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廉貪”?“廉貪”者,指現實生活中那些表面上廉潔奉公而實際上卻貪婪無厭的人。“廉貪”多屬官員,平頭百姓一般沒必要如此偽裝自己!
現下人們對貪污腐敗,深惡痛絕,一個個貪贓枉法、損公肥私的官老爺被挖了出來。然而在拍手稱快的同時,我們不難看到一些善于偽裝、善于應變的貪官卻照樣官運亨通、相安無事。他們有何能能耐騙過人民群眾雪亮的眼睛?他們“紅旗”不倒的秘術不過是披上一張“廉潔”的外衣而已,以“廉潔”欺世盜名、混淆視聽,背地里干些以權謀私、攫取錢財的勾當。在許多貪官被法律嚴懲的同時,“廉貪”們卻逍遙法外,成為漏網之魚,仍在一方區域內欺上瞞下、為所欲為。
原寶雞市公安局局長范太民,便是一個“外廉內貪”的貨色。范太民從當一般干部直到升任公安局長的數年間,經常腳穿一雙解放膠鞋,肩挎一個帆布挎包,一身“樸素”形象給他贏得了“挎包局長”的美譽。多年來榮譽和鮮花一直伴隨著他,各種榮譽證書摞起來足有一尺多高,成了立功受獎的“專業戶”。他曾當著監察室主任的面,劈頭蓋臉地斥責送存折者,并在存款單上寫下“我雖沒有錢,但我有人格、有黨性,我視不義之財為糞土”的字樣,并當場斥退送禮者。市紀委設立“519”廉政賬號,賬戶款項都是匿名打入的,而惟有范太民真名實姓地打進了2700元的“禮金收入”。就是這樣一位在人們心目中“清正廉潔”的好局長,人們怎么也不會想到他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貪官!可以說,他把貪官的兩面性表演得淋漓盡致。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辦案人員在調查中發現,范太民的有些贓款就是用曾給他贏得“廉潔”榮譽的帆布挎包裝回家的!要不是小偷3年時間7次“光顧”他的辦公室(除貴重物品外,盜得現金就達7.5萬余元),還不知道他要在局長這把交椅上坐多長時間,還要蒙蔽多少善良的眼睛!
在人們的印象里,一提到貪官,馬上會想到“縱情酒色,生活奢靡”之類,總以為衣帽的奢儉與內心的貪廉,是互為表里的。其實不然,一些腐敗分子非常狡猾,擅于“變色龍”之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很注意“檢點”自己行為,簞食瓢飲,不近女色,不顯山不露水,故意偽裝或標榜廉潔,其目的就是為了掩蓋其貪婪的本質,以達到名利雙收、一石二鳥之效果!
“廉貪”之所以可怕,就在于它具有極大的欺騙性、隱蔽性。以范太民為例:穿膠鞋、背挎包,為自己贏得了“艱苦樸素”的口碑;怒斥送禮者,顯示了自己“一身正氣、嫉惡如仇”的風尚;將“禮金收入”打入“廉政賬戶”,亦是用小錢沽名釣譽,去贏得更大的“清正廉潔”好名聲!
“廉貪”的危害顯而易見,它麻痹人們的神經,牽制人們的視線,模糊人們的判斷,無疑增加了反腐倡廉的難度。對這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另類貪官,非用“火眼金睛”來識破其伎倆,務必時刻警惕,明察秋毫,切不可等閑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