一定可以從中一窺西藏人在面對現代化時的復雜心態:充滿幻想,焦灼,渴望,而又不安。

60萬個等身長磕

6月19日傍晚8時,大昭寺。

拉薩的天夜得晚,太陽像久久不愿離去的戀人,余暉曬在寺廟的金頂,遠遠望去,仿佛海市蜃樓。

40歲的次誠尖措仍舊虔誠地在大昭寺外磕頭,正對寺門,雙手及地,跪下,肘向前搓,然后五體投地,周而復始。身邊,數十信眾用同樣的方式向佛祖表達他們信仰的虔誠。

這一幕,已延續了千余年。

大昭寺是拉薩八廓街最古舊的中心建筑,寺里供奉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1300多年前隨同文成公主進藏。

來自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柯生鄉香扎寺的次誠尖措在拉薩呆了近一個月,除了朝拜釋迦牟尼佛,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大昭寺外磕頭,他的目標是10萬個等身長頭。和我聊天的間隙,他還差約4000個,“明天能磕完,然后回家”。

來圣城拉薩朝佛是出家28年的次誠尖措最大的心愿,所以這30天是他“最快樂的日子”。從河南縣到拉薩,2300多公里,每公里磕200個等身長頭,次誠說他“共磕了50萬個整”。

同行4人,只有次誠是佛門僧人,一步一磕,他們在路上走了10個月。很難想像其間的艱辛,但次誠說不累,“越近拉薩,越興奮,越滿足”。出門前次誠帶了3000元,路上花完了,前幾天父親寄來的2000元已收到,這是回去的資費。來一趟拉薩,5000元,對于一個年收入僅幾百元的赤貧家庭,這是一個天文數字。

但能到圣城拉薩,這一生能有機會朝覲釋迦牟尼佛,無疑是一個有著忠誠藏傳佛教信仰的家庭最大的幸福。

求乞兒童與八廓街管理者

八廓街是老拉薩的中心,由一條同心圓的環形街道組成,“八廓”在藏語里即環行的意思,信徒們也稱其為“菩提道”。八廓街現在儼然是拉薩市最具民族特色的商業街區,每天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信徒和旅游者。

9歲的熱那和她的小伙伴們每天都在大昭寺廣場和附近的街區活動,求乞是他們惟一的工作。多數時候,他們能一眼分辨出外來游客的善緣,早早伸出黑乎乎的小手,游者通常會以一毛兩毛的零幣布施,抓了錢,熱那們一哄而散。

也有面對眾求乞兒童而猶豫不決者,熱那不高興時會緊緊抱住求乞對象的一條腿,通常被抱者是女性,任你如何擺脫,不放。一番糾纏,熱那總能得償所愿。當然也有失望的時候,但在這個信仰佛教的社會里,布施顯示慈悲,熱那們仿佛為過客提供了一個行善積德的機會,所以八廓街乞討的孩子為數眾多。熱那說,運氣好,一天討上百元錢不是困難的事。

幾天的觀察發現,孩子們的身后常能見到大人的身影,他們有意地躲避,而孩子求乞得來的錢,總能迅速而詭秘地交到他們手中。

小昭寺旁,一家社會福利公司樓道口,聚集了十多個衣衫襤褸的藏民。一早大人們給孩子們分配了求乞的任務,上午必須交多少錢,下午必須交多少錢,孩子一走,便終日飲酒,醉態酩酊。

旺堆一再告誡我們不要給求乞的孩子施舍,“這樣會培養他們好吃懶做的壞習慣。”作為八廓街道辦事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負責人,旺堆無法阻止求乞兒童的自由活動,撞上了頂多喝斥幾聲,更多的時候,執法者與孩子們能和諧共處。

旺堆管著72個保安,全是藏族,行使八廓街4個居委和大昭寺廣場的治安、衛生、處置亂停亂放等職能,保安們又稱他“旺隊”——個不高且胖,腆著便便肚兒,戴上大沿帽和墨鏡,像極電影里汪偽時期的執保隊長。

單位一位副主任調離,頭晚同事們歡送,大家興高喝了一箱“拉薩啤酒”。第二天,6月17日,旺隊有點倦意,他坐在街心的陽傘下養神,悠閑地喝著藏式甜茶。

15歲當兵,1989年參加工作,36歲的旺堆至今21年工齡了。因為不符合征兵條件,父親把他戶口上的年齡改大了兩歲。旺堆的普通話說得很標準,乍聽沒有口音,“這是在部隊里練出來的”。

