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墳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也是后人緬懷先輩,寄托哀思的主要途徑。但是今年清明時節,溫州的阮山清一家卻十分憤怒,因為當他一家人來到爺爺的墓地時發現,墳墓被砸了,只剩下一個墓碑孤零零立在亂石堆中。究竟是誰砸的墳,砸墳的動機何在?接到投訴電話后,記者展開了調查……
民工砸墳論個算錢
阮山清的祖籍是與溫州市區隔河相望的永嘉縣甌北鎮,他爺爺的祖墳所在地是馬岙村后面的一座小山頭,北面靠山南望甌江,是塊風水寶地。
當記者來到這里的時候,卻驚訝地發現,情況比阮山清講的有過之而無不及。目光所及,大部分的墳都有被砸的痕跡,有的是墳地一圈的水泥都砸爛了,有的是墳墓上端砸開了一個很大的口子,只有少部分完好無損。阮山清家的墳被砸的比較徹底,除了墓碑,其他部分都被砸毀了。
正在勘察時,從山上下來了幾位剛祭祖完的村民,記者攔住他們問個究竟。
一位婦女告訴記者,砸墳的是鎮政府派來的外來民工干的,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幾乎每年都會派人來砸,有一年甚至用炸藥來炸。
“為什么要砸墳呢?”記者好奇地問。
“因為國道、省道沿線的山上都不能看到墳墓嘛。”村民這樣解釋說。
的確,根據國家1997年頒布的《殯葬管理條例》,在國省道沿線300米范圍內,是不允許有白色墳墓存在的,但是記者目測了一下,發現這個山頭距離104國道距離早已超過300米,而且有的墳墓在山體另一側,在國道上根本看不見,但是同樣遭到“滅頂之災”。
對此,村民是這樣說的:“砸墳的都是民工,他們是按照墳頭來算錢的,砸得越多賺得就越多,他們才不管(國道上)看不看得到呢?!?/p>
記:難道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就沒有在現場監督嗎?
村民:哪里有!他們也不敢來,來了村民還不跟他們拼命……
據了解,這次砸墳事件是去年年底發生的,(阮山清一家因為早就搬到市區居住,所以直到今年清明上墳才發現)砸墳的費用根據墳頭大小,大概是每個30到100元不等。
砸與不砸奧妙多多
按照村民的說法,這座山0頭就應該沒有一座好的墳墓才對,可是記者明明看到有些墳墓是完好無損的,還有一些只受到微乎其微的損壞,這又是為什么呢?
有村民告訴記者,有些墳是村里和鎮里當官的,這些人的祖墳誰敢砸?有的就給錢,你砸一個給50塊,我就給200塊,再給包香煙,他們就不砸了。還有一些老百姓沒權沒勢的,事先知道鎮里要來砸墳,就跑到墳頭上坐著,你要是敢砸就死給你看,民工就不敢下手了,不然鬧出人命來了唄。
看來,要想保住祖墳,其中還是大有學問的,家里有權最管用,其次是用金錢賄賂,再不濟的就只好拼命了。除此之外,村民還介紹了一個高招。
“你看那座墳,修的最氣派的像別墅一樣的,其實也被砸了好幾次,但他家有錢,水泥里頭包了鋼筋,墳墓做得像坦克一樣,就準備好了讓你砸的。民工砸得太辛苦,只好不砸了?!边@位村民說著說著自己笑了起來。
順著村民的指點,記者找到了這座墳墓,的確造得十分氣派,占地面積大約有40多平方米,墳前還造了幾只石桌石凳供人憩息。墳頭有被砸過的痕跡,但只是缺了一個小口,估計很難砸,民工只得放棄了。
墳墓砸歸砸,建歸建
采訪中,村民都表示知道國家政策,不讓建新墳,但是下山的時候,記者卻發現了一座正在修建的新墳。問建墓的村民為什么不買公墓,回答是公墓太貴了。
記:那自己建要多少錢呢?
村民:地是自己的,建設的費用1萬塊左右。
記:公墓要多少錢?
村民:也差不多,但是沒有我們這個大、好看。
記:現在不是不讓建新墳了嗎?你們難道不怕建了被砸?
村民:砸了再修唄,大家都這樣,習慣了。
就在距離這個墳山100多米遠的地方,有一座村級公墓,記者向一位正在做墓區道路養護工作的人打聽,穴位平均價格是1萬元左右,最便宜的也要4000元。
在距離馬岙村約2公里遠處,有一座溫州市最有名的桃源陵園。它的大門正對著交通十分繁華的上塘至甌北的縣級公路(據說每年清明節,這段道路都會堵車)。一位看門老頭告訴記者,這里的穴位價格平均4-5萬元,最貴的25萬!
村主任:墳越砸越難看
記者隨后找到了馬岙村村委會的馬主任。聽說記者是來采訪砸墳事件的,馬主任也很坦率地講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眼里,現行的做法也存在著不小的問題。
“本來有一個政策,說是只要墳墓周圍種上樹,綠化好了就不用砸的,現在倒好,綠化好的反而砸得更厲害,因為可以坐在樹下乘涼,砸起來更舒服唄。主要原因就是承包給民工砸,所以就沒有了一個標準。”(難怪阮山清的祖墳砸得比較徹底,原因是周圍種了很多樹,砸累了還可以乘涼,休息好了繼續砸)
記:你覺得這樣砸墳能起到效果嗎?
