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員工視作成本

衛弘:要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把人力資源看作是企業發展的資源,而不是把員工視作成本。現在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誤區,就是將員工的工資和福利視作一種成本,這種觀點是不可取的。
企業的人性化管理在具體做法上,要根據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實際狀況來實施。比如聯想在只有一二百人規模的時候,每當銷售量創新高,楊延慶總經理都會自己掏錢請大家吃冰淇淋。后來公司規模擴大到二三千人的時候,也保持著這種傳統,每當銷售業績有突破,公司就會開水果宴來慶祝。舉行慶祝儀式倒不在于花了多少錢,而在于公司是否真正在意員工的工作感受。還有就是是否真的很關心大家的健康,像從1999年開始,聯想就鼓勵大家離開工作座位去做廣播體操,為此專門撥出上午和下午兩個時間段,還特地請來體操學校的教練,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教大家。還有推行的比較人性化的彈性工作制等等。
企業要履行對社會的責任。建設和諧社會,應該包括企業的和諧,對員工的人文關懷是企業的責任也是義務。首先要遵守國家的法律制度,完全按照《勞動法》來做事,足額繳納國家規定的各類保險。同時企業還有責任搭建一個平臺,讓員工不斷成長和增值,為其未來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
政府應當對有損健康的工作行為進行干預
董志超:政府首先要從自身做起。應當做出規定,除特殊情況需要短時間內超時加班外,一律禁止加班。對于造成大量不得不加班的情形要進行分析,哪些屬于無效勞動,哪些屬于表面工作,哪些屬于政府職能或業務流程不合理造成的額外勞動。
政府要對超時勞動情況加強監察,尤其是那些在基層、礦山、農場、加工廠勞動的“打工仔”,要加強對企業承擔員工健康責任的監督,改善員工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要通過立法,禁止以損害健康為代價的工作行為。
政府要對科教文衛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加強監督,對于超時加班,超負荷勞動情況進行調查。可以設立舉報電話或信箱。對于長期不能正常休假,處于第一線的科研人員要做出強制性休假的規定。
要加強公眾監督的管理。政府要開通各種溝通渠道和信息渠道,對于關心職工健康的單位予以表彰,對于不顧職工健康一味增加工作壓力,缺乏人文關懷的單位予以曝光。
政府要引導和促進職工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不能樓越蓋越高,人情越來越薄。人是社會人,需要同事、鄰里的關心。人人獻出一份愛,就會使不得不面對的巨大壓力,變得更加容易應對。可以通過鼓勵各種非正式組織的建立,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群體,促進身心健康。
營造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法律環境
郭軍:其實要求企業自覺自愿遵守法律規范、履行社會責任、實行人性化管理是三個不同的層次問題,遵守法律規范是企業經營管理的底線,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價值的基本體現,實行人性化管理則是一種道德范疇的理想。國際勞工組織也提出了體面勞動的理念。這是企業應該發展和努力的方向。
我認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企業、政府、執法機關、社會都必須堅守的最起碼的底線。人性化管理、人文關懷當然美好,但是保證勞動者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這樣的生存權在今天是第一位值得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首先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規范,盡快制定勞動基準法(或者標準),盡快制定關于勞動定額的基準,哪怕是部門規章,哪怕是地方性法規規章,同時要劃定“過勞”的底線,還要把“過勞”造成的死傷界定為工傷,在相應的社會保險法律法規中明確給予工傷保險待遇。
其次是要通過法律授予工會更直接、更明確的與用人單位協商談判的權利,通過由勞動關系雙方協商的方式確定勞動者的工作定額而不是由企業隨心所欲地單方面決定。
再次應該盡快強化勞動執法的力度,這也是對政府執政能力的考驗,政府除了監督企業承擔法定責任外,還應當大力提倡對社會責任的承擔,為此應當盡快建立中國的企業和個人信用制度,不能讓劣幣驅除良幣,使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實行人性化管理的單位得不到應有的肯定和獎勵,那些經常安排員工加班、不斷增加定額,把員工最后的血汗榨干的企業卻大得其利。
司法機關務必應當把好最后審判的環節,維護好“強資本、弱勞動”,“輕勞動、重資本”條件下處于弱勢的員工的合法權益。
恢復企業成長的公正秩序
葛道順:在企業改革和治理中,我國一段時間以來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員工被邊緣化的傾向。這從員工的工資滯漲、事故頻繁發生、培訓費用嚴重不足、工作環境惡劣、無限制加班、肆意裁員,甚至是體罰羞辱員工等諸多方面反映出來。這種資本單方面掌握話語權的現象越來越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阻礙力量,必須盡快恢復企業成長的公正秩序。
首先出資人需要轉變觀念,建立新的游戲規則。企業是社會多方的利益共同體,不是投資人的家產。企業文化不能只訓練員工的忠誠和獻身。如,要形成害怕員工加班這樣一種文化氛圍,因為加班一方面意味著公司生產調度混亂、員工工作效率低下和公司額外工資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意味著企業面臨違反勞動法而被訴訟的風險、面臨行業協會和勞工保護組織的壓力、面臨消費者抵制血汗產品的壓力、面臨供貨商以及產業鏈生產準則的壓力,等等。
要發揮企業相關利益人的社會影響,促使股東和員工的公正相處。對消費者而言,要以消費綠色產品為榮,堅決抵制血汗產品;對供貨商和產業鏈而言,要更加關注人的權益,嚴格執行生產準則,限制和血汗工廠的技術及物品貿易往來;對社區及各種組織而言,要充分發揮各種協議、組織章程及社區活動的作用,樹立不尊重員工為恥的社區風尚;對員工而言,要依法成立工會及加入其它合法的維權機構,共同維護作為生產要素一方的獨立資格和權益;政府和社會要從法制和輿論倡導方面引導企業利益共同體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