旺堆是2003年3月調到現單位的,之前他是吉崩崗辦事處轄下雄嘎居民委員會主任,有11年的基層社區工作經驗。那個居委會大都住著政府和軍隊的離退休干部,“工作得小心翼翼”。

之前旺堆調皮、善飲,7年居委主任和一樁美好的婚姻改變了他的人生態度,如今,敬業、愛崗是同事們的普遍評價。

“八廓街太特殊了,拉薩是西藏的窗口,這里又有著窗口里最好的風景,代表自治區的形象。”所以旺堆和他的72個同事“一日都馬虎不得”。工作勤勤懇懇,但上面每次來檢查,“功勞總記在派出所的頭上”,這讓旺隊“心里很不服氣”——“他們每個月只拿著500多塊的工資,卻保持著八廓街的穩定,這是大家都看得見摸得著的事。”

旺堆月收入2100元,而新進的大學生有的比他還高,吃了沒文化的虧,旺堆說“有時候很羨慕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八廓辦事處21名在職人員,只有9名是國家公務員;初中文化程度的旺堆屬于以工代干,“上任、提干是沒有機會的了”。

于是除了工作,他更多的心思放在了13歲的女兒彤珍身上。彤珍今年夏天小學畢業,旺堆幫他填報了內地中學的西藏班,因為妹妹的兒子在杭州上學,旺堆也希望女兒能考到杭州去,“兄妹有個照應”。

彤珍成績中等,讓父親有點擔心。“但無論如何都要出去。”旺堆是下了決心的,自己吃了沒有文憑的虧,他絕不能讓女兒長大后有同樣的苦惱。

那些現代化的受益者

德吉卓嘎是個幸運兒。

與旺堆不同,德吉卓嘎毫不否認命運對她的垂青:生在牧區,長在墨竹工卡縣門巴鄉上,為了4個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在鄉政府工作的父親盡遣關系、費盡心力把工作調動至拉薩市民政局。卓嘎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在亮敞的城市生活了,1987年小學畢業,成為第三屆內地中學西藏班的學生。那一年她的成績是235分,在上海回民中學的藏族學生中,她是第2名。

卓嘎的成長軌跡無疑是絕大多數藏族家庭對子女的期望——

1987年讀了一年預科,以強化漢語學習,然后在上海回民中學度過了3年的初中時光。因為用功,卓嘎幾乎很少出門,上海給她的印象僅止于外灘的氣派和南京路的繁華,即便是這一丁點印象,也隨著時光的流逝日漸模糊。印記最深的是,想家了就哭,一哭就是一片。

1991年初中畢業,藏族同學中,考中專、技校的占了2/3強,100多同學,只有3人去了北京西藏中學就讀,卓嘎是保送。這是清苦的3年,之前是在本民族同胞中競爭,而全國統一高考,藏漢學生都是在同一條殘酷的分數線上比拼了。

周末才允許外出,但卓嘎更多的時候都在教室里度過,對北京的印象,只是學校所在的亞運村那擁擠的一隅。1994年,卓嘎如愿考上長春稅務學院,同學有上北大、清華的,她不遺憾,因為潛意識里覺得“搞經濟日后有前途”——長春稅務學院稅收專業是她的第一志愿。

如果說此前7年是一種自我封閉的日子,除了本民族同胞,她沒交上一個漢族朋友,到了大學的4年,卓嘎就完全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卓嘎說大學同學感情最深,“我的思維更靠近漢族,所以交流上沒有那種難以逾越的文化障礙。”

6月11日上午,她剛送走來西藏旅游的北京籍大學同窗,戀戀不舍。平素里,手機短信、E-mail、網易泡泡、同學錄,她與他們保持著頻密的聯絡。而中學同學,因為“現實上的差距”,少了很多共同語言,漸漸疏了聯系。

這絕對是一個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1998年大學畢業,卓嘎順理成章進了拉薩市國稅局,一個讓人羨慕的單位。工作5年后,卓嘎考上中國人民大學財政學專業研究生,再次來到北京;兩年學成歸來,現在她已是拉薩市國稅局青年骨干。

感情上受過挫折,卓嘎至今單身,母親催了多次,時間一長,也懶得管了。“我不是獨身主義者,但感情要隨緣,不刻意。”卓嘎說。婚姻不是她認為最好的男女關系形態——在這點上,她與傳統藏族文化格格不入。

每周有3個晚上,卓嘎都要到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學習英語。她上中級班,每學期學費800元,目前“口語已能應對自如”,總覺得“日后能派上大用場”。

為何不到內地發展?

