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訴訟經濟效益價值的法理分析
效益作為經濟學上的概念,原指以最小的資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其進入法學領域作為用來分析和評價法的價值的一個重要標準,是隨著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經濟分析法學的興起而確立的。這一學說采用經濟學上的原理和方法來分析法的價值,從一個新的視角拓寬了人們對法的價值的認識。盡管該學說把“效益”看作是法律活動惟一的宗旨,把經濟效益因素片面強調到絕對化程度的觀點有失偏頗,但法應當以效益為分配權利和義務的標準已成為許多法學家的口號。作為法的價值之一的效益,既包括法的經濟效益價值又包括法的社會效益價值,其中經濟效益是生產力水平的重要表現,是衡量生產水平的客觀標準之一;而社會效益的外延比較廣,但主要體現在對于社會公正的維護。因此有的效益是以經濟效益的形式存在的,并可以用經濟來衡量,有的效益則不表現為經濟效益,也不能用經濟來衡量。作為承載著法律正確運行任務的刑事訴訟程序,效益也應成為評價該程序的重要價值標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