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當代畢昇
“印刷界悼念王選院士追思會”在中國印刷博物館召開
本刊訊
為深切悼念王選院士逝世,緬懷他為中國印刷業做出的不朽業績,學習他的高尚品格,由中國印刷技術協會、中國印刷及設備工業協會和中國印刷博物館共同組織的“中國印刷界深切悼念王選院士追思會”于2006年3月9日在中國印刷博物館召開。
中國印刷技術協會理事長武文樣,中國印刷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德茂,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中國印刷博物館負責人郝振省分別代表主辦單位在追思會上致詞。追思會由中國印刷技術協會理事長武文祥主持。
在京的中國印刷技術第二次革命親身參與者、與王選院士共同奮斗過的科技管理人員、北大計算機研究所及北大方正的相關人員、北京印刷學院的師生代表以及中國印刷博物館從事中國印刷史研究的有關人員共90余人參加了追思會。
斯人已逝開明精神永流傳——葉至善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京舉行
本刊訊2006年3月15日,葉至善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禮堂舉行。
葉至善同志是我國著名的出版家、編輯家、作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八、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委,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名譽副主席,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顧問,中國編輯學會顧問。曾擔任過中國青年出版社編輯部主任,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首任社長兼總編輯,后擔任中青社和中少社副社長、編委會副主任。籌建開明出版社時任社務委員會主任,1998年任名譽社長。
在從事少兒刊物和圖書編輯工作的50多年中,葉至善同志為少年兒童編輯了大量優秀圖書和刊物,他編輯的童話《小布頭奇遇記》,我國第一套《少年百科叢書》(200種),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傳世之作。在主持開明出版社工作期間,他提出“一不虧心,二不虧本”的出版原則,他一貫堅持編輯工作要質量第一,注意內容健康與形式美的統一;他具有豐富的編輯經驗,又不墨守成規,不斷創新;他繼承了葉圣陶先生的編輯思想和優良作風,具有獨特的編輯風格,促進了中國編輯水平的提高;他具有高尚的編輯道德和優良品行,是我國編輯工作者學習的楷模。
葉至善同志編輯撰寫了大量有關葉圣陶先生的書籍和文章,他創作的科普作品多次獲獎,在出版界和科普界享有很高聲望。
(一米)
三峽出版社推出“農民增收百項關鍵技術”叢書
本刊訊 建設新農村,關鍵是讓農民富裕起來,科技致富更是三峽庫區移民的渴望。為加大科技富民的力度,努力建設人民富裕,生態優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庫區,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委托中國三峽出版社組織編輯了“農民增收百項關鍵技術”叢書共100種。這套叢書涵蓋種植業、養殖業、庭院經濟等農村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采用彩插版,圖文并茂,通俗易懂。
3月1日在北京舉行的“農民增收百項關鍵技術”叢書首發式和“科技圖書送移民”活動啟動儀式上,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盧純宣布,首批100種60萬冊農業科技圖書從3月中旬開始陸續送往三峽庫區,今年上半年要為三峽庫區每一個移民比較集中的村民小組配備一套“農民增收百項關鍵技術”叢書。
張云昌說,這套叢書在送往三峽庫區的同時,面向全國銷售。此外,還將專門設立技術支持熱線,向農民提供技術成果信息,為他們增收致富提供支持。
(曉峰)
鄭淵潔“校園人文行”創江蘇現場銷售最高紀錄
日前,“童話大王”鄭淵潔受江蘇新華發行集團之邀,為數萬名少年兒童讀者講授寫作方法和人生體驗,引爆了該集團狗年“校園人文行”的第一股沖擊波。
自1977年開始文學創作以來,鄭淵潔筆下的皮皮魯、魯西西、舒克、貝塔和羅克在中國已擁有億萬讀者,連成年人也被吸引,其童話被譽為“適合全家所有人閱讀”。每場報告會,不僅小讀者們為鄭淵潔著迷,不少成年讀者也趕到現場希望求得鄭淵潔的簽名,場面火爆異常。
此次“校園人文行”的首輪活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南京一場校園報告會和一場店堂簽售銷售2000冊,揚中一場店堂簽售銷售1000冊,鎮江兩場校園報告會和一場店堂簽售銷售4000冊,海門兩場校園報告會銷售5000冊,楚州兩場校園報告會銷售3800冊,盱眙兩場校園報告會銷售2000冊,此輪活動刷新了江蘇新華書店大型營銷活動現場銷售的最高紀錄。
(湯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