卓嘎的上司,副局長扎西平措也曾經有過卓嘎同樣的心態——還在江西財經學院就讀時,同學老是對來自邊遠西藏的他有好奇感,提的問題奇怪而荒唐:西藏有大學嗎?上學要騎馬嗎?吃米飯嗎?天天喝酒吧?觸動特別大,刺激特別深。畢業時正逢南下潮,800多畢業生,500多去了廣東,扎西平措選擇回藏,當時的想法是,“要干點大事出來,出出氣”。

其實內心有著隱隱的不安,想出去,又憂于重新打拼,時間一長便懈怠下來,于是便耽于拉薩悠閑而愜意的日子了。

融不進西藏社會

扎西局長不是現代化的反對者,但“現代化打破了生活的寧靜,讓生態環境變得脆弱,資源的過度利用,極端民族主義情緒的高漲”,這些擔憂無時不在。可他清楚地知道,藏民族不融入現代化,不可能進步。

這種心理較為普遍。矛盾,尷尬。

旺堆只知道,青藏鐵路通了以后,他會更忙,從這個月26日起,他要開始值夜班,“治安、防火等各方面工作還要加強”。

在西藏生活了36年,旺堆從來沒有出過藏,“挺遺憾的”。但拉薩的變化在他眼里。還是兒童時,“根本看不到高樓大廈”,可現在,“馬路寬寬的,樓房高高的,汽車越來越高檔,商場餐館越蓋越多”——這些變化讓他從內心“感到自豪”。

火車一旦進藏,“物價下來了,就業機會多了;壞處是,人多了,治安形勢復雜了,工作起來更困難了”,旺堆說領導每天都這么講。

河南商人邢章順、郭淑英夫婦或許享受不到火車進藏所帶來的好處了,他們在小昭寺外經營的一家雜貨店,近期已準備轉讓,轉讓費8萬元。6月14日這天下午,分別有一名四川商人和甘肅商人來小店洽淡過,郭淑英沒改價。

“電話不是電信的?”四川商人問。

“是網通的。還比較穩定,前天打了400多塊,昨天200多,一個月能有6000到7000塊錢。還不錯吧。”女人回。

男人邢章順在里屋睡覺,女人叫了他幾次,沒應。

街對面一家電器行放著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纏綿悱惻,一個慵懶而無聊的午后。

這家叫“承干電話超市”的小雜貨店在八廓街外圍,小昭寺路48號,不屬于旺堆的管轄范圍。夫婦倆活得并不輕松,早上7:30開店,晚上11:00打烊,來拉薩兩年里沒休息過一天。

這之前他們在格爾木呆了4年,男人開出租車,女人持家。他們是青藏鐵路的第一批受益者,2001年2月,聽朋友說要修青藏鐵路,格爾木有賺錢的機會,收拾行囊就上了青藏高原。

據說修鐵路的人有15萬,吃喝拉撒全在格爾木,“各種生意奇好,紅火了3年多”。男人就在市區與工地之間跑,起價5元,一天能跑六七百塊。“格爾木一年四季不下雨,干燥得要死,生活上也不習慣。”注定是艱苦的4年。

之所以會來到拉薩,一是鐵路越往西藏延伸,生意就越發寡淡;二是2004年男人有一回跑夜車,被4個匪徒搶了,錢沒搶走,捅了他4刀。三刀在左臂,至今仍有印痕,另一刀刺在肩頸之間,刺成血氣胸,住了半個月的醫院。匪徒拿不到錢,把車砸了撒氣。

治療用了5000元,修車花了6000元,女人再不敢讓男人開車了,賣了車來到拉薩。

雖然6年掙了十來萬,邢章順對西藏仍舊沒有什么好感,除了林芝地區的八一鎮,他哪兒都沒去過,“沒什么好玩的。”和他在一起聊天的五個多小時里,總板著臉,沒見他笑過一次。小昭寺離他開的小店只有短短百米,夫婦倆從來沒進去過;他們也沒什么朋友,即便河南老鄉,也極少往來。

