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居民免受煤塵污染,寧波市鎮海區人大常委會和各級人大代表歷時10年的“馬拉松”式監督,終于使政府痛下決心,搬遷污染源——后海塘煤場。
“區政府計劃用3年時間完成后海塘煤場的搬遷工作,當前主要完成新煤場總體規劃設計、出臺相關搬遷政策、完成搬遷前期的準備等工作。2007年,煤場搬遷。”2006年初,從寧波市鎮海區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傳出的消息,讓太多的人感到慶幸。因為這標志著,后海塘煤場搬遷工作終于有了實質性的行動,多年來嚴重影響城區居民生活的煤塵污染可望得到解決,久受煤塵污染困擾的城區居民盼望已久的愿望將要實現。然而這一切來得是如此的艱難而漫長……
緣起191戶聯名信
鎮海位于寧波之東,甬江入海口。地處東海之濱的鎮海,憑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生態環境,一直有著清新、潔凈的空氣和令人稱羨的環境。鎮海城區以北的后海塘區域,原是一片灘涂,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已成為一個集港口、倉儲、化工、制造、煤炭中轉等于一身的綜合性工業基地。近年來,港口的發展促進了鎮海建設,但隨之也產生了嚴重環境污染,后海塘煤場的煤塵困擾著城區居民,嚴重污染了居民的生活環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煩惱和痛苦。
“煤場每天有無數輛煤車裝卸,并經常通宵達旦。除雨天外,煤灰隨著空氣流動帶入室內。夏天,敞著門窗,不僅桌子、地上一片煤灰粉,就連早晨排出來的鼻涕和痰液也成了黑色;冬天,雖門窗緊閉,但一月下來,被子也是黑乎乎的……”1995年4月,城關鎮航務新村191戶居民聯名寫信給政府有關部門。
當時,后海塘鐵路以南有煤堆場22個,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煤場上空,烏蒙蒙一片,車過見風就起塵。這些煤場離居民住宅一般不超過300米,都沒有經過政府環保部門和規劃部門審批,并擅自改變土地使用性質,沒有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也沒有執行“三同時”(環保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規定,且全無有效抑塵防塵措施,裝卸過程揚起的煤塵、自然風從煤堆場上吹起的揚塵和汽車運輸的道路飄塵等煤粉塵,影響范圍大,是城區居民樓群的污染源。
根據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反映的問題,區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也曾多次協調解決,但終不見成效。
區人大常委會認為,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政府部門一定要本著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既要促進鎮海經濟繁榮,又要保護鎮海人民生活環境。有的委員還道出了令人擊掌的觀點:“守”住一方潔凈,就是最大的生產力!
由此,寧波市鎮海區人大踏上了持續十年的漫長監督之路。
人大監督初見成效
對來自人民群眾和代表的呼聲,寧波市鎮海區人大常委會毫不怠慢。1996年初,把督促解決這一問題列入常委會年度工作目標,并于1996年5月28日組織20多名人大代表視察了后海塘煤場污染情況。
“后海塘煤場污染,它于法不符,于民有害,群眾呼聲強烈,嚴重影響了黨群關系。” 一位省人大代表在視察后神色凝重地說。
代表們紛紛提出了整治意見:對現有煤場進行總量控制,不能再增加新的煤堆場;必須采取強硬措施,限期將煤場遷至離居民區600米以外;要盡快制訂規劃,新建一個標準化的煤場;要明確管理職責和管理權限,理順關系,依法行政。
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根錫嚴肅表示:“我們要不要去糾正違法現象?這樣一件明擺著的事,為什么一拖再拖,解決不了呢?我們的同志要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區人大常委會有決心,咬住不放,把這件事抓到底!”
