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關系著國計民生、地區發展的代表議案、建議,似乎總是被“封存”在內部的“數據庫”中,透明度不夠。為了保障選民對代表履職的知情權和監督權,進一步提高代表建議的辦理質量,一些地方對公開代表的議案、建議作了積極的探索。
代表議案、建議公開“亮相”
四川省北川縣韓德群、王忠誠等3名農民通過綿陽日報公布的代表建議承辦單位聯系電話,直接將電話打進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詢問綿陽市人大代表提出的“解決北川農村人畜飲水困難的建議”的辦理情況。
“市人大在新聞媒體上公開代表建議辦理事項,解開了群眾的‘心結’!”韓德群激動地說。
辦理代表建議是“一府兩院”的一項重要工作。長期以來,一些地方由于代表建議辦理的詳細情況,僅限于在承辦單位、人大代表等較小的范圍內公開,透明度不夠,群眾的心聲代表反映沒有,代表的建議有關部門辦理得如何等諸多疑問,成為群眾的“心結”。
為了保障選民對代表履職的知情權和監督權,進一步提高代表建議的辦理質量,今年4月1日,四川省綿陽市委機關報《綿陽日報》刊發了該市五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代表所提的124個建議全部內容,包括提出建議的代表名單、案由、承辦單位、承辦責任人及聯系電話等,涉及交通、城建、稅務、教育、農業、國土等方面。據了解,這是綿陽市人大首次將代表建議辦理事項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開。
據綿陽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主任袁曉英介紹,今年以來,綿陽市人大常委會推行了代表建議辦理“兩公開、一督辦、一反饋、一報告制度”,即:通過人大網站、“一府兩院”網站、人大公報、“一府兩院”公報、新聞媒體,公開辦理事項和辦理結果;成立代表意見督辦組,即時督察和參與具體的辦理工作;將辦理結果回復代表并下發辦理滿意度反饋表,不滿意的重辦,在下一次代表大會上,人大常委會形成代表建議辦理書面報告,印發代表審議。
代表建議辦理事項見報后,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在輿論一片“叫好”之際,也讓人回想起了另一起類似的事件。
2005年11月23日上午,湖南省溆浦縣崗東鄉16位選民將一份要求會前審查人大代表議案的書面通知,送到駐崗東鄉的縣人大代表小組組長劉讓賢手里。領銜提出要求審查代表議案的,是曾連任過三屆縣人大代表的村民何維軍。
“有些人大代表會前提交議案不向選民公布,會后又不向選民通報,他們到底提交了多少議案,有沒有代表我們的真實意愿,我們都不了解,這些都影響了我們選民對代表履職的知情權和監督權。”何維軍樸素的話語傳達出了他們要求審查人大代表議案的初衷。
據何維軍介紹,過去該縣有些人大代表對為民代言不夠重視,會前不深入選區傾聽選民呼聲,開會時“臨時抱佛腳”匆匆忙忙“湊”議案,被形容為“接到通知去開會,碰上選舉劃劃圈,提交議案不領銜,附和隨手把名簽”,選民對此意見很大。
針對選民聯名要審代表議案的要求,駐崗東鄉的縣人大代表小組一致同意,決定通過張貼公告公布人大代表的聯系方式,向選區所有選民征集議案。隨后,通過整理選出最能代表選區群眾利益的問題作為議案草案,在縣人代會召開15日前張榜公示,根據選民的最后意見確定人大代表議案,在縣人代會上提交給大會議案審查委員會審查。
被“封存”在內部“數據庫”中,關系著國計民生、地區發展的代表議案、建議,終于在群眾面前公開“亮相”,這不僅體現了人們對社會公共政策活動的關心,同時也體現了選民監督意識的提升。
有無作為,群眾一目了然
代表建議公開后的幾天里,綿陽市陳世新、樊利英等5名區人大代表非常忙碌,作為建議辦理督辦小組成員,他們接到不少部門現場辦理建議的“預約”電話。令代表們欣慰的是,承辦單位辦理代表建議變“文來文往”為“人來人往”,直接與代表見面。
代錦芳是綿陽市游仙區的基層代表,代表建議辦理事項的公開激發了她提建議的熱情。
“把人大代表的建議以及建議辦理的情況公開見報,代表有無作為、部門有無作為,群眾一目了然。想到有千萬雙眼睛盯著,自己沒有理由不去認真履行代表職責。”代錦芳話語中透露著她內心的激動。
湖南省人大聯工委代表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代表們在寫議案前本應聽取和征求選民的意見,但是有些代表的代表意識不強,寫議案時匆匆“湊”數,現在選民們提出這個要求,體現出民主意識,是對代表的一種監督。
“在媒體上公開代表建議辦理事項,壓力最大的是我們承辦單位。”綿陽市政府一位處長坦言,代表的建議、意見一登報,我們就感到工作有壓力,就想到應該如何千方百計去完成。同時,該市人大常委會還組建代表建議落實情況檢查小組,現場監督主任會議確定的近期急辦的12件事,盡快推進橋梁修建、城區拆遷等棘手問題的解決。
無庸質疑,代表建議需要“一府兩院”及其他職能機關去辦理,代表的建議落實了沒有,落實的效果如何,將是檢驗機關辦事效率和作風的“試金石”。
然而,以前個別部門對人大代表建議的辦理存在著辦理程序不規范、答復內容不合理、超時限答復等情況,甚至還存在著互相推諉、敷衍塞責等現象,致使出現了“只見建議年年提,不見建議變實際”的困境。
袁曉英表示:“公開建議件及其辦理情況,既是對代表履職的監督和肯定,也是對‘一府兩院’及有關部門的一種社會監督。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人大代表有沒有代表選民議政,政府有沒有辦理代表建議,辦理得怎么樣,通過公開制度,一目了然。”
實現選民對代表建議的理性監督
在代議制下,代表和選民之間是“委托—代理”的關系,代表是選民意愿的承載者和表達者,同時接受選民和原選舉單位的監督。一直以來,人們對人大制度關注較多的是人大代表如何監督政府權力,而選民對于人大代表的監督,則并未引起足夠注意。有些選民連代表是誰都弄不清楚,更不知道代表提了什么議案、建議。在這種“信息不對稱”的境況下,監督代表又從何談起?