6月14日下午3:41到3:54,郭淑英有86.20元入賬,其中電話費36.80元,生意不錯。4:15,近旁的拉薩童嘎語言學校下課,3分鐘后小店涌進來十幾個藏族孩子,買冰淇淋、糖果等小食,邢章順睡眼惺松從里屋出來,幫女人張羅。

5分鐘后,孩子們又蜂擁而去,小店恢復寧靜,散了一地的紙屑。男人用腳把糖紙往屋外踢,扭頭對我說:“這時候要兩人看店,一不注意有些學生拿了東西不給錢就跑。”

“這段街區治安不好,常有偷摸搶劫。”這是邢章順最煩心的事。“尤其是鄉下人,素質差,打了電話不給錢。”他總能說起這里的諸多不是,緊緊地擰著眉頭。給他拍照,堅決不從。

提起老家,河南安陽市內黃縣15歲的兒子,女人眼圈有點紅,“這6年都是他姥爺姥姥帶。”對兒子關心不夠,她說不出的內疚。兒子要上高中了,她認為自己必須回去照顧,否則會耽誤了他。

6月19日下午我再去小店的時候,一個大約七八歲的小女孩在店里跑來跑去,與邢章順夫婦甚是親熱。問是誰家孩子,答說鄰居的。

小女孩與郭淑英長得太像了,我向相鄰的商戶打聽,終于知道,這是他們的第2個孩子,為了逃避計劃生育,遠走青藏。

6年離鄉背井,是該回去了。

喇嘛足球隊

拉薩之為圣城,蓋因寺廟集中,僧侶眾多,“且有觀世音菩薩化身達賴喇嘛駐錫于此,掌管來世并今生”。

大昭寺是遠道而來朝圣者的終點站,八廓街的環形道路就是轉經朝圣者的中圈路線。內圈是以釋迦牟尼金像為中心,沿大昭寺回廊轉一圈;外圈是環繞拉薩:東至清真寺,南為林廓路,西到藥王山,北抵小昭寺。

八廓街的重要功能在于轉經道,沿順時針方向每天涌動著不息的人流。2006年6月11日,我們到拉薩的第一天剛好碰上藏歷4月15日的“薩噶達瓦節”——釋迦牟尼出生、得道、圓寂都在這一天——是拉薩最大的節日,這一天又被稱為“窮人節”。成千上萬的人環繞拉薩城區慢慢地走,搖著轉經筒,17公里路程。有人提著麻袋在沿途布施,據說求乞者這一天能收入幾百元。

大昭寺里,洛桑金巴一如繼往、平靜地在操持他每天的事務。除了念經修行,他每天的工作是維護法王松贊干布殿的衛生與安全,看殿護殿,添、滅酥油燈,收拾善款。1組3人,每天兩小時。

洛桑的家在拉薩遠郊尼木縣,自12歲出家,至今18載。6月16日這天他的活動:6:30,起床;6:30-8:00,念經,自我修行;8:30-12:30,上班,兩小時輪一班;午飯后休息一小時;14:30-16:30,修習佛經(他的老師是丹巴瑞斯);17:30-19:00,辯經;19:00-20:00,上大殿念經;20:30-21:00,晚餐;21:00-23:00,修習漢語、英語和藏語(漢語老師是尼瑪次仁,英文老師是卜布);23:00后,自己在宿舍里念經;1:00,睡覺。

這十來天的夜里,他的生活中增加了一項新的活動,每天凌晨0時的一場世界杯足球賽,絕不漏過。因為寺里沒有安裝有線電視,宿舍里只能收到CCTV1、CCTV2、西藏1臺、西藏2臺和拉薩臺,翻來覆去就看這5套節目。

6月16日上午與洛桑一同上班的是加央和羅布,聊起正在開打的德國世界杯就眉飛色舞。25歲的加央是巴西和英格蘭的擁躉,28歲的羅布喜歡英格蘭、德國和西班牙,30歲的洛桑除了熱愛英格蘭,還鐘情美國和日本,多少有點怪異。羅納爾迪尼奧、勞爾和貝克漢姆、中田英壽分別是這3位僧人各自喜愛的球星。

大昭寺有一支喇嘛足球隊,18名隊員,羅布是隊長。每周日下午1時,他們都在娘熱路的自治區體校足球場比賽,有時一天要踢兩到三場。他們身著巴塞羅那的客場球服,羅布是右前衛,負責組織球隊的進攻,他說喇嘛隊“很厲害,在拉薩少有敵手”,甚至,“中國國家隊只要來拉薩,我們照樣能把他們打趴下”。