7月2日,時任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的項秉炎、副市長宋小六等市、區領導到后海塘煤場進行現場辦公,在聽取有關部門的整改意見后,提出了一系列整治要求:對后海塘規劃紅線內造成污染的煤場,由寧波港務局負責治理,線外由鎮海區負責;凡距居民區200米以內的煤場,一律遷移到200米外,10月1日前完成搬遷工作;加強對煤堆場管理,實行煤堆場噴灑水制度。即日起一律不準新審批煤炭經營場地,現有場地單位一律不準新出租煤堆場地,控制現有規模……
實施這些整治措施后,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煤灰對城區的直接污染。但后海塘煤場搬遷是一項系統工程,煤場還未從根本上改變粉塵污染,居民們也還未從根本上擺脫煤塵之苦。
“后海塘煤場應盡快確定規劃選址,爭取早建成早搬遷,以取信于民。對近期的治理措施,環保部門要繼續加強檢查督促,鞏固治理成果。” 1997年6月舉行的區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又一次作出了整治決定。
后海塘首家煤場于1999年1月28日搬遷到距城區2公里外的另一場地。在市、區人大常委會有力督促下,環保執法部門對后海塘鐵路以南煤場搬遷工程進行全程監控。次年4月15日以后,區環保局和寧波港務局開始實施每天20時后的現場巡查制度,多次進行現場執法檢查,查處違規進煤,并將違規單位在新聞媒體上曝光。
監督之路一波三折
然而,在煤場搬遷進入倒計時后,還有一些煤場主仍然無視文件規定,暗地在原場地進煤,因搬遷耗資大等原因而未搬遷。對此,區政府負責人堅定地表示,煤場有再大的經濟損失也要搬!時任副區長的劉偉德率有關部門趕赴現場,坐鎮指揮。時任區長的何一江還親自與鎮海發電廠聯系,幫助后海塘煤場中存煤最大的鎮海燃料公司銷掉8000噸煤。
區人大常委會自始至終對煤場搬遷予以密切關注。1999年五六月間,部分省、市、區人大代表對后海塘煤場搬遷兩次赴現場視察。30余萬噸煤炭終于得以全部處理和搬遷,綠化面積也得到了擴大,有效緩解了煤灰對城區的污染。
人大監督并非一如坦途,由于搬遷后的一系列監督管理措施沒跟上,群眾的意見依然“源源不斷”。2000年10月,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區人大代表開展對區環保局行政執法工作進行評議,城關鎮3個區人大代表小組組織代表到后海塘煤場實地進行了視察,在視察中發現環保執法事后監督做得不夠,沒有積極推行長效監督機制。發現不少煤場必需的噴水槍設備沒裝上,沒有噴水設備,施工場地煤灰滿天揚。來往的煤車大都沒有蓋上篷布,有的煤場在墻邊堆滿了煤,毗鄰單位根本無法開窗。
評議中,代表們提出,要加大執法力度,盡快將后海塘分散的煤場搬遷到規劃集中場地。2003年,區政府針對后海塘煤場粉塵污染問題,提出了遠、近期相結合的治理方案,歷時3個月,對后海塘煤場煤炭揚塵污染進行專項整治,投資80多萬元增添了噴淋裝置等環保設施,督促業主安裝了水噴淋裝置,落實防塵措施,提高防塵能力。整個煤場39個煤炭經營單位共投入67萬元,均按環保要求安裝了200多只噴淋抑塵裝置,并采取控制規模、限制車速等措施,使煤場周邊居民頗受困擾的揚塵污染現象又一次得到了有效控制。
區人大常委會相關工委在2004年執法檢查時發現,后海塘煤場經過整治雖然取得了初步效果,但對后海塘區域的環境影響仍然較大,居民群眾對煤場污染的反映仍舊比較強烈。
關于對后海塘煤場進行搬遷的議案幾乎年年被提起,然而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群眾的意見此消彼長。為此,人大部門開始了新一輪的監督。
代表建議與“1號工程”
光陰荏苒,轉眼到了2005年,人大的監督已是進入到第十個年頭。鎮海區人大加大了監督頻度,運用多種監督形式,展開了不懈的監督,監督雷聲大雨點密。
針對煤場用地難以落實的現狀,2005年1月舉行的區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梅海平等42位代表提出建議,要求區政府盡快爭取市政府的重視,協調與寧波港務局的關系,調整落實煤場用地。