一些專家指出,目前有些地區代表的議案實際上充當的往往是政府代言人角色。特別是要資金、要項目問題上,一些部門讓人大代表做他們的“利益代言人”,而這些議案、建議有時則與代表所在選區的選民利益有一定出入甚至是背離。不可否認,這種錯位的履職活動,在一些地區時有上演。不難想象,如果不公布他們的議案、建議,缺乏選民必要的監督,這樣的“錯位”可能繼續被“合法化”的外衣所掩蓋,選民更是被蒙在鼓里。
另一方面,在社會利益日趨多化的當下,人大代表的議案、建議所反映的也只能是一部分群體的利益。因此,將他們的議案、建議公布在民眾面前,實質上揭示的是他們背后所代表的群體和他們的利益偏好。有專家認為,這將有利于改善當前的政治生態,保障不同群體對人大代表的事實認定,不僅促進了代表的認真履職,同時也強化了在下一輪選舉中選民投票的理性。
湖南省人大代表、溆浦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譚顯聰認為,選民審查人大代表議案雖然沒有法律規定,在全國也還沒有先例,但這一舉措有利于選民對人大代表的監督,是完善人大代表提交議案機制、提高代表議案質量的有益探索。
然而,一些人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人大代表固然應該受到選民的“監督”,但“監督”不應侵犯人大代表應有的權利。有人認為,人大代表雖然來自于選民的選舉,但選民與人大代表的關系卻并不是一種雇傭關系,不管是從“制度”還是從“法理”以至于“人情”上講,選民將選票投給某個人大代表候選人時,已同時賦予了人大代表一種“獨立意志”。這種“獨立意志”亦即人大代表的代表權,只要在合乎法律的范圍內,就不“被動”以任何因素為轉移,甚至可以不以“民意”為轉移——“民意”其實是很籠統而不易確定的概念,如果以“人大代表的建議、議案必須代表民意”為前提而規定人大代表議案必須交予選民“審查”,那其實是“全民公決”式的“民主”,與建立人大代表大會制度的主旨背道而馳。
從實際的運作情況來看,公開代表的建議和議案體現的是對公眾知情權的尊重,是對代表行使權力的監督,有力地促進了人大代表和選民之間的互動。正如綿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有全所言,把人大代表的建議以及建議辦理的情況公開見報,讓群眾參與監督、評判,此舉,將使人大常委會履職和“一府兩院”辦理工作更加公開透明,接受群眾監督更為直接,對建設“透明人大”起著積極的作用。
相關鏈接
媒體積極評價四川綿陽人大代表建議公開先例
中新社報道認為:綿陽全面公布代表建議和承辦單位以及承辦人,在全國尚屬首例,此舉是對公眾知情權的尊重,更是對代表行使權力的監督。人民日報報道,多數市民認為這是對代表履職的肯定,是對政府工作的有效監督。南方周末認為:公布代表建議可以激發代表的責任感,也是思想財富的共享和再利用。新華社報道:綿陽市人大采取的新舉措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壓力會變動力,有利于政府認真解決百姓疾苦,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大河報認為,四川綿陽此舉開了全國之先河,應該推廣為一項制度。光明網評論:此舉是人大工作的一個改革。有了人民的監督,選民利益才有可能得到較好體現,政府才不會懈怠。它促進了公民社會的構建,必將激發出更多、更積極的公民表達。對政治文明建設的推進將起到積極的作用。(袁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