洛桑金巴當裁判。

看李連杰主演的武打片如《黃飛鴻》系列是他們的共同愛好,羅布有一臺DVD,狹小的宿舍里有時能擠上十來個人。平時他們并不練武,“我們練心。”洛桑說。

閑時到附近的網吧上網是加央的又一愛好,他的QQ好友已經有80多個了,“什么職業都有,學生、老師、出家人等等”。好友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希望能有記者,哈哈”。加央漢字打得慢,交流起來難免費力,他讓我建議QQ的老板,“如果能解決藏文輸入就好了”。

寺廟每月發500塊的工資,“有時夠用,有時添點衣服買點書就不夠了。”洛桑不用資助家用,弟兄7姊妹,他和6弟是出家人,大哥在西藏某藏藥廠當副廠長,他和姐姐們負責照顧父母,所以洛桑無后顧之憂。

洛桑宿舍里有CD、音響、KONKA21吋彩電、MP3,身上還揣著兩個手機——一個是小靈通,一個是他去年到內地拜佛時大哥借給他的NOKIA6630,彩屏。借了就沒還。“每月電話費60塊上下”,多是外地朋友打來的。

日本人林美代子是洛桑的好朋友,她在2005年6月27日用漢字寫來的信上說:“我在拉薩時,謝謝你照顧我。對我來說,跟你一起說話的時間,跟你一起去玩兒的時間是很寶貴的。我跟你一起,感到很舒服。”

林美代子邀請洛桑去日本玩,但他“辦不下護照”。

在傳統藏族社會里,出家是一件很榮耀的事。出家為僧既是男子義務、謀生手段,也是上升的階梯,對于普遍窮困潦倒的鄉村少年,進入寺廟就意味著終生脫離了艱苦的勞動,還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從此高出俗人一等而受人尊敬。洛桑說現在想出家很難了,大昭寺“進來的門關著,出去的開著呢”。

而還俗,意味著身份地位的頓失,所以還俗的僧人并不多,“這兩年有兩三個吧,出去做生意,結婚的都有”。洛桑總結還俗的普遍原因:“沒有平常心,抵制不了外部世界的誘惑,把持不住吧。”

出乎意料的是,洛桑是鐵路進藏的反對者,“鐵路通了,人多了,治安不好,破壞環境。”

更為重要的是,洛桑覺得,“人心不像從前那般寧靜了”。

一段不了情緣?

格桑論珠的還俗某種程度上印證了洛桑的判斷。

與洛桑同年(1976年)出生,13歲時出家,2002年離開修行的桑耶寺,還俗時格桑論珠做到了“鐵棒喇嘛”——寺廟法紀的維護者,職位已然不低。

論珠是“順利”的意思,他生在西藏山南扎那縣扎朗吉如鄉,至今鄉里仍不通電,更沒電視可看。

格桑有10個兄弟姊妹,負擔重,家境艱難,出家是他們改變生存境況的一個有效途徑。小時候常到隔壁鄰居家,見到一位身著紅色袈裟的喇嘛,“很是好看”。

“我能像你一樣嗎?”格桑問。

“可以啊。”喇嘛答。

他成了格桑的師傅,引導年幼的格桑出家。

修行13年,最終還是離開了佛門凈地。

格桑解釋他還俗的原因:這里面有一個因果,我靠信眾和寺廟供養,但我的修為無法上升到更高的境界,“很慚愧。”決意離開桑耶寺的導火索是,幾個月沒發放生活費,格桑與寺里最高的領導發生了激烈的沖突。一天上殿,他召集了寺里所有領導層,站在普通僧眾一邊,公開與領導對恃,數落領導的種種不是。

然后憤然還俗。

高大的格桑面善,很難想像他做“鐵棒喇嘛”時的威嚴狀、在念經大殿上與領導的劍拔弩張。我們只能從老照片里去感受佛門執法者的夸張聲色了。

出寺門后,格桑做了電工,因為生存技能有限,處處碰壁。現在,他在八廓街與北京中路交叉口上的“臺灣紅珊瑚居”打工,已完全換了一副模樣:長發披肩,須髯翩然,戴一副黑框眼鏡(平光鏡),著黑色T恤、淺色牛仔褲,說話溫文爾雅,已經看不出佛門弟子的痕跡。

