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縣焦灘鄉上蓬村村民蘭強福沒有任何技術,僅靠種植幾畝水田維持生計,負債近五千元,家中無任何家用電器。
鄉人大代表黃升法與蘭強福結為聯系戶。
黃代表根據自己具有制作名優茶的專業特長,積極動員蘭強福發展茶葉種植,并答應幫助他解決技術和銷售問題。
蘭強福在黃代表指導下種起了茶,黃代表把蘭強福當成“自己人”,傾心幫助解決有關技術難題。
通過幾年的努力,蘭強福現已種植名優茶5畝,年經濟效益1萬余元。他還承包了4畝多的油茶山,家庭年收入接近2萬元,手機、電視也一應俱全。
代表有了聯系戶
焦灘鄉位于遂昌縣西南部,經濟條件較差,貧困戶也比較多,如何幫助農民增收和貧困農民脫貧致富,成了鄉黨委、人大、政府的一大難題,也成了鄉人大代表的心事。
焦灘鄉現有人大代表37名。人大代表里,有不少人是村里的致富帶頭人,有威望,且很多都具有一定的專業特長。鄉人大主席團決定發揮人大代表特有的優勢,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2002年,焦灘鄉人大主席團開展了人大代表聯系貧困戶的活動,根據每位鄉人大代表的專長,結合實際情況,聯系結對一兩戶貧困戶,幫助解決貧困戶在生產、生活當中遇到的各類困難和問題。
從此,各位人大代表除了監督政府工作和當好人民群眾“代言人”外,又多了一副聯系貧困戶的“擔子”,每位代表都有了自已的“聯系戶”。
農戶有了貼心人
1994年,對焦灘鄉焦灘村村民肖立華來說是可喜的,又是可悲的。說可喜,因為他的小女兒就是這一年出生的;說他可悲,是因為他在勞動中永遠失去了右手手掌,造成三級殘疾,治療花去了大量醫療費,這給并不富裕的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同時,失去右手對于一位農民來說意味著失去了生活來源。
為了緩解家庭負擔,肖立華嘗試著做木材等生意。由于不懂得如何做生意,肖立華為此付出了昂貴的“學費”,幾年的經營,讓家庭背上了11萬余元的欠款。這對一個農民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他對生活逐漸失去了信心。
此時,剛好該鄉開始實施人大代表聯系貧困戶制度,并確定由鄉人大代表黃財發聯系肖立華家。
黃財發代表了解了肖立華家的實際情況后,多次找他談心,建議他從事餐飲業,并幫助他從其他人手中轉包了飯店。經過苦心經營,第一年經營純收入就有2萬余元,使肖立華對生活重新燃起了信心。從第二年起就更加努力,現在肖立華除了經營飯店外,每年都要養六七頭豬,賣豬的收入一年就有六七千元,家庭年純收入有4萬多元,基本還清了原來所欠的債務。
談起謝樟華,焦灘鄉下蓬村村民黃尚堂的臉上充滿了感激之情。
謝樟華是縣、鄉人大代表,下蓬村黨支部書記,黃尚堂的貧困結對聯系人。
黃尚堂說,他現在的幸福都是人大代表謝樟華給的。為什么會這樣說呢?原來,2001年黃尚堂26歲的時候,他父親因病去世,后來母親又改嫁,家里就只有他一個人,且欠債較多。從此,黃尚堂就象變了一個人,整天無所事事,在社會上混跡。
為了徹底改變黃尚堂,謝樟華首先想辦法要幫他介紹女友組成一個家庭。在謝樟華的幫助下,黃尚堂于2003年結婚并生了一個兒子,從此有了一個像樣的家庭。
接下來,就是如何幫助他擺脫貧困了。謝樟華幫助黃尚堂聯系了縣城的建筑工地,讓他干上老本行,在工地上做泥水,年收入有2萬余元。現在,黃尚堂一家三口全部住在縣城,家庭生活幸福美滿。
村民致富領路人
遂昌縣焦灘鄉人大代表聯系貧困戶制度自2002年實施以來,各位人大代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幫助貧困戶種植茶葉、油茶以及經商、打工等手段脫貧,對于部分孤寡老人則通過解決低保、送敬老院等使其安度晚年。到目前為止,37名人大代表共聯系貧困戶44戶,在代表的幫助下,已經基本脫貧26戶,納入低保和送敬老院13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為了使該項制度取得更好的效果,該鄉還制定了代表述職制度,把聯系貧困戶作為重要內容在鄉人代會上進行述職。
“人大代表聯系貧困戶制度雖然給我多了一份責任,但是也給了我快樂,看到自己聯系的貧困戶走上致富的道路,是我最大的快樂”。這是人大代表謝樟華在述職時說的,同時也是其他代表共同的心聲。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這一制度將發揮積極的作用。”焦灘鄉黨委書記肖陳明表示,鎮黨委支持鎮人大不斷深化這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