由于后海塘煤場搬遷工作的進度不理想,在2005年4月舉行的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區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工委又提出了相關要求。
代表議案、建議催生與促就了1號工程。2005年初,區政府把啟動后海塘煤場北遷工程列為1號實事工程;4月,又把該工程列為2005年1號重點生態工程。區政府成立了新煤場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從各有關部門抽調工作人員,組建了煤場搬遷工作辦公室。政府制定了新煤場建設計劃,啟動了煤場搬遷工作。8月,區政府召開了新煤場建設協調小組會議,計劃用3年時間完成煤場北遷工程。目前新煤場規劃布局方案已委托設計,配套設施建設已啟動。區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并加強與寧波港務集團公司溝通協調,確保新煤場土地落實。
這十年間,常委會換了一屆又一屆,人員換了一茬又一茬,歷經十載的艱苦監督,有的額頭爬上了皺紋,有的兩鬢添滿了白絲,但三屆人大“接力”監督,十年不輟、初衷不改。
煤塵落定新場日,方為監督終了時。為了鎮海的晴空藍天,鎮海區人大常委會決心將對后海塘煤場搬遷的監督進行到底,還鎮海人民一個和諧的人居環境,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答卷。
相關鏈接:鎮海區人大常委會監督大事記
1995年4月,城關鎮航務新村191戶居民聯名寫信給政府部門,反映后塘煤場污染情況。
1996年初,寧波市鎮海區人大常委會將督促解決這一問題列入常委會年度工作目標。
1996年5月28日,區人大常委會組織20多名省、市、區三級人大代表進行了實地視察,提出了整治意見。
1996年6月3日,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組織環保、寧波港務局等有關部門開會擬定對策和措施。
1996年7月2日,時任寧波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的項秉炎、副市長宋小六等市、區領導到后海塘煤場進行現場辦公,聽取有關部門的整改意見,進一步提出4項整治措施。
1998年,在市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鎮海區的市人大代表提出要求后海塘煤場搬遷的議案。這項議案再次引起市人大常委會的高度重視。6月,項秉炎、宋小六等又一次到后海塘煤場現場辦公,要求后海塘鐵路以南現有煤場限期搬遷,從1999年1月1日起,鐵路以南煤場的煤炭只出不進;1999年6月30日前,這些煤場必須全部搬遷完畢。
1999年1月28日,后海塘首家煤場被搬遷到距城區兩公里外的另一場地。
1999年五六月間,部分省、市、區人大代表對后海塘煤場搬遷兩次赴現場視察。
2000年10月,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區人大代表開展對區環保局行政執法工作進行評議,城關鎮3個區人大代表小組組織代表到后海塘煤場實地進行了視察,在視察中發現環保執法事后監督做得不夠,沒有積極推行長效監督機制。
2004年,區人大相關工委在執法檢查時發現,后海塘煤場經過整治雖然取得了初步效果,但對后海塘區域的環境影響仍然較大,且距居民區較近,居民群眾對煤場污染的反映還是比較強烈。
2005年4月舉行的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區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工委提出了新煤場規劃、建設方面的建議。
2005年10月下旬舉行的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聽取了區政府關于整治工作匯報,并提出:“要克服困難,抓緊建設新煤場,確保煤場搬遷工作如期完成”。
2005年12月,區人大常委會對后海塘煤場搬遷組織開展了一次視察活動,并對此進行了評估,推進了后海塘煤場北遷工程的加快實施。
2006年初,從寧波市鎮海區人大常委會會議上獲悉,區政府計劃用3年時間完成后海塘煤場的搬遷工作。當前主要完成新煤場總體規劃設計、出臺相關搬遷政策、完成搬遷前期的準備等工作。2007年,煤場搬遷。