格桑的扮相是珊瑚店老板、臺灣商人李映蓉的設計:“格桑眼凹,戴上眼鏡顯得文氣,個子高大骨骼有形,黑色緊口T恤配牛仔褲能更好襯托身形。”格桑在一旁靜靜地笑。據李映蓉說,附近喜歡他的女孩不少,還有的顧客來買珊瑚飾物,讓格桑幫忙挑選,“你喜歡的就是我喜歡的”。

李映蓉在拉薩近郊仙足島的一個高尚住宅區買了房子。他們住在一起。

結識格桑是在1997年,李映蓉與好朋友鄭貴嬪從臺灣來西藏山南拜訪桑耶寺,“作為佛門弟子,我要為寺廟盡點責任。”因為生活寬裕,她出資和酬資幫助桑耶寺遷出了“文革”后一直住在寺內的33戶居民,修了1080個轉經筒,捐贈了一臺吉普車。

在此后9年里,李映蓉幫助扎朗縣扎搪寺建了20多間房,資助瓊杰縣亞桑寺筑了上山的路,幫助貢嘎縣一間尼姑廟修葺了圍墻。做生意18年,布施9年,李映蓉說她“給西藏的寺廟前后捐助了1000多萬臺幣(合人民幣約300萬)”。珊瑚店只能維持她在西藏的生計,布施的來源還得靠臺灣的生意,“有錢人對窮人是有責任的”。

在西藏最初的那幾年里,李映蓉與桑耶寺建立了良好的感情。2003年1月3日,李映蓉在去雅瑪隆朝拜的路上出了車禍,得到了喇嘛們很好的照顧。這之前的1999年,她同好友池阿嬌甚至與寺中6位喇嘛義結金蘭。阿嬌姐最大,李映蓉比格桑長10歲,結拜時她說:“我現在有錢,能照顧你們,我老了,你們要照顧我。”

在李映蓉看來,喇嘛們與俗世人有太多相近的情感。認識格桑時,她發現他居然居然喜歡周華健的歌,在宿舍里偷偷地聽,輕輕地唱,《花心》、《讓我歡喜讓我憂》。“格桑還喜歡齊秦,《外面的世界》、《情人的眼淚》是他的最愛。”李映蓉還記得,格桑不識漢字,在學唱齊秦的歌時,他用藏文標識漢字歌詞的發音。

“其實他們的生活與世俗世界差不多,只不過抑制了很多欲望。”李映蓉說。當她注意到格桑們在看臺灣電視劇《幾度夕陽紅》,為角色的命運輕聲嘆息時,她就笑了。

她問格桑,看到劇中一些情愛鏡頭有什么感覺?“沒感覺。”格桑說,“就像沒吃過辣椒的人不知道辣味一樣。”

他們踢足球、打牌,看成龍的電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李映蓉說她很羨慕他們,遠離塵世,沒有污染。她鼓勵他們:“雖然修行清苦,但不要向往凡世,物質并不重要。”

她的鼓勵并不起作用。2001年后,6個喇嘛兄弟里,4個人陸續還俗。出了寺門,李映蓉“收留了他們”,教他們生存的技能。此后,白馬丹增去學習畫唐卡,羅布做了廚師,釋加最近成為了導游。格桑論珠最初是當電工,不久李映蓉帶他學做生意。現在,格桑的妹妹也在珊瑚店里打工。

我疑心喇嘛們還俗受了李映蓉的影響,她矢口否認,她說她也不明白他們的真實心態,因為這是忌諱。還俗時格桑不懂漢文,是李映蓉手把手教出來的,現在他能看懂《拉薩晚報》了。

有壓力就有煩惱,這時格桑會懷念過去13年的寺廟生活,“但不可能回去了。”李映蓉帶他到過尼泊爾和泰國,還帶他去了成都、北京、香港,在北京和香港,格桑看了天空頭會疼,“生活節奏好快好快。”還是西藏好,“慢!”