馬:我認為沒有效果,現在是這樣子,砸又不能砸徹底,一堆石頭堆在那里,反而更難看。政策一松,村民又偷偷地修起來了,修起來比原來更白,所以說治理青山白化,越治理越白。再一個,政策的實用性也不強。應該是有一個安置的地方,現在都沒有。一個文件下來,沒什么好商量的,直接就是砸。
鎮政府:全部砸是為了搞平衡
看來村委會也好,村民也好,對政府的做法多少有一些意見,那么,作為政策的直接執行者,鎮政府又是什么看法呢?記者以家屬名義與阮山清一起找到了甌北鎮民政辦公室。
一位姓藤的科員聽了我們的來意后表示:“現在砸墳也沒有把墳徹底砸掉,只是周圍一圈,棺材還是沒有動的?!?/p>
我們問:“不是說國省道沿線看不到的就不砸嗎?”
藤:“這個主要是考慮平衡問題,因為雖然驗收的只是國省道視線范圍之內,但如果看不到的就不砸,那些被砸的不是心里很不平衡嗎?兩座墳靠在一起,憑什么你的不砸,就砸我的?這樣我們工作就很難開展下去了。所以,只要是在同一座山頭,不管路上是不是看得到,一律都要砸?!?/p>
我們終于鬧明白了,路上看得到和看不到的都砸,原來為了搞平衡!為了工作能順利開展!
“但這不是解決辦法啊,”阮山清聽了急起來:“總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砸吧?你們要我們拆遷總要給個地方吧,就是遷到公墓去也行,也該給點補償吧?”
藤:我們沒有這塊資金,要你們自己遷的。
阮:那么給塊可以建墳墓的地方,讓我們自己建也行。
藤:現在都不讓建新的墳墓了,哪里還會批這樣的地方呢?
阮:有沒有便宜一點的公墓啊,我聽說每個地方都有一些公益性公墓,甌北有沒有?現在公墓這么貴,我們買不起啊。
藤:甌北沒有,都是私人承包的。
阮:我們在馬岙村山頭上看到的那個公墓呢?
藤:那個是龍橋村建的,也是私人承包的……(注:龍橋村位于馬岙村隔壁。)
殯葬管理處:一個縣砸墳費用100來萬
帶著采訪中得到的訊息,記者與阮山清一起到了溫州市殯葬管理處。一位姓馬的工作人員十分耐心地聽取了我們的傾訴,并進行了解釋,盡管這個解釋依然不能給阮山清一個滿意的結果。
記:以前是不是有文件規定,墳墓綠化好了就可以不砸了?但現在好像沒有這么執行。
毛:以前是有這么說,但我們經過試驗,種大樹的成活率低;如果種小樹,比如柏樹,起碼要三到五年才行?,F在省里要考核,不會等你三到五年的,只要看得到的全部要拆。所以今年不提倡種樹,而是全部拆除,深埋處理,恢復自然生態。
阮:就算讓我們遷墳,但原來這個墳地也是買過來的,也應該有所補償才對。
毛:國家沒有明文規定一定要補償,但是每個地方執行的時候不太一樣,比如泰順,在規定時間內遷到公墓的有補償。因為那里要拆的墓比較少,只有400多座,但是永嘉不一樣,有三萬多座,政府補不起。(雖然墳墓的拆遷補償費沒有,可是據毛女士介紹,永嘉縣去年花了100來萬用于雇民工砸墳。)
毛女士還告訴我們,村建公墓都是公益性質的,只收取成本費,價格一般不會太高,比如泰順(溫州市管轄的另一個縣)那里,只要七八百元就夠了,便宜的只要四五百元。可是當我們告訴她,就在墳山旁邊的村辦公墓最便宜的也要4000元時,她感到十分詫異。
毛:不會吧,最便宜的也要4000元,那已經成了變相的營利性墓地了。
但是她又表示,這些公墓價格是當地縣政府價格部門核準的,殯葬管理處也管不了。
最后我們問起深埋費用問題。如果不是由政府而是老百姓自己深埋處理,是否有補償?
“很遺憾,還是沒有。”毛女士還把自己家的事情當例子來解釋。她家的祖墳也在整治范圍之列,但是考慮到讓別人來拆和深埋,心里總是覺得怪不舒服的,所以她就自己雇人把墳墓整平了,前后花了1000多元錢。
生態墓只是畫餅充饑
采訪中,毛女士一再提到了一個名詞,就是生態墓。她介紹說,這是一種新型的墓葬形式,更加注重綠化,面積更小,基本上保持自然原生態,而且墓碑可以根據個人要求來設計,體現個性化和回歸自然的特點。最主要的是,價格低廉。墓區的管理和運作保證是非營利性質的,只收取成本費。她認為,現在的公墓大部分都是私人承包,價格是一般人承受不起的,并且數量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視覺污染,所以,這種形式國家現在已經不再提倡了。
聽了毛女士對生態墓的介紹,阮山清十分感興趣。如果可以用很少的錢將祖墳遷移到生態墓去,這個主意也不錯,但是很快他又失望了。
毛女士告訴我們,現在生態墓區還處于規劃之中,國家的要求是,每個行政村都要建一個,但是估計財力不夠。溫州市的目標是,至少實現每個鎮有一個,但啥時候才能實現還是一個未知數。
編輯:孫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