“你們會結婚嗎?”我問李映蓉。

“不會。”她回答得很快,沒什么表情。“我希望我死后七七四十九天,他能為我點燈。”

格桑低頭不語。

西藏現代化的憂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距青藏鐵路的開通沒有幾天了。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物流人流資金流的加速,西藏傳統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和沖擊,西藏知識界已經能夠感知得到。

西藏社會科學院經濟戰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太福判斷,鐵路開通,拉薩市每天將新增流動人口4000人,去年西藏旅游人次超過130萬,未來兩三年內,超過200萬人次是可能的,而旅游業收入已占到了全區GDP的30%。

西藏社科院經濟戰略研究所一項分析報告稱,2005年西藏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250.4億,維持12%的高位增長,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的53%。王太福預計,未來幾年內突破60%也將順理成章。

“表面上看拉薩很現代化,一旦停止輸血,經濟馬上下滑。”王太福說,西藏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差,所以其經濟增長還要長期依附于中央財政轉移支持,今后幾十年內不會改變。

王太福是西藏現代化的堅定支持者,他認為西藏自古就是開放而不是封閉的,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公主進藏分別帶來了當地的建筑業和手工業,對西藏經濟有長足影響;佛教的傳入表明西藏不是封閉的,西藏也只有不斷開放,不斷融入外來文化并與之和諧發展才能持續進步。

王太福以自身作比:他是陜西人,甘肅農大畢業,1963年支持西藏建設工作和生活至今43年;他是中共黨員,愛人是佛教徒,生活中也有沖突,但互不干涉,彼此理解,和睦相處。

“本土文化不可能被消滅,因為藏族人的信仰是非常堅定的;外來文化的進入可提高本地人質素,這種影響是有益的。”王太福說。

王太福的同事,西藏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所長次仁加布自稱是“現代化的獲益者”,但他對藏文化的傳承不無擔憂。次仁加布平時的工作是,為地方政府宗教決策提供思路和建議,最近給自治區宣傳部寫了一篇“命題作文”——《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他的專業是藏族歷史研究,最新著作、費了十幾年心血的《阿里文明史》已經殺青,剛交付出版社,據稱“會在藏學界引起震動”。

次仁加布的擔憂是,西藏文化博大精深,而一個藏文造詣高的人,如果不通漢文,未必能找到工作。“這首先是一個生存的問題。這個文化對他的生存沒有幫助,會被拋棄,然后會消失。”次仁說。

次仁加布精通漢、藏、英3種語言,他用藏文寫的自認為很有價值的學術著作,讀者并不多。他笑言,在他的9個兄弟姊妹里,除了仍當牧民的3個弟妹,其余兄妹已經看不懂了。

次仁加布出生在阿里地區噶爾縣左左鄉朗玖村,“左左”的意思是,“藏羚羊成群結隊出沒的地方”。縣城離鄉上50公里,進村還得騎馬。

9兄妹,大哥第一個走出牧區,進城拉石頭,那是1965年,后來進了縣文化局發電站開車,因嗜酒,英年早逝;二姐在西藏民院念過書,噶爾縣政府辦公室主任任上退休;三姐也讀過一些書,生產隊會計而供銷社會計,而銀行職員,現在是噶爾縣農行副行長;四姐是牧民;五哥是阿里地區行署副專員,“身體也被搞壞了”;六哥文盲,牧民;次仁加布是老七;老八是阿里地區煙草公司總經理;老九文盲,“仍然生活在牧區黑帳篷里”。

這個家,除了沒出喇嘛,基本涵蓋了藏族社會各階層。而按照藏族文化傳統,兄弟中,老大繼承家業,最小的“倒插門”,中間的兒子應當出家。如果家里出了一個喇嘛,在藏族社會里將擁有令人尊敬的地位。

“不做學問應當是喇嘛。”次仁加布笑著說。他無疑是這個家族的驕傲,也是這個家族走得最遠的人,美國、法國、瑞士、英國、德國、奧地利,學術訪問,參加各類國際藏學研究會;到哈佛、牛津、弗吉尼亞、哥倫比亞、普林斯頓等世界一流大學演講,做訪問學者,風光無限。

而1976年生平第一次到拉薩時,他是作為噶爾縣民辦教師的培養對象送來進修的,同行25人,有的年紀太大,有的無心向學,只有他留了下來。“這才學了一點藏文。”兩年后上初中,開始學習漢語,語文老師是上海援藏教師,“那兩位老師真好,手把手地教。”

初三畢業后,父母讓他回阿里找工作,“這點文化應該沒問題了。”次仁還是想繼續多學點東西。從此一發不可收,1981年自初三考上中央民院藏語系(特殊條件),“拓開了一片天”。1985年被著名藏學家柳升祺、常鳳玄收為研究生,在其門下呆了7年。

1992年回到西藏。當時可以留在北京,但次仁加布不愿意,除了文化、生活上不習慣,主要原因是,“搞藏學研究,拉薩近水樓臺”。

1990年便結了婚,妻子是大學同窗,江孜人,藏族。父母強烈反對他留京工作,尤其是,如果他娶了個漢族女孩回家,“堅決不認他這個兒子”。

“我的兩個孩子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次仁加布朗聲大笑。他育有一子一女,兒子9歲,女兒5歲。

一天9歲的兒子問父親:“漢族同學為什么這么輕松,而我要多學一種語言(藏文)?這不公平!”

父親啞然。

他明白,如果兒子以后從事工學、醫學、理學甚至文藝,藏文的積累是沒有太大用處的,但他只能正色告訴兒子:“藏語是你的民族語言,不能忘本。”

次仁心里有點痛,“文化的斷裂可能就會從這一代開始。”

留住西藏文明

李婉,一個普通的廣州漢族姑娘,正在用手中的相機和DV記錄西藏文明。

半年前在廣州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她說,看著西藏在現代化浪潮的沖擊下迅速變更,她無比困惑:“牧區的人還會帶著青稞、牛肉,到大昭寺朝拜,但西藏的城市早已發生巨大變化。現代化帶來了Disco,帶來了洗頭房,還有高樓林立,藏袍消失了,拉薩青年穿上牛仔服和西裝,文化出現了斷層。這是一種超現實的感覺。”

她給自己設定了一個長期的任務,“用DV記錄下藏民族面對現代化的情緒和命運,記錄他們的焦灼和不安,矛盾和向往”。

6月15日一早,李婉下林芝,她計劃在八一鎮征一塊10畝的地,據說現在有5個機構在搶,她得去處理。這塊地她打算用作“文化基地”,展示藏族舞蹈、民間音樂、醫藥、唐卡、文化典籍、地方戲種,等等,以呈現西藏文明。她不打算賺錢,能維持運營就行;她還要讓藏族青年拿起DV,拍攝自己的生活。

“為什么不發動當地人去記錄自己的命運呢?這是很大一股力量啊,光靠一兩個先知先覺者不夠。”李婉打定了主意,“技術不是問題,關鍵是素質。”她計劃5年一個時間段,花些精力來培養當地青年,“20年,我要做20年。”

1997年,剛從中山大學外語系畢業時,李婉完全沒想過她會過現在這樣一種生活。第一次進藏時她還是個旅游者,卻深深地“愛上了這塊自由的土地”;2003年后就長居西藏了,先用開家庭旅館的收入來維持自己的工作,慢慢有了稿費,所拍的紀錄片也得到一些電視機構的支持,于是成立“李婉工作室”,與西藏越走越近。

“記錄西藏文明”,這是李婉的構想,藏族婦女和孩子是她一貫的題材,還會拓寬,往深里走:“藏民族的信仰堅定而執著,不可能在幾十年內被同化,但總會有一個陣痛期,我要做一個見證者。”

她和一個藏族小伙子有著一段凄婉的愛情,因為小伙子恪守藏族傳統的“一妻多夫”,李婉強忍著內心的苦楚與傷痛。

34歲了,生命中錯過了很多物質享受,“不能再耽誤精神追求”。她說自己“是一個有佛性的人,但卻不敢信佛,因為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真正超脫了恐怕就不能對事業執著”。

不信佛,李婉卻相信靈魂與因果,但不相信有來世。這似乎很矛盾,她的理解是:“今生要做一些有價值的事,全部寄托于來世沒有意義。”

可喜的是,很多人在做著類似的工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亚洲美女一区| 亚洲啪啪网| 精品三级网站|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91国语视频|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西瓜tv|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不卡午夜视频| 高清色本在线www|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日韩第九页| 91热爆在线| 高h视频在线|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自在线播放|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女熟高潮视频|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日本午夜影院|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在线观看无码a∨|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日本在线国产| 激情综合激情|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日韩高清成人|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黄色国产在线| 91精品综合|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内黄色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亚洲成在线观看 | 伊人成色综合网|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a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成人另类稀缺在线观看|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精品国产Ⅴ无码大片在线观看81| 人妻91无码色偷偷色噜噜噜|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亚洲bt欧美bt精品| 亚洲不卡影院| 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伦视频| 日韩美一区二区|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伊人激情综合| 日韩美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